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河南许昌一对诚信父子11年来坚持每月偿还“良心债”
//www.workercn.cn2015-04-02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许昌市东城区半截河街道办事处徐湾社区,有一对远近闻名的诚信父子——74岁的父亲徐俊锋和38岁的儿子徐艳克。20世纪80年代末,徐俊锋办起面粉厂,一度生意红火,十里八乡几千户农民都把麦子存到他厂里,吃面的时候来按比例支取。因为种种原因,面粉厂在2004年破产倒闭,关门时还欠附近居民10多万公斤小麦,折合八九万公斤面粉。11年来,父子二人信守承诺,每月初花钱买40袋面粉存在家中,坚持把各家没有兑换完的面粉一一兑现。

  刚开始办厂,生意倒是很红火

  1988年,已是乡小学教师的徐俊锋作出了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停薪留职,自己开办面粉厂。“那些年赶上好时候,粮食年年丰收。面粉厂刚办起来的时候,我采用用麦子换面粉的办法收购附近农民的小麦。每到麦收季节,农民便把麦子拉到这里存起来。面粉厂给农民一个粮食存折,称好麦子的重量,然后按比例折合成可以兑换面粉的重量。等家里的面粉吃完,农民就拿着粮食存折来面粉厂领取面粉。”徐俊锋说,

  由于赶上好时候,加上父子二人做生意讲诚信,之后几年面粉厂生意十分红火,规模最大的时候存麦量有上百万公斤,几个大场院堆满了麦子。他们又租用村里的几间公房当仓库,到后来甚至不得不租用邻居的民房存放麦子。那时候面粉厂一天出面粉一两万公斤,后来相继购置机器轧面条、产挂面。当时面粉厂每天产的新鲜面条能够供应大半个许昌城,胖东来、九弟超市都卖他们的面条。

  宁赔血汗钱 不背良心债

  2003年,由于附近搞建设,面粉厂交通受阻,送麦子的车辆出过几回翻车事故,很多农民渐渐不再往这里送麦子。而那时,附近的面粉厂逐渐多了起来,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他们的面粉厂机器老化、设备陈旧,导致生意不如从前。再加上徐俊锋的妻子生病住院,以至于后续资金跟不上。2004年,面粉厂关门停产。那个时候,厂里还欠附近储户10多万公斤小麦,折合八九万公斤面粉。尽管面粉厂关门了,但对于当初的承诺,父子俩决定兑现。就这样,从那时起到现在,每到月初,他们就从超市买回来40袋面粉放在家中,等待储户前来领取。过去储户存麦子的时候一公斤面粉只有不到1元钱,现在一公斤3元。也就是说,他们每兑换一公斤面粉,就会赔2元多钱。一袋25公斤的面粉75元,40袋面粉需要3000元,徐俊锋一月的退休金不到2300元,剩余的钱还需要徐艳克打工补贴。

  有人劝他们,物价一直在涨,这样坚持赔钱兑换也不是办法,干脆通知大家剩余多少面粉一次领完,或者按原来的价格折算一下。但是父子两人没有同意,主要是考虑到不少储户存的面粉不在少数,谁也不愿一次拉回家,根本吃不了。

  78岁居民常玉坤说,徐俊锋不仅做生意讲诚信,而且为人慷慨。那几年面粉厂生意红火的时候,逢年过节乡里搞慰问活动,面粉都是徐俊锋出的。另外,村里唱大戏用的面粉也是徐俊锋无偿提供的。前些年村里翻修小学校舍,徐俊锋还带头捐钱。

  如今11年过去了,当初没有兑换完的八九万公斤面粉如今已经兑换了5万公斤左右。徐艳克说,目前尽管生活拮据,但是每个月40袋面粉是必须准备的,当初给储户的承诺不管赔多少钱必须兑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