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全国“最美家庭”通榆县樊桂英一家:牧羊女和她的高材生后代
//www.workercn.cn2014-05-31来源: 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鹤乡慈母一家人

——记全国“最美家庭”通榆县樊桂英一家

  这是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大家庭。说普通,这个幸福的大家庭,是千千万万幸福家庭的一个缩影;说不平凡,这个家庭是靠和睦换来家族兴旺、靠知识改变自身命运。这一家在樊桂英老人及子女的悉心经营下,对上,孝敬老人,无微不至;对下,爱护子女,正确教育,四世同堂36口之家,相亲相爱,和谐相处,充满温馨正能量。今年5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的历时3个月全国“最美家庭”评选结果中,这一家庭获此殊荣。

  牧羊女和她的高材生后代:历经磨难重教育

  家住通榆、84岁的樊桂英老人,出生在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旧社会,7岁丧父。为了帮助解决家人的生计、为母分忧,8岁时她就手握羊鞭走进大山去放羊。在内蒙古巴林左旗的大山里,每一片草地都留下了这个苦难女孩子牧羊的足迹。牧羊女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出嫁,旧社会的苦难生活使得她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吃苦耐劳的品质。

  然而樊桂英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读过书,不识字。为此,她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7个孩子做有文化的人。为了孩子的学业,樊桂英老人也曾像孟母那样,选择了迁址。那是1964年,村小学关闭,14岁的大女儿面临辍学务农,她毅然选择了搬家。夫妻俩举家搬到了300公里外的吉林省通榆县向海乡新兴村。由于是外来户,没有土地,当不了农民,只能靠给生产队打零工维持生计。加上丈夫体弱多病,樊桂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脏活累活都做过,和大泥、脱土坯、垒土墙、打草捆,所得收入全部供子女读书学习。她常说:“只要儿女有书读,苦也是甜啊。”

  带着这样的信念,她把苦日子当甜日子来过。在母亲樊桂英的感染下,孩子们不但个个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且在放学后和寒暑假都会上山去挖草药、打草捆、打苇捆、捡牛粪、搂柴火,自己赚钱交学费。7个孩子的手都有厚厚的老茧,都有严重的冻疮,村里的人都感慨地说:“老张家的孩子今后一定能有出息……”

  由于农村的学习环境有限,只能读完初中。于是,他们一家1980年又搬到了通榆县城的郊区,樊桂英夏天卖西瓜,春秋打工,冬季卖鞭炮,含辛茹苦地供养子女读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妻俩终于将7个子女都培养成了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在这个大家庭里,产生了许多高材生,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17人,专科生5人;全家培养出国家公务员9名,事业单位人员8名,军官2名,个体工商业户7名,在读大学生4名。如果说知识改变了命运,倒不如说是樊桂英的坚持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

  把“骨刺”踩弯:言传身教育后人

  樊桂英是这个大家庭的核心,苦难的岁月和艰辛的生活将她历练成一个正直如山、善良如水的人。她用心血抚育了7个子女,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整整影响了三代人。1979年冬季,老人因长期高负荷劳动,两只脚的脚后跟都长了很长的“骨刺”,走起路来如针扎刀剜一般。为了给孩子们交学费,她一瘸一拐坚持劳动,活生生将脚底的“骨刺”踩弯。但她没抱怨过,带给孩子们的永远是慈祥的笑容和果敢的坚韧。而这位母亲一迈步一蹙眉头的疼痛,却成为了孩子们心中永远立志的丰碑。

  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孙们不负期望,在工作上个个是行家里手。大女儿是老组工干部,做事一丝不苟,多次被评为吉林省优秀组工干部、三八红旗手;大女婿是一名优秀的检查官;二女儿是一名优秀的人民老师;三女儿和小女儿都颇有经商头脑,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依法纳税,服务社会;四女儿一家三口,都是国家公务员;大儿子是一名民政干部,大儿媳是一名医生,夫妻双双救死扶伤,帮扶贫困;小儿子就职于政府机关,工作勤恳,获得上级领导的认可。第三代的孩子们更是出类拔萃,青出于蓝,全部接受高等教育,现工作于市、县各机关单位。其中,二女儿家的儿子、儿媳现就职于总装备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为国家航天事业无私贡献着……

  永远想着帮助他人:丹心谱就奉献曲

  樊桂英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予的好处她一辈子都记在心上。尽管已经80多岁高龄了,她年年都要回趟向海乡新兴村,看望困难时期曾帮助过自己的老邻居。这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品质,对这个大家庭影响很深远。樊桂英没有工作,没有社保,子女们供养她的钱,给她买的衣服,她都攒起来,过着简朴简单的生活。可对别人的帮助一点也不吝啬,她经常把自己的新衣服拿出来,成包捐给社区有需要的困难户。樊桂英经常对子女们说:“过去我们日子苦,现在我们有能力了,就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在她的教育下,这个大家庭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全家一起长期资助6名孤儿。仅近几年,全家就通过捐助、救济、资助等渠道,共向社会无偿捐献资金40余万元。

  在这个大家庭,助人为乐的事不胜枚举。从县委组织部退休的大女儿多年来不留姓名做过的好事有一箩筐,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曾经在傍晚回家时救过一名突犯心脏病男子,过后她没有留姓名,不留电话,也没有收男子给她的感谢钱。小女儿一直在农村和郊区工作,她常常一边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一边自掏腰包帮助他们,长期资助多名孤儿,孤儿亲切地称呼她为“干妈”。民政部门工作的大儿子除了访贫问苦干好本职工作外,也常常自掏腰包帮助低保户、贫困户。小儿子一直关注那些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们。2005年到2009年,他资助的就读于东北电力大学的一名贫困学生,如今已在四平参加工作。他先后为其支付学费7万余元。

  儿孙绕膝天伦乐:团结和睦暖融融

  1992至1997年,樊桂英的老伴身患重病住院。这个家庭开始了长达5年的陪护工作,全家非常默契地形成了一套护理方案,不攀不靠、轮流替班,谁有时间谁就急忙往医院赶。樊桂英为老伴翻身、按摩身体、端屎端尿……上行下效,儿女们也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一直以来,这个36口人的大家庭和睦相处,晚辈尊重长辈,长辈关爱晚辈,事业上相互支持,生活上互相帮助,而且儿孙们的小家庭也个个都温馨和美。

  大家庭常常会聚会,长辈生日时,不管工作多忙第三代的孩子们都要集体为长辈们祝寿,并且每年都会举行“家庭联欢会”。孩子们要把一年的工作、学业成绩向大家庭作汇报,并非常认真地进行才艺表演,唱歌、跳舞、朗诵、书画,还有古筝演奏……儿孙们热闹地围聚在樊桂英老人的膝下。

(闫秀娟本报记者高大伟尹雪)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