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坊 战疫中的共治力量-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老街坊 战疫中的共治力量

2020-07-02 14:23:11 来源:北京日报

 

  一片热心肠

  “请问谁家有云南白药气雾剂,下午不小心扭伤了膝盖,不能走了。”6月21日晚6点,因疫情封闭管理的丰台区花乡天伦锦城小区居民张先生在邻里群里发出求助。

  “我有伤科灵喷剂”“我有麝香追风膏”“麝香祛痛搽剂要吗”“我家有消痛贴膏”……群聊瞬时变成了报药名接龙。

  “邻居们,我给拿了,放门口了。”在大家接龙的时候,一位邻居已经“捷足先登”送药上门了。

  “万分感谢!万分感谢!”邻居们的热心感动得张先生在群里连声道谢,看得其他邻居也觉得心里暖暖的。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村等居住单元实行封闭管理,一些居民居家隔离买菜、取快递需要帮助,老人、残疾人行动不便,买药、倒垃圾需要帮助,统计人员信息、落实防控要求需要帮助。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街坊邻里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被发扬光大,寻医问药、助老助残、帮困救急……老街坊们行动起来,尽一己之力传递温暖。

  眼下正值麦收时节,大兴区榆垡镇小黄垡村9户曾去过新发地市场的村民却因居家观察不能下地收麦,怎么办?不慌,村委会组织起志愿服务队,收麦、晾晒、储藏等一条龙服务。

  6月18日早上7点,村头的麦田里就热闹起来了。十几位村民开着村里的拖拉机、打捆机还有自家的小货车,来参加麦收大会战。40岁的殷美玲围着围巾、拿着镰刀,将收割机割不到的地边地角拾掇拾掇,尽可能不浪费一穗麦子。“忙活一年就看收这一下子了,不敢糟践。”种了20多年地的她顾不上喝水,擦了擦汗又挥起镰刀。

  30亩地20000多斤麦子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村里好几支队伍呢,一拨值勤,一拨来帮忙,谁也累不着,活儿还干得漂亮。”村妇联主任张秀莲说,互帮互助本就是传统。

  不管能力大小,一点点微光汇聚就能温暖人心。

  6月17日,海淀区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海的一条微信朋友圈,赢得了朋友纷纷点赞和转发。这条朋友圈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微信聊天截图,一张是照片,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

  “院长,大家都辛苦了,一会儿不好打车,要是不嫌弃我的敞篷三轮车,我可以去接大家哈!”“不嫌弃,不过别耽误你休息,我们腿儿回去吧!”“反正我得等着开门,发个位置……”聊天截图里,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安、今年46岁的薛武学主动请战。

  薛武学是甘肃人,在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11年了。看着医生护士们每天加班加点给辖区应检尽检人员做核酸检测,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也想出点力。

  夜里12点多,薛武学蹬着三轮车来到2公里外的核酸检测点,当天的检测还没有结束,医务人员还在忙碌着,他就默默等着,一直到凌晨3点大家都忙完了,他才蹬着三轮车,把医务人员拉回去。

  第二张照片上,夜色正浓,一辆三轮车的车斗里坐着6位年轻人,有人还穿着工作服,他们比划着胜利和爱心的手势,疲惫却温暖。他们身后,是保安薛武学的身影。

  “质朴的话语中透着诚恳的关怀,戳心了。有这样暖心的安保同事,累却幸福。”赵海在朋友圈里写道。

  什刹海养老联合体疫情期间探望辖区高龄、孤寡、独居老人,怀柔区桥梓镇的好家风模范户组成志愿队服务邻里,朝阳区八里庄孝亲敬老服务队上门给独居老人送饭……邻里守望互助,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活力新主张

  疫情发生后,市民生活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在政府倡导下,垃圾分类、使用公筷公勺等成为新的生活风尚,带头践行新风尚的正是居民身边的社区志愿者。

  最近,身为“朝阳群众”的团结湖居民吴玲玲更忙了。除了值守防疫岗,受到专业培训后,她又成了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

  “新冠病毒给我们敲了警钟,得重视卫生和健康。”吴玲玲说,“该趁着这次机会改一改老传统,让垃圾分类、公筷公勺这些好习惯走进生活。”

  的确,不少社区志愿者既是战疫先锋,也是推广垃圾分类、践行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等生活方式新主张的生力军。

  疫情防控和垃圾分类,乍一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可细想来,两者着实有着不少相似之处:论理念,都属于卫生健康的大范畴;论地点,基层社区都是“主战场”;论参与,都需要多主体协同,形成合力。

  因此,社区防控形成的组织体系和经验做法,很多都可以“平移”用于垃圾分类工作。以“敲门行动”开展无死角宣传,就是其中之一。

  起初,团结湖推进垃圾分类并不算太顺利,掀开厨余桶盖,里头还混杂着卫生纸、椰子壳。“这哪儿行啊?垃圾分类是全市的大事,咱团结湖可不能拖后腿。”吴玲玲和几位志愿者一商量,决定干脆再来一次“敲门行动”,通过上门告知、张贴公告、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挨家挨户宣传分类的知识和窍门。

  社区党员、下沉干部参与,也是战疫留下的宝贵经验。

  每周日早7时,通州长桥园社区的在职党员李明都会准时来到分类桶前,开启“值守式”服务。“劳驾,我查看一下您的垃圾袋。”每当有居民前来投放垃圾,他都会耐心询问、仔细检查,分得好的道声“谢谢”,分错袋儿的赶紧纠正。遇到有居民有疑问的,他也会帮忙解答。

  如今,有3万名副中心在职党员回到社区,参与到了垃圾分类工作中。

  4月是爱国卫生月。疫情不但没有挡住市民洒扫的热情,反而让人们更加明白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并悄然改变着生活方式。每到周末,京城数万人戴上口罩、撸起袖子、拿起工具,参加周末义务大扫除。

  据统计,本市共有308万人次参与今年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共清运垃圾42万吨。仅在一个周六,石景山就有14万“老街坊”热烈响应义务大扫除,9个街道、150个社区共同行动,居民、社工、志愿者、在职党员分工协作,打扫卫生死角,消杀下水道,捕捉杨柳飞絮,为家园亲手栽下美丽的月季花篱。

  一名志愿者就是一点微光。点点微光汇聚成炬火,冲破了疫情带来的困顿、迷雾,照亮了前方奋进的道路。

  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在继续。有强大的群众力量做后盾,我们坚信,这场艰苦的战役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记者 王海燕 李瑶 于丽爽 朱松梅)

1 2 共2页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用精彩影视作品塑造时代英雄

    那个在银幕上一字一顿说出“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江姐走了。6月27日,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江姐的演员于蓝去世。很多观众叹问: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为什么对江姐念念不忘?

  • 刘国梁:再造大满贯

    从21年前夺得大满贯,到以教练身份培养出张继科、马龙等大满贯选手,再到如今为世界乒坛创造新的大满贯赛事,新角色、新使命赋予了刘国梁新的挑战。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她在小那么村做成了“小那么茶”

    前不久,浙江农林大学16级本科生许巧盼凭着一份专业的创业实践报告毕业了。她没有写毕业论文,一手创建的公司成为她大学四年来学习成效的证明,通过了学校答辩委员会的评审。

  • 山东青岛胶州食用菌协会会长匡永帅:小蘑菇闯世界

    好产品要有好的销售渠道,这是青岛胶州食用菌协会会长匡永帅一直秉承的理念。2011年大学毕业回到胶州后,他带领200多名社员种植蘑菇、培养菌棒,把蘑菇、菌棒销往韩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他以销售牵头,逐渐让胶州蘑菇走进了国际市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