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古牛黑“借羊”记-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勒古牛黑“借羊”记

2020-06-15 10:25:1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成都6月14日电(记者贾启龙)金阳县木府乡岩头村一里外的深山窝里,一栋三层现代化羊舍拔地而起。羊舍及圈养的106只会理黑山羊,是四川省凉山军分区多方筹资200万元为岩头村村民脱贫创办的集体产业。

  “现在,我正借村里的羊来致富。”彝族村民勒古牛黑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借羊合同”:勒古牛黑出资5.6万元,租借两年岩头村黑山羊产业。借期内,百只母羊所产羊羔归其个人所有;借期满后,他将还回村集体所有的百只母羊和6只种羊。

  凉山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李轶介绍,会理黑山羊肉质好、个头大,产崽率高,适宜四面环山、草地茵茵的岩头村发展绿色养殖业。他算了一笔账:每只会理母山羊,年产羔两次,多者一胎两只。两年下来,每只母羊至少可产羔4只。按当地价格计算,4只羊羔两年后出栏可获利万元。如若管理得当,两年后,勒古牛黑至少可赚50万元。

  这个几乎是稳赚不赔的项目,最初却无人想干。初期,岩头村村委将村民“借羊价”定在了7万元。无论村干部如何动员,无人响应。无奈之下,“借羊价”一降再降。后经李轶多次登门,拿出多项红利政策反复劝说,曾在外地打工多年的村民勒古牛黑心动了。

  签合同前,李轶还奖励勒古牛黑1万斤饲料。但李轶发现,7岁就替家人放养白山羊的勒古牛黑总是惶恐不安。几乎每天,他总骑着摩托车到村委会找李轶诉说各种烦恼。

  李轶感到,勒古牛黑忧虑的背后,折射出了他在应对市场风险时的力不从心。他觉得,要想让深山里的彝族群众富起来,首先要让他们的观念、素质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大气候对接起来。李轶知道,“老羊倌”勒古牛黑最担心的就是羊群染病而血本无归。

  前些日子,两只母山羊突然流鼻涕、拉肚子,勒古牛黑想用土法子为羊治病。可担心土法子不适应会理黑山羊,便找到李轶求援。经协调,当晚,县农业农村局的兽医给病羊打了针。仅一个晚上,羊就撒欢跑了起来。

  第二天,勒古牛黑再次找到李轶诉苦:两只病羊,光打针就花了几十元,万一医不好,损失可就大了。在他的记忆里,老牧人给羊治病,都是用口口相传的土办法。那时,羊羔的夭折率常超过三分之一……

  “想致富,就要适应市场思维和规律。”李轶建议勒古牛黑为106只黑山羊投保,科学养殖以化解山羊生病群死的风险。“给羊投保,在岩头村祖祖辈辈从未有过。现在看来,这是以小投入换来大放心。”勒古牛黑说。

  那晚,俩人相谈甚欢。李轶告诉勒古牛黑,他正在凉山州寻找大型黑山羊养殖基地。届时,安排勒古牛黑前去参观见学。

  “借羊”是凉山军分区在扶贫实践中的探索。前些年,军分区给贫困户捐赠了一些家禽和家畜,让他们养殖致富。不料,被贫困户或卖或吃。后来,军分区在丙底乡采取了“借羊扶贫”的办法,以两年为期,给每个贫困户借6只母羊用于繁殖致富。到期后,贫困户要向军分区还回6只母羊。

  “这次,让勒古牛黑出资‘借羊’,一是有利于培养他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有利于盘活岩头村集体经济和提高村民分红额度。经验成熟后,村委会将逐步提高‘借羊’金额。”李轶说,“扶贫,我们更注重智志双扶。”

  凉山军分区帮扶岩头村,在解决群众吃穿住行等问题的同时,也培育了群众搏击商海的能力、素质,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令李轶高兴的是,就在前两天,4名村民先后找他,表示也想“借羊”致富。

  在岩头村农民夜校班里,记者看到10余名村民正围着一名从凉山州来的农业专家,认真学习白魔芋种植技术。黑山羊和白魔芋是凉山军分区帮扶岩头村脱贫的两个支柱产业,同“借羊”一样,白魔芋在岩头村的推广,也采取了“借芋还芋”的策略。

  “黑山羊和白魔芋两项产业在岩头村落地生根,给彝族群众带来的不仅是财富,更多的是奔向幸福的全新观念。”李轶说。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郭姐“触”网记

    太行山麓,晨光熹微,山西省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田埂上,郭晋平早早支起三脚架,架上手机,打开直播软件,一边松土、除草,一边跟网友互动,“各位朋友,今天又见面了。”“你们看,这儿空气多好,庄稼苗多绿,长出来的小米能不健康吗?!”

  • 两怕迎刃而解 “蔡记大虾”练摊一月赚3万

    今年23岁的蔡俊伟已为人父,是湖北老河口市光年路众多餐饮店中最年轻的老板。“之前一直在南方打工,春节返乡遇到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家隔离,耽误了几个月时间,疫情缓解以后,准备去原来的工厂继续上班,却被厂方婉拒。”蔡俊伟说,好好的一份工作,因为疫情影响,因为自己是湖北人,就这样没了。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