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亚莉:加快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协同-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跨境电子商务迎来12万亿市场,但九成企业缺人——

郑亚莉:加快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协同

2019-03-11 08:18:04

  当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B2C电子商务市场。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贸易方式之一,预计 2020 年,全国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达 12 万亿元。

  但是由于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时间短、势头猛,也迅速拉大了人才的断层面。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建议。

  没有独立专业 人才缺口极大

  根据对300多家企业的调查显示,85.9%的跨境电商企业认为人才存在严重缺口。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高达450万,同比增长39%,而且这个数字仍在逐年扩大。

  郑亚莉认为,跨境电商涉及“跨境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涉外法律”等众多专业环节,需进行系统化、专业化人才培养。

  “但截至目前,我国本、专科专业目录中均未设立跨境电商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多依托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或在相关专业下设跨境电商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与跨境企业的需求不完全一致。”郑亚莉说:“如果参照杭州综试区发布的跨境电商人才标准,传统‘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所具有知识及能力只占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应具备知识与能力的30%左右。”

  此外,郑亚莉认为当前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在跨境电商领域有一定的专业性学习和研究,但整体缺乏实战经验。部分高校虽与企业共建了产学研基地,但由于制度、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高质量企业项目、高水平企业师资无法进入校园,校企双方体验较差,直接降低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

  建议多措并举 全面扶持电商人才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郑亚莉建议,高校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相协同,新设跨境电商专业。

  在课程设置上,她建议融合商务、管理、技术知识,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区域化、动态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各高校根据其所在区域的跨境电商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发相关国家文化、风俗等知识类的课程,匹配跨境电商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律;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实训实践、接触实际工作的良好资源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对能力。

  同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落实校企联合培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政府、学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共同打造多方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加快落实现代学徒制,因岗设课,课岗融合,实现所学与所用有效衔接。同时,扩大学校自主办学权,如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可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自主分配权。

  在师资队伍上,要专兼结合,全面提高团队教学能力。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从校外跨境电商企业聘请骨干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引进国际化高水平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出台、落实相关政策制度,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或是创业,提升自身跨境电商实战能力和水平。

  此外,还要完善在职培训制度,构建标准化培训体系。要鼓励企业建立内部培训学校或依托第三方培训平台,开展在职培训。政府、行业出台培训标准、管理培训证书、认证培训机构,构建标准化培训体系。推动开展“互联网+培训”、“互联网+教育”的人才培训模式。

  记者杜成敏报道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专家型工人李斌:站着是柱,横着是梁

  • 热点人物

    2018年度十佳“科苑名匠”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企业界代表委员热议创新创业创造:实实在在做事办企业

    红色西装、齐耳短发,眼神明亮、说起话来像连珠炮……全国人大代表卓长立就像她所执掌企业的名字一样,是一位“阳光大姐”。“当时最难的是转变观念,因为铁饭碗变成泥饭碗了,家人不希望去创业,身边朋友也认为风险太大。”谈及自己创业初期的艰辛,卓长立如此感慨。

  • 打造世界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

    “代表通道”这种新的履职形式,是对会议形式很好的创新,表明我们国家更加自信。通过开放更多的窗口,让人民代表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对代表履职也是很好的监督。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