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相声家吴兆南逝世曾拜侯宝林为师-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台湾相声家吴兆南逝世曾拜侯宝林为师

2018-10-15 11:27:37

  本报讯  据吴兆南相声剧艺社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台湾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吴兆南先生于当地时间10月14日在洛杉矶去世,享年93岁。

  吴兆南,字宗炎,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他在胡同里长大,常往茶馆跑,喜欢听说书。久而久之,他对“说的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13岁那年,他拜侯海林为师学京戏,文、武、丑都学。唱京剧为他日后“说、学、逗、唱”练就了一些基本功。

  1949年元旦,吴兆南辗转来到台湾。做小生意的同时,也当京剧票友,他喜欢演丑角,角色无论男女老幼。后来,马继良在台北创立“萤桥乐园”,变魔术、说评书、唱大鼓的都有,独缺说相声的。挑选相声演员时,马继良首先想到了吴兆南。于是,吴兆南硬着头皮开讲单口相声。此后陈逸安、魏龙豪又被请来加盟。后来,吴兆南口述,陈逸安、魏龙豪写“台词”,三人合力创作出一批像《口吐莲花》《夸讲究》《黄鹤楼》这样的相声作品。

  1953年,相声正式在台湾登上舞台。吴兆南与魏龙豪成为台湾相声舞台的最佳拍档。1968年他俩在台湾出版第一张相声唱片,后又录制相声集磁带《相声集锦》《相声选粹》《相声补辑》等,汇集了250多段相声精华。正是凭借着吴兆南等人的努力,相声在台湾也开始生根发芽。如今活跃在台湾的相声演员,很多都是吴兆南的徒子徒孙。中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题赠对联给吴兆南:“从人笑我生张八,举国传君活赶三”。

  上世纪70年代,吴兆南旅居美国,仍孜孜不倦勤于改编创作,相继成立南加州国剧社和南加州曲艺研究会,广为侨界人士推崇。1979年连获台湾“薪传奖”和“金鼎奖”。“五十岁之前说相声是为了活着,五十岁之后活着是为了说相声。”吴兆南曾这么定义自己。

  1982年,吴兆南百般周折后在香港见到了侯宝林,拜他为师。按老规矩,说了二十年相声之后,吴兆南在这时才被正式承认为一个名正言顺的相声演员。那一年他已经58岁。得益于他的努力,台湾相声演员开始与大陆同行们频繁交流。2017年前后,吴兆南相声社在上海成立了大陆首家分社,班主就是吴兆南徒弟刘尔金。吴兆南生性豁达,生前,他甚至给自己想好了墓志铭,“这人从前说过相声,但现在说不了了”。(记者 祖薇)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三十九·塞罕坝姑娘讲述女...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李易峰迪丽热巴两次捧奖杯

    昨晚,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在湖南长沙揭晓。李易峰和迪丽热巴同时获得“最具人气演员奖”和“观众喜爱的演员奖”,张译和丁柳元也均获得“观众喜爱的演员奖”。

  • 相声演员仁青东珠:“我从牧区来”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总决赛的舞台上,在一大群长袍马褂、西装革履的相声演员中,从藏区游牧草原上走来的藏族相声演员仁青东珠无疑是个“另类”,他和搭档侯林林合说的相声《牧民新歌》,作为从413个小品、305个相声作品中脱颖而出的48个精品之一入围“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总决赛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创业路上的诗和远方:小“钱”途 大情怀

    从两辈人手中接过民族器乐传承与发展的接力棒,李旭和妻子王冬梅一直在不断探索,如何让民族器乐的传承和发展实现一个颠覆,让更多青年人知道、了解民族器乐,甚至喜欢、掌握这些器乐。

  • 贾跃亭欲洗走恒大?

    AB股的设计,原本是为了保护创始人权益,防止股权被多轮融资稀释。作为资本市场的防御手段,它已被众多商业案例采用,但10月7日有消息传出,贾跃亭居然利用AB股的设计反过来试图洗掉投资人,这一做法一时令舆论哗然。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