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合作,他们是亲历者-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合作,他们是亲历者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康 赵航 王伟伟
2018-09-04 07:24:04

  中工网北京9月3日电  9月3日至4日,北京迎来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一直以来,中非在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人文交流等各方面务实合作,稳步推进,硕果累累。

  今天,本报记者采访了三位中非合作的亲历者,倾听他们带来的故事,体味这些鲜活生动、源自一线的友谊情深。

  一条“运输生命线”

  1976年,坦赞铁路全线通车,这条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的铁路,联结起中非之间跨种族、跨世纪的真挚友谊。

  42年后,2018年1月1日,中国在非洲建设和运营的首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通车。亚吉线西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向东连接至吉布提港,全线752公里。

  之前,货物从吉布提港口运输到亚的斯亚贝巴主要通过公路运输,单程运输时间3天以上,逢雨季甚至需要1周。亚吉铁路开通后,这一时间缩短为十几个小时,运输成本下降30%。因此,亚吉线也被当地誉为“运输生命线”。

  中国铁建中土集团的陆海强是参建这条交通大动脉的一员。今天,本报记者在北京见到他时,这位在非洲陆续驻守了11年的项目经理刚回国不到两个月。“这次我主要负责埃塞俄比亚米埃索至达瓦利段的建设,负责路段长339公里。”陆海强说,在当地,上一条铁路建设还要追溯到20世纪初,因为多年没修过铁路,沿线地质资料、水文资料甚至连降雨量统计都是空白,每个方案都得从零做起。

  “752公里的线路从平均海拔3300米亚的斯亚贝巴到接近零海拔的吉布提港,沿途需要穿过戈壁、丘陵、沙漠化地带等复杂地形。”回忆近6年的工地时光,陆海强坦言,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当地施工资源匮乏更令人生畏:配套工程建设跟不上,电力资源紧张……

  “困难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尤其是在看到自己倾注几年心血的线路贯通的一刻,觉得一切努力都没白费。”陆海强告诉记者,铁路建设还给当地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仅自己所在的公司,在建设期间就为3.3万余名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当地工人提供各类工作机会。

  “念念不忘的援非岁月”

  中非公共卫生合作源远流长。有统计显示,截至目前,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以来,中国向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医疗队员累计2.1万人次,诊治患者2.2亿人次,培训各类卫生人才8万人次。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副院长孔晴宇就是其中一员。

  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北京市对口援助几内亚第23批医疗队队长,至今对自己两年的援非医疗生涯念念不忘。

  2012年8月的一天,孔晴宇带着共19名队员的医疗队飞抵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一下飞机就直奔中几友好医院。在当时,这个由中国政府援建的新医院,设备一流,却极度缺少专业的医护人员。

  作为长期进驻医院的首批医疗队,如何给中几友好医院建章立制成为这位队长日思夜想的事情。“我发现当地人幸福指数挺高,公共卫生意识却有待加强,公共卫生处理又与健康息息相关,而这需要从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做起。”

  在孔晴宇的带领下,在中几友好医院,援非医疗队员与当地医务工作者一起把住院查房制度、门诊制度、急诊抢救制度、手术制度等规范一一建立起来。

  2014年3月,几内亚爆发埃博拉疫情,上万人感染。作为一种病毒传染性疾病,埃博拉发病迅速,死亡率高。孔晴宇和中国医疗队选择了坚守,并依靠先前逐步建立起来的良好诊疗流程和当地民众一起渡过难关。“当时,几内亚的第一起埃博拉病例就发生在我们医院,不害怕是假的,可想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不能退缩。镇定过后,就想着控制病情,没多想别的。”

  回忆那段岁月,孔晴宇坦言,终身不忘的是几内亚人民对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友好。“那两年,把自己的汗水洒在非洲大地,值得。”

  “想成为一名汉语老师”

  人文交流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中非青年交流互动频繁,中国政府为越来越多的非洲青年来华学习、交流提供机会和平台。来自贝宁的莱昂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今年23岁的莱昂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的研二学生。面对“为什么选择来中国学汉语”的提问,他直言,萌芽于对中国功夫的喜爱。

  “很小的时候,经常在家看李小龙功夫电影,一句汉语听不懂,却还是喜欢看。长大后,在一些城市看到了中国帮助贝宁建设的体育场、大桥,就觉得中国除了会功夫,还这么厉害,觉得应该要去了解这个国家。”莱昂告诉记者,2014年9月在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孔子学院开始学汉语之前,家人原本是安排自己去加纳一所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为了坚持学习汉语,他最后放弃了那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聊起汉语学习,莱昂打趣说,“我不觉得汉语特别难学,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我们西非语言也有声调,没有很大的问题,只是有些发音我们没有,z、c、s,这些刚开始真的好烦。”

  在他看来,学习汉字就得多练,“学汉字就像饭一样,要经常回锅,一次不回锅,下次就用不了。每天不练习,就很容易忘掉”。

  作为一名外国人,莱昂对太极拳情有独钟。“太极拳很深奥,让人放松,还有很多哲学知识在里面,让我学会要有耐心。”此外,对于葫芦丝这项中国乐器,这位非洲小伙也很拿手,“《月光下的凤尾竹》《康定情歌》《友谊地久天长》我都是会吹的。”

  对于未来规划,莱昂很是认真:“我希望继续在中国读博士,然后回去做一名汉语老师。这是一个很大的责任,我觉得自己好好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高清组图)

    9月1日,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幕。本届电影节期间将举办“金鹿奖”最佳故事片等10项评奖、影片展映、老影人回家、电影论坛等系列活动。

  • 余丁:经典作品见证变迁 影视发展与时代同行

    导演余丁在成功执导《鸡毛飞上天》之后,又接下了一部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的现实题材剧《面向大海》,此剧聚焦深圳,以小人物的创业历程与情感故事为切入点,讲述改革开放前沿的创业者、亲历者创业奋斗的历程。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董明珠的“造芯”之路

      几个月以来,格力电器董明珠要花500亿造芯片的消息人尽皆知。去年她就表示:即使今年(2017年)不分红,格力为了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年报显示,格力2017年营收1482亿,同比增长37%,净利润224.02亿,同比增长45%,创出历史新高。格力公司2017年不分红,就是为做芯片做准备。

  • 裕同科技创始人王华君:坚守初心 “包装”未来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小型加工厂,到如今的我国印刷包装业百强之首,深圳市裕同科技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拥有41家子公司和7家分公司,机构遍布全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东、华南、华北以及越南、印度等地设有生产基地,并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地设有服务中心。王华君作为裕同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紧跟时代步伐,在不断求新求变的发展过程中,坚守初心,引领企业从传统包装印刷行业向以智能制造的工业4.0转型升级。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