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不只一个人的战争-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戒毒,不只一个人的战争

2018-06-27 07:18:36

国际禁毒日,记者走进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他们在这里重拾生活的希望  

  一提到戒毒所,人们不禁会想到冷冰冰的铁窗、高墙,其实不然。这里更像是一所特殊的“医院”,和毒瘾抗争的不仅是戒毒人员,还有民警、教官、医生和社会志愿者。

  “6·26”国际禁毒日当天,本报记者跟随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员来到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了解戒毒人员的生活情况。

  规范

  接受日常行为养成教育,逐渐减弱毒瘾,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走进戒毒所,第一印象便是“规范”。

  戒毒人员铺位上摆放着一个个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儿”,戒室窗明几净,从被子到牙杯、手纸,所有物品都是横成行、竖成列,十分整洁。

  入所之前,戒毒人员黄丽曾对这里的生活有些担忧,“我在家是独生子女,来这里会不会不适应?会不会受欺负?”“会不会被绑在凳子上,会不会被管教打骂……”来到戒毒所之后,她过上了“军训”一般的生活:每天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每个时间段都有具体事项安排,在戒毒所工作人员的看护和指导下进行矫治学习。

  这里的戒毒人员都要在戒毒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队列训练。“很多戒毒人员之前作息、饮食都没有规律,进入戒毒所后,第一步就是接受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只有日复一日的规律生活,戒毒人员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才能好转。”戒毒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对于戒毒人员,亟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情绪管理。”在一个活动室里,几名戒毒人员正在安静地进行手工设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推出了‘静思’工作法,让他们定期从事一些手工艺品制作工作,放松身心、自我减压、反思人生,从而使毒瘾逐渐减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丰富

  积极联系各类社会机构,提供多种多样的技能培训课程

  “面对毒品8种心理要不得”“帮你了解‘乔装改扮’的新型毒品”“面对下面形形色色的毒品,你准备怎么办?”在戒毒所展厅,醒目的大字令人警醒。展厅墙壁上有这样一句直击心灵的话:“每一个成瘾者背后都有难以想象的心碎往事,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灵魂深处。”这就是戒毒所工作人员的职责使命。

  记者顺着走廊走进去,戒毒所里每间屋子都有不同的功能——心理干预室、技能培训室、手工创作室、书法绘画室等。这里的工作人员说,戒毒所常年积极联系各类社会机构,尽可能为戒毒人员提供多种多样的技能培训课程。这不仅是为了帮助他们在戒毒所期间能够有所追求、有所收获,更是为了帮助他们在回归社会后,能够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实现自身价值。

  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是一个二层环形建筑,中间的空地被称为“橄榄叶文化广场”,说起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2015年的一个冬夜,铺天盖地的大雪落进了戒毒所中央的广场,当天的值班民警在请示领导后,把几个戒毒人员组织到一起,连夜扫雪,轮流上阵。随后,在戒毒所民警的提议下,一个名为“橄榄叶”的戒毒教育工作室诞生了,这块空地也被大家称作“橄榄叶文化广场”。

  “橄榄叶象征着和平与友谊,这是一种共同的记忆,也是一种认知心理干预,能帮助戒毒人员重视荣誉、重塑品格。”工作人员说。记者还注意到,今年1月,橄榄叶工作室创办了一份同名报纸,“用我们自己的平面媒体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在首期封面上,报纸主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凤凰涅槃,在磨难中成长成熟。”

  希望

  戒毒所很多成功戒毒的人员,已经志愿成为同伴教员

  “是我走错了路,被毒魔诱惑迷失了自己。是我愧对妈妈,把一次次的苦苦相劝抛在脑后。”“孩子,这个节日是爸爸对你的亏欠。爸爸一定加倍偿还,还你大海蓝天,还你父爱如山……”探访期间,恰逢几位戒毒人员正在广场上排练节目《节日的亏欠》,为戒毒所的“6·26诵读会”做准备,该节目选取父亲节、儿童节、母亲节三个节点,由几名戒毒人员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里就像是一所学校,戒毒所的工作人员每天对我们进行各方面的指导,为我们的身心健康呕心沥血,我们没有理由不重新生活。”戒毒人员李涛深有感触,“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诵读会,从小到大我没上过舞台。这些活动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觉得自己更加自信了,父母来探望我的时候,也觉得我变化很大。”

  戒毒人员周强本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还是一名京剧爱好者,却因交友不慎,误入歧途,沾染了毒品。“其实知道吸毒不好,以前在家里也比较忌讳,但是只要和‘兄弟’在一起,就把控不了自己。”吸毒付出了沉重代价,周强说,“以后,我要多陪陪家人,还可以去公园里唱唱京剧,过健康、有意义的生活。”

  戒毒人员张凡是一名籍贯黑龙江的来京务工人员,有儿有女,生活幸福。“本来女儿也已经上高中了,生活很是安逸。是我不成器,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大影响。”张凡坚定地说,“为了孩子,我一定戒!”

  据了解,目前,戒毒所已走出一大批成功戒毒的人员,其中有很多已经志愿成为同伴教员,他们怀揣着自立自强的决心,工作在首都禁毒、戒毒领域的第一线。

  (文中戒毒人员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 张 洋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石熙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埃及守门“大叔”书写传奇

      沙特阿拉伯队与埃及队的比赛,是两支被淘汰球队之间的对决。不过,本场比赛耀眼的不只有埃及队主力射手萨拉赫,还意外地出现了一位谱写新纪录的老门将。他便是埃及队45岁的“老门”埃尔·哈达里。他不仅成为世界杯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出场球员,还扑出了对手的一粒点球。

  • 梅西,请高昂着头离开赛场!

      小组赛前两轮一平一负,出线前景堪忧。在尼日利亚队战胜冰岛队后,阿根廷队的形势又有所好转。然而26日最后一场绝不会容易,阿根廷必须战胜尼日利亚才有可能绝处逢生,全球无数梅西的追随者希望他能够作为胜者高昂着头离开赛场。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三跨”创业者杨波:中国土豆引种俄罗斯“第一人”(图)

    在俄罗斯,土豆享有“第二面包”美称,每年人均消费量达170公斤。在中国,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然而,中俄两国之间,这种俗称“土豆”、学名“马铃薯”的农产品似乎并无交集,直到有一个中国人——西伯利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把中国土豆引种到了俄罗斯。自此,中国马铃薯开始在俄罗斯大地生根、发芽、开花……

  • 张淼:创业从“回收”垃圾开始(图)

      新时代的女性如何做环保?在越来越多的国际论坛上、在形式多样的民间环保活动中、在环保人圈中,活跃着越来越多女性的身影。她们中有圈中知名度很高的“老人”,也有环保领域的新兵;她们带着新鲜的环保理念,在生活中践行,在事业中落地,在环保之路上不断探寻,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足迹。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