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泰:二十六载植绿梦(图)-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郑文泰:二十六载植绿梦(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伟
2018-06-01 10:48:21

二十六载植绿梦

记归侨郑文泰

  上图 经过26年的植树复绿,兴隆热带植物园已恢复当年风貌。

右图 归国华侨郑文泰。 本报记者 何 伟摄

  花白的胡子,黝黑的皮肤,73岁的郑文泰在海南万宁市兴隆镇人们的眼里,是个“怪人”。

  根植于心底的梦

  郑文泰,印尼华侨后代。读完大学后,他遵照父母的意愿,成为一名打着“飞的”的商人。只是他不愿坐享其成,自己在广州、香港等地做生意。

  打拼多年后,上世纪80年代,郑文泰在香港、广州置下的资产也渐渐成为旁人眼中的“天文数字”。

  西装革履,坐在办公室里谈项目,坐拥酒店、房地产,郑文泰的日子好不快活。然而,1992年,一切都变了。

  1991年,郑文泰在海南万宁市兴隆镇投资建设一家酒店。一天清晨起床,他晕过去了。

  “当时是胃出血,抢救时我甚至感觉自己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说起这段往事,郑文泰刻满岁月痕迹的脸上已经写满淡然,他向记者平静地讲述了他曾经历的生死一线。

  郑文泰躺在医院休养了3个月。其间,他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生命可能随时结束,但是深藏在心底的那个梦还没有实现。

  说起这个梦,还需回到54年前。1964年,年仅19岁的郑文泰还是一名华侨大学热带植物专业的学生,第一次来海南,感受到中国热带植物的多样性。

  “当时,我被海南的‘绿’深深吸引,道路两旁都是密密麻麻的树林,一眼望不透。然而,海南人却不懂得环保,随意砍伐森林的行为让我感到不安。”郑文泰告诉记者,他常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生活,环保理念在他心里根深蒂固,他对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不解。

  不出郑文泰所料,不到20年,海南万宁兴隆的青梅山仅剩下两棵青皮树。“1990年,不断地人工砍伐让青梅山成了秃山,附着在林内的各类生物全部灭绝。”郑文泰说。

  为海南子孙留下一片绿的梦想,从那时起就根植于郑文泰的心中。

  “我一直在想,人的一生能带走什么?又能留下什么?拥有再多的钱,死了也带不走。我思考着,用自己学到的东西,为祖国和子孙后代留下点东西。”郑文泰说。

  脱下西装当农民

  1992年,郑文泰陆续将自己名下的酒店、房产等资产卖掉,准备实施一场“绿色革命”。为何一个梦想在等待了28年后才行动?“难度大、投资大、压力大。”郑文泰回答。

  郑文泰首先要做的是找一个“空间”,一个自然条件好、基础设施差的“空间”。他想在这个空间里打造一个“热带植物基因库”。

  为此,郑文泰跑遍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海南等地,发现最好的“空间”就在海南万宁市的兴隆镇。于是,他从纯粹的环境角度考虑,将“空间”定在了兴隆。兴隆刚好是郑文泰“梦想”的发源地,又成了他“新生”的开始。或许,这就是妙不可言的“机缘巧合”。

  1992年,郑文泰与兴隆华侨农场合作,农场出土地5800亩,他个人出资金和设计规划,计划在已成为荒山的青梅山上建造热带花园。当时的海南岛,大特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可谓掘土成金,郑文泰却跑到荒山上去种树造林,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拓荒者。

  这实在是个疯狂的想法。家人甚至以为,那场大病使郑文泰在失去意识的时候神经出了问题,才会去做这样疯狂的事。“为什么要跑去种树?”“如果非得要做,换个地方,给你最好的条件,最好的待遇。”“这就是一个无底洞,你承担得起这样的重担吗?”……

  面对各种质疑,郑文泰觉得,人不应该只是去延续你原有的成绩,但应该去完成梦想。造一座热带花园,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事。于是,在海南岛正处于开发热潮的时候,47岁的郑文泰在万宁兴隆,放下行李,背上水壶和干粮,带着专家和当地向导上山了。

  建“热带植物基因库”

  郑文泰说,热带雨林的恢复“难度大、投资大、压力大”,这一点儿不假!

  “你现在看到,这里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当年我们可是花了不少心血。”郑文泰指着山上的林木说,当时一共招募了1000多名员工,他让员工只做一件事,育化从国内外收集来的濒临灭绝的各种树种,等到种苗成型后,再根据其生长的特性择地移栽。最初,园区内苗圃占了十多亩地,可想而知,那是一场多大的“战役”。

  有一次,为了寻找“苏铁”,郑文泰从山坡上掉下来,摔得不省人事。“有6米高,幸好底下是水!”一起进山的人把郑文泰送到医院,同时也没忘了把郑文泰心心念念的“苏铁”一起带回,这是他们那次进山的唯一目的。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参与郑文泰热带花园建设已5年的合作伙伴纷纷撤资。风景虽已初步形成,但仍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而热带雨林修复工程无回报,这让郑文泰的资金链濒临断裂。当初并不支持这项事业的父母,看到郁郁葱葱的林木和被晒得黝黑的郑文泰后感动了,果断出手资助儿子的事业。

  几年后,海南的房地产开始兴起,有房地产商看中了郑文泰的热带花园,找他商量,希望划出一小块地搞房产项目,他也能换回一大笔资金,但遭到郑文泰断然拒绝。

  郑文泰的目标很明确。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中国的热带雨林,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座花园,留下一个热带基因库。

  “他每天都是6点多起床,在园区巡查一遍后,就带着工人开始干活,一直忙到晚上六七点。”郑文泰当年的助手黎良金说,很难想象,一个身家数亿元的大老板,竟然穿着短衣短裤和园林工人一起干活。

  今年5月中旬,郑文泰带着专家去了江西井冈山,目的是找到原来可以在兴隆生长的伯乐树种子。经过26年的等待,他们成功找到并培育出种苗,为海南热带雨林物种完整性又添上了“一抹绿”。

  经过26年发展,郑文泰的梦想实现了吗?“现在评价太早了,一片热带雨林的恢复至少要400年,我才做了多少年?差远了。”郑文泰说。

  26年里,郑文泰也有无助的时候。“比如白颜树,本是海南热带雨林中的高层物种,但是我们一直育不出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实现播种。”郑文泰分析,白颜树生存必需的关联物种可能不存在了。

  如今,郑文泰打造的热带雨林已经到了第二个恢复阶段,雨林面积由最初的5800亩扩大到约1.2万亩,物种已达四五千种,大批面临灭绝命运的植物得到保护、繁殖并形成群落,成为了一座融自然、人文、农艺、园林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为一身,以及最具有热带雨林原生态景观的现代园林,被国家有关部门确认为四大环境生态示范教育基地之一和物种基因库,由国家向联合国推荐为“全球环境500佳”。

  质疑逐渐消失,掌声越来越多: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中国“侨界杰出人物”、敬业奉献“中国好人”……各种荣誉纷纷而来。但是,郑文泰还是老样子,一顶鸭舌帽,花白的胡须,精神矍铄,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在园区巡查一遍后,带着工人开始干活,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我现在最看重的是‘时间’,心里很着急,时间拖得越长,物种丢失得越多,要抓紧时间完成。”郑文泰说,老骥伏枥,情怀不朽。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齐达内辞去皇马主教练职务

      齐达内于2016年1月入主皇家马德里队。在过去两年半里,他率领球队获得了三座欧冠奖杯、一个西甲冠军、两座世俱杯、两座欧洲超级杯、一座西班牙超级杯。

  • 王蔷闯入法网女单32强

      放松的心态和重回的自信让王蔷决定坚持“做自己”,这也是她对下一场比赛的态度。王蔷下一轮的对手是哈萨克斯坦选手普汀塞娃。王蔷深知对手的旋转球比较多,站位比较靠后,是一位红土悍将。王蔷表示要在比赛中更耐心一些,抓住机会就去打。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闯海人”刘文军:摆地摊、搞推销 8年找到发展定位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全国“十万人才闯海南”,汹涌的闯海热潮激荡着许多年轻人的心,也唤醒了刘文军的创业梦想。他成了第一代“闯海人”。“那年我才22岁,口袋里揣着175元钱和几件换洗衣服,从贵州深山奔向千里之外的海南岛。”刘文军说,彼时的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决心在海南岛干出一番大事业。

  • 马天琛:你与梦想就差一堵墙

      从2012年开始组建到“新三板”挂牌,泰聚泰用了1142天。上市也是从创办公司之初就定下的目标。这个目标在某种程度上督促我和小伙伴们要让企业绝对正规化运作。6年来,每一笔支出、每一张报表我都会做到心中有数,不做“糊涂账”。同时,我们珍惜企业的声誉,重视版权,所以企业在创立一年的时间里就拿到了140多个商标和10多个软件的著作权。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