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同志逝世-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杨贵同志逝世

2018-05-11 08:35:08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贵同志(副部长级、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4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杨贵同志,曾用名杨绍青,1928年5月28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现卫辉市)狮豹头乡罗圈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在本村上学,后因学校关闭而辍学,在家务农。

  1943年春,年仅15岁的杨贵积极参加减租减息斗争,因表现突出,担任了村农会主席,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汲县一区农会副主席、主席,汲淇县五区救联会主席,组织带领当地农民开展减租减息,与日伪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1946年4月起,杨贵同志历任汲淇县五区区长,淇县二区区长、六区区委书记。他坚持斗争,带领当地群众和武装,多次配合主力部队击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参与组织发动当地土改运动,开展反奸清算斗争;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军支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杨贵同志历任淇县二区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兼县委研究室主任,汤阴县委宣传部长,安阳地委研究室副主任。他利用各种机会下乡蹲点,开展农村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基层情况,反映农民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借鉴。

  1954年4月起,杨贵同志历任河南省林县县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兼人武部政委,新乡地委委员兼林县县委书记、人武部政委,安阳地委副书记兼林县县委书记、人武部政委。在林县工作期间,林县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旱,作物下不了种,人畜饮水也极其困难,杨贵同志组织县委一班人,带队赴山西省平顺县调研,查找漳河水源。1959年夏季,县委扩大会议提出了跨越太行山到山西斩断浊漳河,把水引进林县,彻底改变缺水状况的大胆设想。这个计划得到了河南省委的支持,山西省委也同意了林县人民的请求。1960年2月11日,3.7万林县民工开赴建设工地,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开工建设。3月,引漳入林工程更名为红旗渠。红旗渠修建之初正逢三年暂时经济困难时期,林县资金短缺,物资匮乏,连修渠用的钢钎、镐头、抬筐、抬杠等简单工具也很短缺。在诸多困难面前,杨贵同志带领林县数万修渠大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气魄和胆识,日夜战斗在太行山的千山万壑间。他与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并肩作战。他身先士卒,率领林县人民劈山开路,遇沟架桥,筑库开渠,征服险峰恶堑,填平峡谷沟壑,历时5年建成了全长70余公里的总干渠。之后,杨贵同志又带领全县人民陆续修建了3条干渠和一些配套工程。历经10年时间,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建造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干渠、支渠、斗渠总长达1500余公里),正如周总理当时所说,是新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之一,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也创造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与现代革命精神的继承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杨贵同志作为红旗渠工程的主要决策指挥者,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和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

  “文化大革命”初期,杨贵同志受到冲击。恢复工作后,担任林县党的核心组组长、革委会主任,继续领导开展红旗渠配套建设工程。

  1969年11月起,杨贵同志历任河南省洛阳地委常委、地区革委会副主任,洛阳地委副书记,安阳地委书记兼林县县委书记,河南省委常委、生产指挥部副指挥、核心组副组长兼安阳地委书记、林县县委书记。他能坚持原则,排除干扰,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工作。

  1973年11月,杨贵同志任公安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同时兼任河南省委常委、安阳地委书记、林县县委第一书记。

  1979年6月,杨贵同志调任五机部渤海农场副场长。其间,他深入调研,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带领全场职工开荒、挖沟,引黄淤地,治理盐碱,使盐碱地变成了良田;创建渔场、虾场和奶牛场,组织搞好农牧业生产;

  帮助解决干部职工夫妻分居、子女就业等实际困难,消除职工后顾之忧,使农场呈现各业发展的新景象。

  1982年后,杨贵同志任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后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其间,他每年都花大量时间深入贫困山区调查研究,走遍了“三西”地区绝大多数贫困县,倾听当地干部群众的心声,及时向上级反映“三西”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工作建议。他先后组织“三西”地区的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支持在西部兴办乡镇企业,进一步拓宽脱贫致富的门路。他与多所农业院校协商,将其选定为“三西”地区乡镇干部的培训基地,为“三西”地区培养农业人才创造条件,为“三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全身心投入扶贫开发事业,为扶贫方针政策的调整制定、扶贫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

  1995年6月杨贵同志离休后,仍然关心我国农业和扶贫事业发展,积极为农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2006年4月,中央批准其职级为副部长级。同年8月,中央批准其享受中央国家机关部长级医疗待遇。

  杨贵同志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曾任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

  杨贵同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红旗渠的修建,作出积极的贡献。他信仰坚定,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信心,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关心同志,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生活简朴,廉洁奉公。

  杨贵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