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潜者韩颋:洞里潜水就像在天上飞-资讯·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快评

洞潜者韩颋:洞里潜水就像在天上飞

2017-11-02 14:28:13

洞潜者韩颋:洞里潜水就像在天上飞

一个月前在广西打捞出20具红军遗骸

 韩颋和队友正在探洞。

 潜水中的韩颋

  简称洞潜的洞穴潜水,被称为“极限中的极限”,也是世界公认最具挑战性和危险性的极限运动之一。一个月前,在广西灌阳县酒海井成功打捞出20具红军烈士遗骸,这离不开洞潜员的帮助。

  作为一名资深的潜水爱好者,41岁的韩颋学习潜水13年,有自己的潜水俱乐部,并在近年专注于洞潜。今年8月,他看到酒海井水下勘探难度大的消息后,就主动申请参与勘探和打捞。韩颋在酒海井一共下潜四次,最低时,井下能见度几乎为零,完全靠手摸。当烈士骸骨被打捞起来时,韩颋感到很高兴,“这些红军烈士终于可以回家了!”已是中国首位休闲水肺、自由潜水和技术潜水三栖教练的韩颋,其下一个人生目标是建立中国乃至亚洲首个洞穴潜水基地。

  洞潜被称为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潜水方式,它是在黑暗的遮顶空间环境下进行,容错率极低,一旦失去有限的空气或照明,或者失去出洞的导向而无法离开封闭环境的话,潜水员就窒息而亡。

  洞穴潜水员的人数只占潜水员的万分之一,但洞潜事故发生的概率却占全部潜水事故的大半。

  “洞里潜水就像天上飞”

  韩颋在学习洞穴潜水前,已有8年的潜水经历。

  早在2004年,28岁的他去泰国旅游时看到有海底潜水项目,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尝试了一下。虽然韩颋是一个狂热的背包客,曾经跨过不少山和大海,但当时潜水项目在中国还没完全发展起来,对他来说,海底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潜水的感觉,“有点失重,又像是在天空飞翔”。自那以后,韩颋每年都会去世界各地进行潜水活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皆有他的潜水足迹。

  作为一个资深潜水爱好者,韩颋深知洞穴潜水的危险性,可在他第一次接触到洞穴潜水时,就深深地迷上了这项极限运动。

  2012年,韩颋到菲律宾进行潜水训练,由此开启了他对洞穴潜水的狂热追求之旅。那是一个在海中间的洞穴,洞内比较宽阔,结构丰富,能见度高,“在里面潜水就像是在天上飞”。

  韩颋说:“与其他潜水类型相比,洞穴潜水更具挑战性,像是一次冒险,探洞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你可能会发现亿万年来别人从来没有看见过的美景。”韩颋十分享受探洞的过程,有时候他会悬停在水里,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欣赏着大自然的“杰作”,感受自己与整个天地对话的奇妙感觉。

  作为技术潜水的一个分支,洞穴潜水也是技术潜水难度最大的,在实际体验过后,韩颋觉得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危险。

  洞穴潜水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运动层面,另一个是探洞层面。作为运动类型的洞潜,洞穴都是经过前人勘探的,符合洞潜安全要求,有严格的安全规则和下潜要求,只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恪守规则、尊重规律,风险还是可控的。

  但是对于探洞,一般是去未经别人勘探的洞穴,对洞穴里面的情况可能一概不知,每前进一步,风险就增加一分。

  韩颋做的正是洞穴潜水中危险系数最高的探洞,到目前为止,他一共带队勘探了50多个洞穴。其间,他们遇到过多次主线断线和洞穴坍塌的情况,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从设计师到三栖潜水教练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韩颋的另一个“来头”,是国内首位休闲水肺、自由潜水和技术潜水三栖教练,还开办了自己的潜水俱乐部。

  2010年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原本光鲜、轻松且高薪的设计工作,转行当起了潜水专业教练。

  当时,他玩潜水已有六年时间,只是把潜水当做一项业余爱好。后来他身边的一些朋友也想学潜水,但国内潜水教练少,于是他便萌生了自己当教练教朋友潜水的想法,这才促使他考取潜水教练资格证,走上教练职业化道路。

  如今的他,已经上升为潜水界全能型教练训练官,即潜水教练的教练,不仅教授休闲潜水、自由潜水和技术潜水,还建立公共安全潜水和科研潜水训练,教警察、消防官兵和科学家潜水,希望填补我国在水下救援方面的潜水训练漏洞,也为科学家水下科研开辟了更为宽阔的道路。“在‘公共安全潜水’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我希望把我在国外学到的先进潜水技术教给中国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韩颋说。

  除了带潜水教练,韩颋也会带普通的学员。

  在他那里学习潜水的人,年龄小的有十来岁,年龄大的有六七十岁。对于潜水教学,最简单的教法就是严格遵循潜水规则,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不会很差。但韩颋的教学理念不太一样,“若只是按照规则来,最多成为一个不太坏的教练,但很难是一个好教练。好教练的关键在于教会了学生什么,也就是说学生是否真的懂得实际运用。”

  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员的潜水基础、性格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有的学生方向感差、观察能力弱,这对洞穴潜水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所以在训练时韩颋有意加强学生记忆力与观察力的训练,在每次潜水完成时他都会问学生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拉线路线、打结个数与深度、遇到另一组潜水员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人数和外貌特征等等。有的学生在潜水时态度不够积极,韩颋会故意在潜水出发前临时改变潜水计划,并安排那个学生做组长,以此来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不过,韩颋有一个不变的技术潜水教学准则——特别急功近利的人,不教;从来不愿意正视自己错误的人,不教。“技术潜水是具有危险性的,这两种性格的人若不按照要求行事,不仅会害了他自己,还可能危及他的队友。我要对每一位学生的生命负责。”

  无偿打捞出于人性本能

  其实,酒海井水下勘探并不是韩颋第一次参加公益洞穴潜水行动,就在今年8月12日,他和另外三名潜水员从广西都安一处28米深的坍塌的水下岩峰里打捞出落水村民的遗体。

  事发地广西都安正好是韩颋近些年积极建造的洞穴潜水基地。全世界成规模的洞潜基地只有三个,分别在墨西哥、美国和法国,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目前尚未开发出基础的潜水基础。经过多年的考察,韩颋发现广西是条件比较优越的洞潜目的地,这里洞穴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相对于其他地区洞穴分布零星,广西都安的洞穴数量最多,成系统分布,最具发展成为国内第一个洞潜培训和探索基地的条件。

  8月11日,韩颋刚到达都安,就接到了当地村民的打捞求助信息。在这之前,落水村民家人曾求助于当地渔民,但由于“捞尸市场”约定俗成的规矩,必须出一笔重金才能帮忙打捞,再加上洞穴环境艰险,事发后九天打捞没有任何进展。

  第二天,韩颋一行四人赶到事发地点进行打捞作业。四人共下潜两次,第一潜分两组在不同深度范围内寻找落水村民遗体;第二潜打捞遗体。好在韩颋之前勘探过这片水域,不到50分钟,韩颋所在的第一组就在28米深的坍塌的水下岩峰凹陷处找到了落水村民的尸体。

  当看到死者成功被打捞出来,韩颋感到很欣慰。在他看来,从事的打捞工作应当是公益性的,就像看到路边有人落水,第一反应是去救人,这是出于人性的本能,不应该考虑金钱利益。打捞工作也是一样,是出于对死者生命的尊重,和对死者家属的慰问与安抚。“只要有人找到我们,我们一定无偿帮忙。”

  如今,韩颋已经41岁,不再是当初那个狂热追求刺激与挑战的洞穴潜水爱好者。历经对洞潜上瘾阶段后的他,多了一份平常心,只是享受着从喧嚣闹市到未知水下世界的安宁,享受着与自然万物对话的闲适。

  他说,他还会一直进行洞潜探索,因为中国的洞穴潜水基地还在等着他去完成。(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实习生 张群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杜泽桦:33年的“坚守”与“嬗变”

      在今年3月的广州国际家博会上,联邦家私举行新品牌格局发布会,由国际设计大师靳埭强领衔设计的联邦品牌新标识揭晓亮相。这次新标识的“亮相”也预示着“33岁”的联邦家私正式开启数字化的征程,开始了“二次创业”。

  • 凯撒旅游总裁陈小兵:文旅融合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相关国家在各个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愈加深入。旅游先联先通,成为相关国家和人民沟通的重要纽带,而文化,更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