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诡道“徐三多”
//www.workercn.cn2017-01-17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拂晓,海天之间,狂风飞舞。一场抢滩登陆战,陷入胶着状态。

  “能不能成功进行机降?”只见铁翼飞旋,数十架直升机掠海突袭,直奔海滩。准备“蛙跳”夺点的红方官兵心里没底。

  “班长,我们冲吧!”听到直升机的轰鸣声,红方某连重机枪班的副射手郑东杰准备冲出去,却被班长徐金强一手按在了原地。

  “等!”徐金强盯着前方,眉头紧皱:地势平坦,植被稀疏,蓝军火力压制猛,现在上去只能当靶子!

  机降时间越来越近,螺旋桨卷起的沙尘已经近在眼前,就在这时,徐金强眼神一亮。

  “上!”在沙尘的遮蔽下,徐金强带着全班低姿跃进,迅速占领阵地。卧倒、据枪、射击,短短几秒钟,枪口就喷出了火舌。正是这个位置刁钻的火力点,狠狠地扎在了阵地前沿七寸,打破了蓝军绵密的火力封锁。

  顷刻间,红军直升机在火力掩护下迅速俯冲、悬停,一队队脸涂迷彩、全副武装的官兵如神兵天降般直插蓝军腹地……

  沙尘散尽,蓝军才看清了机降点一侧这个突然出现的火力点,“像一记迅猛的直拳,打得我们措手不及。”导调组评定:重机枪班成功压制蓝军火力,红军机降成功,通过通路。

  “这个班长会打仗!”主席台上,总导演给了高度肯定,蓝军指挥员却十分郁闷:“这个班长完全不按常规出牌啊!”

  兵者,诡道也。每临险境,徐金强总能以奇兵“突出重围”,每遇难题总能以“金点子”克服。这一切并非偶然。

  “走队列顺拐,器械训练像上吊,跑起步来总殿后。”刚入伍时,徐金强是个十足的菜鸟。那时,电视剧《士兵突击》正在热播,徐金强把许三多作为榜样,不断自我加压。“先天条件不好,未必不能成为好兵。你看菜鸟许三多,一样可以活捉兵王袁朗。”

  憨憨的笑容,纯朴的眼神,认准了绝不会回头的“一根筋”状态,像极了《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所以,战友们都喜欢叫徐金强“徐三多”。

  这不,刚当班长没多久的徐金强就跟连长叫起了板:“转移射击训练距离太短,不符合实战,要改!”

  “重机枪班有重机枪班的特点,你还能拿它和步兵班比灵活性不成?”连长一句话把他顶了回去。徐金强“一根筋”的状态又上来了,“和步兵班比?行!我一定行!”徐金强拍着胸脯保证。

  跃进、占领、射击,再跃进、占领、射击……训练场上,徐金强扛着机枪闪转腾挪地躲避敌火,只为寻找更好的射击点位。跃进距离越来越长,高强度的训练使得徐金强肌肉酸痛,两肘生出厚厚一层“铜钱茧”,渐渐明晰的思路却让他乐此不疲。

  有心人,天不负。徐金强总结的“运动中转移射击”新战法,补齐了重机枪不便转移射击这块短板,在演习中大放异彩。

  这几年,徐金强琢磨出不少“金点子”。大家掰着手指一数,仅在全连推广的就有10多项。他的“金点子”常常是不按套路出牌,却总能带给人惊奇和惊喜。

  一次射击训练中,新战士宋亚文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班长,瞄准时准星和缺口的位置关系我掌握不好。”徐金强手把手教了半天,检查镜里一看,还是不行。

  “实在不行,就算了?”新战士垂头丧气,打起退堂鼓。

  “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徐金强找来一卷黑胶布,把缺口缠小,中间留下一道小口子,自己又反复瞄准计算,再教给班里战士。

  “拿根胶带缠几下就能解决瞄准的问题?”其他班里的战士对徐金强的新点子犯起了嘀咕。但不久之后的实弹射击成绩,让他们服了气,徐金强带的班打出了团队史上最好成绩。

  去年,实兵对抗演习中,营里研究机降“斩首”方案。徐金强一瞄地图,发现核心阵地周围高地多,“敌情”威胁大。他主动建议实施“多点机降、向心攻击”战术,并当场立下军令状:“20分钟保证拿下高地!”结果,他带领重机枪班机降成功,15分钟就把红旗插在了“敌”核心阵地上。

  别看这15分钟,凝聚的是徐金强一年多的心血。为了提高全班的“斩首”能力,徐金强在训练中加入攀登、侦察、格斗等课目,练习斩首、破袭等多种突击战术手段,使原本普通的重机枪班开始有了“特战味”。每次上级组织实战化演练,他带的班受伤的人最少,战术运用得最灵活。

  如今,徐金强成了团里的红人,新排长们争着与他结对子,班长骨干们围着他讨经验。这几天,捷报再次传来:徐金强的重机枪班参加新年度首次基础课目大比武,被评为“优胜班”。(王喆 杨维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