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徐伟松:一位挂职博士的海南700天(组图)
//www.workercn.cn2016-12-02来源: 海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挂职这段时间,徐伟松(左)更像一位农民,一周工作五天,三天半在田边。 本报记者 李磊 摄

  核心提示

  “千万别用手指接触试剂容器,否则会造成测量数据误差。”11月2日,在陵水县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实验室里,前来调研工作的陵水黎族自治县副县长徐伟松,走过玻璃房构造的检测实验室,只是习惯性地撇了一眼,就发现了检验员操作中的错误。

  之所以指出问题时能这样一语中的,是因为站在实验室里摆弄试剂曾是这位副县长的老本行。徐伟松曾是实验室里的专业操作员,他的身份是农学博士、广东省农业厅农技推广中心的干部。

  11月2日这一天,是他参加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来陵水服务的第700天。在这700天时间里,徐伟松经历了从博士到副县长、技术人员到行政干部的转变。

  而在我省,从2011年起到现在,共有5批44名博士经历了这种转变,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让学术成果走向实践。另一面,他们的新技术、新思维,也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剂。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搞农业研究的博士 变管农技的副县长

  让所学的知识走向试验田

  徐伟松的办公室位于陵水县委办公楼一楼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办公桌上高高的文件堆旁摆放着一部台式电脑,电脑桌面很特别,是一幅高分辨率的海南地图。

  “来海南两年了,已经把地图上的所有市县走了一个遍,遗憾的是还没走访到每个乡镇。”徐伟松说这话时用鼠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

  2014年12月前,徐伟松的身份是广东省农业厅下属农业推广中心的一名干部。待过几年实验室,也做过一段时间办公室行政工作,并于2012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取得了农学博士的学位。

  如果没有2014年末的博士服务团海南之行,徐伟松将在羊城广州过着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早上吃完早茶,挤着地铁去上班,下班后吃完晚饭陪着家人一起看电视。

  改变,发生在2014年下半年。

  当时,一条博士服务团报名通知下发到徐伟松所在的单位,1977年出生的徐伟松核对了一下报名条件: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几项指标全部符合,而且单位里只有他符合这些条件。

  徐伟松坦言,他当时的报名想法很简单:不想长期待在一个科研单位,希望换一种环境,接触外面的世界,让自己所学专业更多地付诸实践。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在大学里学的是农业,工作后又是从事农业工作,博士服务团正好是一个机会。”而且对海南他并不陌生,此前他在广州工作时因工作原因,每年都要来海南几次。

  这一系列的机缘促成了徐伟松的海南之行。

  2014年12月3日,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15批(来琼)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徐伟松,前往陵水黎族自治县挂职副县长一职,分管农技、农产品检测等部门口线。

  一周工作五天,三天半在田边

  进行多项新技术试验,为作物品种衰退未雨绸缪

  一直到今天,徐伟松始终觉得,挂职这段时间,自己的工作更像一位农民,这个分管农技口的副县长工作远要比想象中的辛苦。用他的话来总结,便是“一周工作五天,三天半在田边。”

  11月2日,天气已经变凉,徐伟松还是习惯性地穿上一双凉鞋,前往乡下“圣女果整体解决方案”的试验田。

  由于经常在田间、会议室里两头跑,从田间回来,他只要简单地在卫生间自来水龙头下冲一冲凉鞋上的泥土,便能直接走进会议室开会。

  陵水黎族自治县是农业大县,徐伟松到来后担起了科技参谋的作用,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推广农业新技术。

  圣女果种植形成了特色产业,陵水圣女果远近闻名,成为该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农学博士出身的徐伟松很快发现了问题:

  原有的圣女果品种种植了十几年,已到了衰退期,如果不加以改良,不仅土壤肥力会退化,不出几年,现有的圣女果品种将出现品种退化、产量下降,甚至无法种植的现象。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