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沈万山:永不言败的“小黄牛”
//www.workercn.cn2016-09-25来源: 中工网——《湖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从土地改革到抗美援朝,从优秀共产党员到省劳模,沈万山将满腔的热血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着的祖国和故土……

沈万山:永不言败的“小黄牛”

●本报记者 商艳鑫 通讯员 傅美玲

  20岁时参加志愿军,25岁时露宿工地筹建电影院,27岁时被评为省劳模,82岁时还坚持义务清扫村道……中秋节前一天,在湘乡市龙洞镇建时村,记者见到了老劳模沈万山。虽然已经是86岁高龄,但他依然精神矍铄,给记者展示了他的“两学一做”学习心得。回忆起往昔峥嵘岁月,沈万山说:“这辈子,我问心无愧的是对得住党、对得住人民。”

  抛开儿女情长参加志愿军

  1931年,沈万山出生在湘乡龙洞镇建时村一个农家。“父母一辈子耕田种地,饱受地主欺压!”沈万山回忆,他父母租了地主10余亩田,但当时水稻产量低,加上地主的压榨盘剥,全家人辛苦劳作一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幸运的是,哥哥姐姐心疼我,全家人省吃俭用供我上学。”

  1948年,17岁的沈万山从湘乡私立中华中学毕业,时局动荡,他不得已回到村里帮父母务农。新中国成立后,沈万山被当地政府安排到城前乡搞土改工作,因年轻有文化又勤奋踏实,1951年2月,还不到20岁的沈万山被乡亲们推举为城前乡副乡长。

  1951年6月,城前乡奉命征兵前往朝鲜战场,沈万山带头报名参加志愿军,带动全乡20多名适龄青年入伍。

  “当时我与爱人李爱南结婚才4个月,家中还有72岁的老母亲。”沈万山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参军当天正准备从乡政府出发时,妻子李爱兰哭哭啼啼地跑来求他不要走。沈万山心里一阵酸楚,刚想出口安慰,却看到那些跟着他参军的新兵都一脸错愕地望着自己。沈万山擦了擦眼泪,对妻子吼道:“你怎么能拖我的后腿呢!还不来人把这个疯婆娘拉走!”几个民兵将李爱南拉到一间房里后,他们20多个人义无返顾出发。

  “后来我们练了3个月兵,咬破指头写血书、宣誓,没料到朝鲜前线局势缓和下来,我们不用去前线了。”沈万山说,那一次对妻子的决绝,他内疚了一辈子,但如果重来一次,他还是会那么做。

  拖着板车进村放电影

  1952年,沈万山从部队回地方后,调到湘乡长桥小学任校长,1954年被调入到湘乡县委组织部工作,1956年6月初受命负责筹建湘乡电影院。

  “当时县城没有专门的电影院,大多是露天放映电影。一个16毫米的手摇胶片机,画面也不是很清晰,可是场场爆满,电影播完了大家都不肯散,只能一场又一场反复播放。”沈万山回忆,那时的发电机是柴油机,要靠人力带动机器才会运转,摇机子的任务就落在他身上,“那个发电机爱出小毛病,时不时机子停了就要重新发动,一晚上摇得手臂都酸了”。

  沈万山每天摇胶片机放电影到凌晨二三点,还要兼电影院工地保卫员,防止建筑材料被盗窃。时值盛夏,工地上的宿舍闷热得根本无法住人,为了看守工地,沈万山索性露宿在工地的沙堆里。“那时候实在是太累了,有时候外面下起了雨也顾不上,翻个身又睡着了!”

  有天清晨,时任湘乡县委书记李子平出门晨练,发现睡在工地沙堆里的沈万山。得知沈万山白天在工地忙基建,晚上还为百姓放电影,李子平拍着沈万山的肩膀说,“小伙子,你可是一头革命的小黄牛,好好干!”不久后,沈万山在李子平的举荐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6年10月1日,湘乡县电影院落成。在沈万山的努力下,这个占地两亩、可容纳1100余人的电影院,仅花4个月时间就竣工了。

  “电影院建成后,县城里的百姓有电影看,可县城周边的农村群众怎么办?”沈万山说,为了让农村的群众也能看上电影,他和同事一起拖着板车,载着胶片机、发电机等总共100余公斤的设备,挨村上门放电影。

  一时间,拖着板车的沈万山成了湘乡地区家喻户晓的人物。“1958年,我被评为了省劳模,还参加了省里的劳动模范大会。”说到这里,他拿出了自己珍藏了58年的劳模荣誉证书。

  做个永不言败的党员

  “勤劳踏实、无私奉献、严肃刻板!”这是建时村和沈万山年纪相仿的老人们对他的评价,其中最后一条评价是因为一段心酸的往事——

  在“大跃进”时,时任东郊区总支书记的沈万山管着9个生产队和9个公共食堂,可他年仅3岁的儿子沈风重,却在1961年那个寒冬饿死了。其实当时生产队就存了一缸茶油和一些粮食在他家,可他硬是不肯私自给儿子吃。他当时对妻子说,“茶油和大米是人民的,我不能动!”

  所幸,沈万山之后又育有一女一儿,如今已是儿孙满堂。

  更让沈万山感动的是,这么多年来,党和政府、工会组织一直都没有忘记他,逢年过节,政府和工会的领导都要到村里来看望、慰问他。沈万山说,1982年从东郊区横洲公社退休后,自己并没有闲下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集体分配给了他3.6亩责任田。在农业税没有取消之前,他每年坚持向国家上缴公粮700余斤。

  2012年,建时村决定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当时82岁的沈万山找到村支书易继军说:“我是共产党员,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能出点力,村道清扫包给我,不要村上一分钱。”之后,老党员何丈香和易光富也加入了进来,承担了2公里村道的清扫工作。如今4年过去了,3位老人还坚持推着垃圾车,每天准时上路清扫。

  眼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深入开展,86岁的沈万山不仅带头学习,还写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做一个永不言败的共产党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