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大国工匠许启金:自制“手术刀”的“线路医生”(图)
//www.workercn.cn2016-09-0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他不仅善解疑难杂症,还乐于研发新工具——

【身边的大国工匠】自制“手术刀”的“线路医生”

中工网记者 陈华

  有人说,外科医生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刀,心中有刀,到了“治未病”的境界。

  许启金不是医生,但他做的事与医生很相似。作为国家电网安徽宿州供电公司的一名“线路医生”,他似乎已经修炼出“手中无刀、心中有刀”的境界。

  自制“手术刀”的“线路医生”

  单纯就解决高压输电线路上的疑难杂症而言,许启金已经称得上是一个顶尖的技术高手。可是,如果就此认为许启金只是一个“医术高超”的“线路医生”,那还不够全面。因为,他不仅“手术”做得好,还能自己制作“手术刀”。

  电力线路维护专业性很强,如果仅仅用现有的常用工具,并不能高效安全地解决输电线路上的所有问题。因此,能自己制作“手术刀”的人,在线路维修工人中可以称得上是“大拿”。

  8月22日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许启金正在为他的一项最新发明——“空中电动作业车”开展技术攻关。这项发明的动因来自于一个现实难题:传统的高压线架空作业时,线路工人吊挂在高压线下,需要靠双手拉动绳索才能前进,这样做不仅耗时而且费力。

  “一般人拉动绳索前进十几米,就会体力不支。”许启金说,新发明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治病喜欢治根的许启金“脑洞”大开:为什么不能像在地面骑电动车一样在空中也骑电动车呢?

  有了创意,许启金很快进入“实操”阶段。工作室里有各种机床,车铣刨磨,这些手艺许启金都会。各种可行性试验,他自己反复操作。

  “现在就差电源问题了,预计再过一两个月,产品就能正式应用了。”许启金告诉记者。

  当然,这也意味着近一两个月时间,许启金大部分空余时间都将在工作室里度过。

  在检修和维护高压输电线路的过程中,许启金发明创造了很多工具,不仅提高了检修效率,而且大大增加了检修人员的安全。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与高压线路打了30多年交道的许启金也曾被人追问: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

  对此,许启金的回答非常坚定:没有“金刚钻”,绝不揽这个瓷器活!

  他的检修维护技术,在同行中始终处于“被追赶”的地位。

  有一年,宿州11万伏线路上的某个变电站需要更换母线瓷瓶。由于母线构架年代已久,现场人员干了半天还没有换下瓷瓶。许启金赶到现场后很快发现,问题出现在挂滑车的吊点过低。可是,市场上当时没有合适的吊点卡具。那么如何提高吊点呢?

  许启金随后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图设计,并联系了一家工具厂加工。一次、两次、三次……经过几次改进,许启金加工出来的工具发挥了大用场。后来,这项成果在一项全国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公司有一次接到一个任务。一条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需要穿越一条22万伏的高压线,这就需要对高压线路进行升高改造。由于杆塔型号的改变,再加上预先设计时考虑不够周全,施工后才发现,有两个线杆之间的距离太小,影响输电安全。

  众多“线路高手”想了很多办法,但要么施工投资大,要么施工时间长。就在这时,许启金提出一个建议,改变一条线杆横担结构,他还画出了变更的结构图。

  后来的结果证明,他提出的这个方案投资小、施工简单,大大缩短了停电时间。

  许启金的徒弟,宿州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张永对许启金佩服之至。“每次出现输电故障,只要他去现场,我心里就很踏实!每每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时,他那一句‘我来吧’不知有多给力!”

  在许启金看来,“金刚钻”不仅是精湛的技术,更包括精益求精、认真细致等品质。

  即便是像擦拭绝缘子这样的“小活儿”,许启金也做得比别人好。

  绝缘子是高压杆塔上隔离导线和杆塔的绝缘构件,外形像一长串的珠子。这些绝缘子如果长时间不擦拭,遇到雨雾天就有可能形成短路。许启金能够系上安全带,一连悬在空中七八个小时,把这些绝缘子擦得“像家里的碟子、盘碗那样干净”。

  参加工作30多年时间,许启金先后参加了700多项带电作业任务,参与消除各类缺陷3000余处,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实现零差错。

  乐当拉着“老车”的马儿

  许启金曾经写过一首题为《这挂老车》的诗:“劳累的马儿,也会孤芳自赏,望着天上的繁星,那就是他写下的篇章。”

  许启金喜欢以拉着老车的马儿自喻。“我干事业的最高境界就是‘乐',以事业为‘乐'。"他说。

  为解决现场技术难题,许启金研究了多项发明创造,很多创新成果均获得了国家专利。为了这些发明创造,他可以整日整夜地不睡觉。

  曾经,他为了找到一个发明装置上的弹簧,跑遍了省城的五金器材店,最后是从一家摩托车修理铺里找到了一个可以废物利用的旧弹簧。

  “我搞创新发明的最大动力,是为了职工安全,也是为了提供工作效率。”在许启金看来,一个人如果能把他从事的事业当作毕生的追求,达到如痴如迷的程度,那么离“大国工匠”也就不远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