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明星-正文
于立涛:智能电网建设的弄潮儿
//www.workercn.cn2014-04-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先模人物系列报道之二】

于立涛:智能电网建设的弄潮儿

 

  钻研创新 勇挑重担

  现任青岛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的于立涛,在10多年的工作中,她解决的难题有无数个,且都是无人问津的棘手问题,她硬是在继电保护行业里独创出一个个“第一”,引起了整个行业对她的关注。悉数她完成的一个个“第一”,最耀眼的莫过于220千伏午山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

  2007年,于立涛申报了科研项目《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在省电力公司年度重点科技项目论证会议上,与会专家说到:“青岛作为一个寸土寸金的沿海开放城市,又有这么好的电网基础,应该大胆一些,不要只考虑变电站的局部数字化,能否尝试建设基于室内GIS的数字化变电站……”于立涛被激励的满腔热血,毕竟数字化变电站在国内还没有可参照的先例,要上数字化变电站收益大、风险也大,可一种探知“螃蟹”美味的欲望再次将她燃烧。几经论证,省电力公司最终确定,在青岛市的东部建设220千伏午山数字化室内GIS变电站,服务青岛市东部的发展和2008年奥帆赛场所的供电。

  当一切前期问题解决完毕,开始安装调试时已经接近2008年的3月份了,按照上级要求5月份就得投产,时间真是迫在眉睫。可这时公司的安装人员却打退堂鼓了,因为安装人员从来没见过这么先进的数字式保护装置,没人会干,于立涛只好亲自上阵,她每天陪着厂家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现场一边研究着一边安装调试。设备室里施工建设人员开始涂刷油漆,刺鼻的气味顶得人喘不过气来,可是于立涛已经顾不上了,每天一大早来到设备室找张废纸一铺,坐下就开始干,有时碰到难题竟研究到半夜两点多,回到家里,一身刺鼻的油漆味呛的爱人直咳嗽,爱人摇摇头说:“幸亏把孩子送长托了,不然……”说起孩子,于立涛眼泪下来了,因为工作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于立涛和爱人商量把还不满周岁的孩子送进了长托,白天忙起来顾不上想孩子,到了晚上,于立涛想起孩子,几乎整宿睡不着……

  5月31日,220千伏午山数字化变电站终于成功投运了,看着这个小巧玲珑的数字化变电站,于立涛心里不知道有多么美,这可是全国第一座220千伏室内GIS数字化变电站,看着她的科研成果变成了现实,于立涛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越看越美。

  2011年4月份,湖南省电力公司一行来到青岛供电公司参观访问,一位领导对午山站经小电阻接地的保护配置产生了兴趣,“这可是个新东西,是你们第一次运用吗?”“不是”,于立涛向领导们介绍了这套装置的原理。其实,在经小电阻接地这个问题上,于立涛有过大胆创新。2005年,青岛南京路变电站35KV系统改造为经小电阻接地系统,这样的改造当时在省内还没有相关经验,于立涛经过钻研,大胆编写了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并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改造全过程进行了监督和管理,成功地完成了该项目的改造。就在那一年,于立涛还指导了韩国企业浦项制铁110KV变电站的接地系统的设计改造。当时由于韩方提前在韩国购买了变压器和所有设备,10KV为不接地系统,与国内电网设备不匹配,于立涛得知情况后,立即着手查找韩国设备的有关资料,由于以前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到处查不到资料,最后总算在网上找到一点英文资料,便凭借自己的英文功底,对照着字典,一点点啃下来,并经过反复考虑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建议保留10KV经小电阻接地的运行方式,实现单相接地跳闸保设备的目的,再次解决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难题,又创了一个山东省之最。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