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让大国工匠风姿绰约地生长
//www.workercn.cn2017-03-15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工匠精神回归

  必要又紧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程蔚东

  作为文化艺术领域的一名工作者,程蔚东委员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有着自己的理解。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完成了从无到有的阶段,需要向从有到精的阶段迈进。发扬光大过去的工匠精神、追求中高端的转型升级,是一种回归,回归初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是现在重提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理解了它,就能领会工匠精神回归的必要和紧迫。”

  程蔚东认为,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都是需要的,也包括文化艺术领域。一部艺术精品的诞生,需要艺术家怀着匠心深入生活去汲取灵感和营养。

  自中国有文明史以来,从未经历过如今天这般的发展速度。这极大提高了国家的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好事,因此出现的一些不适应现象,也是很正常的。也正因为这种浮躁,才有了对工匠精神的呼唤,这本身就说明了进步。

  程蔚东说,重要的是,一方面有志于成为“工匠”的个人和企业,首先自身要有坐得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心态,这种心态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根基所在。

  而另一方面,政府、组织、社会,要让工匠精神蔚然成风,就要注意重构和建设支撑这种精神的文化传统。要从制度、经济、价值观等方面去保护、鼓励有志于走“工匠”之路的个人与企业,对他们的生产创作过程给予扶持,对产品、作品给予应有的回报与地位。“不能一边呼吁,一边继续无视他们的辛劳和心血。而当代的工匠精神,应当融入科技发展时代进步的文明果实,才可能在今天的土壤上风姿绰约。”

  用“火眼金睛”

  确保每件产品无瑕疵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长盛滑动轴承检验员许忠明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3月5日上午,听取了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检验员许忠明,这位“靠手艺吃饭”的一线工人,颇为振奋。

  1986年,许忠明从部队退伍后不久,进入了一家乡镇企业工作。1992年,他去了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一干就干到了现在。

  在同行眼中,许忠明的这双手几乎可以成为精度的象征。他曾是公司金模车间的一名技工,金模车间是企业生产制造模具和自动化生产设备零件的专业辅助车间。他制作的模具中,内孔直径最大的有500多毫米,最小的只有几毫米。

  虽然孔径很小,但他可以确保做成的模具误差只有1丝,相当于人类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六分之一。

  “在我们这儿,绝对不能‘差不多’,在质量问题上不得有半点含糊。”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后,许忠明的工作岗位也发生了变化,从车工组长成为一名检验员。

  不过,在许忠明看来,检验员的工作并不比车间工人轻松,他需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来保证经手的每一件产品都没有瑕疵。

  “我们只能允许有1%的报废率,这个要求对我们来说,应该是相当苛刻的。”许忠明说。

  近年来,厂子规模不断扩大,员工逐年增多,许忠明发现厂里的小年轻也越来越多。“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机器换人让工厂设备越来越好,手动操作越来越少。”许忠明说,中国经济发展要进入质量时代,关键还是要靠人,并且要有工匠精神。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