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记录者李君放:帮老兵完成一次特殊的“集结”-时代骄子-中工网

人物

时代骄子

老兵记录者李君放:帮老兵完成一次特殊的“集结”

2020-07-07 10:20: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石家庄7月7日电 题:老兵记录者李君放:帮老兵完成一次特殊的“集结”

  中新社记者 鲁达 李茜

  从2011年起,河北平山籍摄影人李君放走访了平山县近500个村庄,为200余位老兵留下影像。在李君放的镜头下,有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的亲历者,有被聂荣臻称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的平山团成员,有曾在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浴血奋战的战士,也有在后方保障供给的女兵。他们在李君放的黑白影像中,完成了一次特殊的“集结”。

  5日,李君放第十余次来到97岁抗战老兵封德润的家中。由于视力严重衰退,坐在院子里的封德润自李君放走进院子就一直盯着他看,直到李君放走到身边,老人突然绽放出笑容,拉住李君放的手说:“这次可不能走,一定要留下吃饭。”

  当李君放拿起相机,镜头对面的封德润正襟危坐,面带微笑。虽然,这一次,他拄着拐杖,不能像之前镜头里那样站得笔直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几千名平山儿女从村村寨寨中走出来,仅用30多天就组建成一个整建制团,即王震领导的359旅718团(又称平山团)。全面抗战期间,平山县先后有7万多人参军参战,成为晋察冀根据地重要的兵员、物资补充基地。

  李君放说,他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想给老人拍张照片”,给老兵建立资料档案,记录家乡的一段历史。2011年,曾是抗日模范县的平山,仅剩下200多名老兵。他想尽一切办法与时间“赛跑”,希望能多为一些老兵留下影像。

  在寻访期间,李君放常常一个人驱车在太行深山中穿梭,有的村子路不好走,车子开不进去,便需要徒步去寻找。而最让李君放感到失落和紧迫的是,常常驱车100多公里才找到老兵的村子,却发现老兵已经过世了。

  近几年,随着寻访老兵的完成,李君放常常对老兵进行回访。记录下他们当下的生活,并尽己所能给老兵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在李君放的镜头里,这些抗战老兵大都是按照平时的习惯着装,很少有戴上军功章的。李君放说,他不想太强调老兵“英雄”的身份,而是关注他们是脱下军装后回乡建设的普通人,如今变成了普通的老人,他们从未因为回到农村而有任何怨言。

  李君放欣慰地看到,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心这些老兵的晚年生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关怀老兵的行列里,给了老兵更多的尊重和体面。

  在李君放眼里,老兵优抚和农村养老从制度上不断完善,让老兵的晚年生活越来越有保障。而中国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太行山区的路越来越宽,他去回访老兵时的路越来越顺畅。

  但是,李君放的脚步却变得更加沉重,“仿佛走不动了”。

  今年清明节,李君放本计划给一位老兵扫墓后再去回访四位老兵,结果四人中仅剩一位老兵在世,且已卧床不起,“回访之行”变成了一次次悼念。不久后,那位卧床的老兵也走了。如今,李君放拍摄过的抗战老兵仍然在世的已不足20人。

  李君放每次取出老兵的照片,都会提前戴上一双白手套。而每次参加老兵的葬礼,他也都会带去一张之前为老兵拍摄的照片作为遗像,并记录下老人最后的仪式。

  出于信任,一些家属在老兵去世后,把老兵生前的证件和军功章交给李君放保管。每次接过这些老兵的“抗战记忆”,李君放仿佛能感受到老兵的温度还在。

  李君放说,对抗战历史的一次次触摸,让他变得更加饱满。老兵们对解甲归田后平凡生活的珍视也让他看到,不仅是老兵,所有人都向往和平,这是最朴素的情感。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超级丹”谢幕,中国体育的下一个巨星时代在哪里?

    一个平常的周末午饭时间,林丹在微博上宣布退出国家队。一切来得很突然,又都在预料之中。随着“超级丹”谢幕,人们不禁感叹,那个曾经属于中国体育的巨星时代已渐行渐远,而下一个林丹何时出现?或者说,下一个姚明、刘翔、李娜何时出现?下一个为我们缔造热血沸腾集体记忆的中国体育巨星在哪里?

  • 成果现身《一起上书房》忆青春 分享与父母关系

    近日,演员成果参与公益直播,为网友推荐多本好书,同时也为贫困山区的孩子送出适合的青少年读物,助力公益读书梦。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卤蛋西施”的致富经

    沿巫峡口南侧的301省道盘旋而上,行车八九公里,记者看到了一栋崭新的白色小楼,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艳姐农家乐”,浓香的卤味正从里面飘溢出来。艳姐名叫龚克艳,有“卤蛋西施”之称。她不仅靠自己的双手走上了一条“舌尖上的致富路”,而且带动一些乡亲们脱了贫。

  • 从普通农民到致富带头人——江央措成的创业路

    从围着十几亩地劳作的农民,到身家百万的致富带头人,江央措成深有感触:“真是遇上了好时代。”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