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院士陈俊武:以身许国70载-时代骄子-中工网

人物

时代骄子

入党65年,工龄与共和国同龄

“90后”院士陈俊武:以身许国70载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余嘉熙
2019-10-08 07:30:56

陈俊武院士(前左二)在陕西华县试验现场指导作业(2010年5月13日摄)。 新华社发

  “人生在世不过七八十年,其中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思维能力,一般也不过四五十年。人生苦短,对社会的‘奉献’大于索取,人生活得才有意义。”今年7月,在中国石化总部举行的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当视频另一端92岁的陈俊武话音刚落,现场和分会场万余名干部职工,不约而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中国,有70%的汽油是通过催化裂化技术加工而成的。而这位与共和国一同奋斗70年的“国宝级”专家,是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我今年已经92岁了,我的工龄与共和国同龄——70年,入党65年。” 70年间,陈俊武以一名共产党员矢志奉献的家国情怀和一名科学家科技报国、精细严谨、开拓创新的责任和担当,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中国炼油工业的催化裂化技术作出一系列开创性贡献,给我国高速前进的现代工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从20多岁开始搞创新,一天也没有安静过”

  不设闹钟,每天6点半准时起床,绝不赖在床上。熟悉陈俊武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特别有规律的人。除了每天抽出固定时间看书外,陈俊武院士还有一个长久以来的习惯——走路。

  而这种“规律”,也是一种行动自觉,陈俊武从学生时代就养成了。

  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就是很有规律的陈俊武院士,从求学到工作却有一个鲜明的标签:“不安分的人”。

  1944年,陈俊武考取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尽管痴迷于药学,但得知当时国家建设的需要,陈俊武毅然把志愿填报了应用化学系。

  这样一次志愿上的“变动”,埋下了他日后一生报国的种子。

  大二那年,陈俊武和同学一起到东北的抚顺参观,在日本人留下的页岩炼油厂里,他第一次见到了一座日本人丢弃、尚未开起来的煤制油装置,怦然心动。

  从此,“石油”成了他心中萦绕不去的牵挂,陈俊武把4年青春岁月揉进书页和笔记之中。

  1948年,22岁的陈俊武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后,他谢绝了亲情的挽留后,几经辗转,于1949年12月来到辽宁抚顺矿务局,参加了人造石油工厂修复的工作。

  面对当时技术匮乏、生产条件简陋的现实,勤奋好学的陈俊武一头扎进车间,把自己学过的理论和眼前的装置设备印证对照、摆弄琢磨,弄不清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向老工人师傅学习,经常忘了晨昏暮晓,衣服上经常油渍斑斑。

  谈到自己年轻时的选择,陈俊武说,自己不喜欢不求甚解、经验主义,认为应该从实践中求知、从理论上求解。他说:“我从20多岁开始搞创新,一天也没有安静过。”

  正是这种“不安分”,帮助陈俊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界传奇。也正是这种“不安分”,帮助陈俊武32岁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64岁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5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71岁获评河南省科技功臣、87岁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首朵金花”盛开到春芳满园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石化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国内需求却已逐渐显现。

  尝过技术创新甜头的陈俊武清楚,石油是国家工业发展的血液决不能让别人一直牵着鼻子、掐着喉咙。

  1961年冬天,石油工业部决定抽调骨干力量,开展被誉为“五朵金花”的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等五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34岁的陈俊武临危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

  从1962年到1965年,陈俊武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套年加工能力60万吨的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使我国炼油工业技术水平有了飞跃式提高。我国炼油工业新技术的“第一朵金花”盛开,带动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而在后来数十年的科研中,陈俊武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俊武带队成功研发了新型的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计划采用这项成果在兰州炼油厂建设一套年加工能力50万吨的大型催化裂化装置。不料,技术方案接受审查时却遭到强烈质疑,以致石油工业部主管技术的副部长出面主持后期的方案审查会。

  陈俊武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如果出了问题,拿我陈俊武是问!”

  正是陈俊武的自信与坚持,这个项目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优秀设计金奖。

  1985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在石家庄炼油厂实现产业化;198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既有同轴结构、又有高效再生的1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在上海炼油厂建成投产;1994年,该技术获得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发明专利授权……

  在陈俊武等几代化工人的努力下,我国催化裂化技术可以说从一片荒芜到满园锦绣。

  目前,我国建成投产的各种催化裂化装置已有上百套,总加工能力已经达1.5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大国。

  “初心”是国家需要

  1990年,63岁的陈俊武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但仍然精力充沛。自感体质和思维尚好的他提出要继续工作。

  直到10多年前,年事已高的陈俊武仍提出:“在今后五到十年,我仍可从事两方面工作,一是指导重大工程技术开发,二是探讨能够胜任的宏观战略性课题,并愿意为此学习过去不熟悉的知识,争取提出一些对国家、对大局有益的论据和建议。”

  煤制烯烃曾是煤化工行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1997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家刘中民等到洛阳交流甲醇制烯烃中试技术成果,希望借鉴流化床技术经验开发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陈俊武敏锐觉察到煤基甲醇制烯烃广阔的市场前景,促成了公司与对方的合作。DMTO工业试验期间,陈俊武不顾80岁高龄,5次奔赴陕西华县试验现场。

  在陈俊武的指导下,该项目完成从实验室、工业中试和工业示范装置的“两次一百倍”工程化技术开发,并于2010年8月在包头市建成世界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DMTO工业示范装置,在煤制烯烃领域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如今,DMTO技术已在国内近20家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功地开辟了烯烃生产的非油技术路线,促进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产业的快速形成。2015年1月,DMTO技术荣获2014年度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鲐背之年的陈俊武依然坚持每天准时到办公室,查阅资料,研究课题,风雨无阻。直到前不久,他才接受单位的强烈建议和家人的再三央求,减少为每周一、三、五上班。

  一灯如豆,万点星光。陈俊武晚年甘当人梯,为中国石化行业培养了许多人才。他打破门户之见,开办了一个有独特教学方式的高级研修班,让来自我国石油化工领域的优秀学员接受高水准的“魔鬼训练”。当年研修班的许多学员,如今已经成长为石化行业的技术专家。

  中石化安庆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宫超是催化裂化高研班第三期学生。在她眼中,陈老的人生像极了他毕生研究的催化裂化的反应过程,热和催化剂使原本的重质油发生裂化反应,转变为可利用的汽油、柴油等产品。一颗颗细小的催化剂颗粒,时刻准备着,粉身碎骨完成使命的那一刻,“和陈院士的人生经历何其相似”!

  “您90多岁了还坚持思考和工作,您的动力来自哪里?您的初心是什么?”——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洛阳一群“90后”的青年技工借慕名看望陈俊武时如此发问。

  精神饱满、一头白发的陈俊武不假思索,伸出右手,挥动手掌,给出四字答案:“国家需要!”

  92载岁月如歌。喜好古典诗词的陈俊武,曾这样赋诗抒怀:“耄耋老翁忆平生,有志年华事竟成。亦老苍天情未了,扁舟浩海又启程。”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云端里的“大国重器...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陈一冰:我是一名志愿者

    “之前我是以运动员的身份接受检阅,这次是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参加。”虽然只有35岁,但陈一冰参加国庆庆祝活动的经历已经非常丰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作为北京奥运会体操冠军,陈一冰身穿奥运领奖服,坐着彩车经过了天安门广场,和其余十几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一起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 里皮:无论打谁都需最强阵容

    本报讯(记者 赵睿)中国队于昨天在广州集结,备战本月10日和15日进行的两场40强赛。左后卫李磊和前锋武磊缺席了首次训练,其他队员没有任何问题。中国队下榻的酒店外面,从一早开始就有球迷在等候国脚的到来,他们最青睐的是取得了中国国籍的艾克森,纷纷与他合影。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贵州苗族创业青年李永福的“永福”梦想

    “国庆节,是全国人民的喜事,也是我的喜事。”憨厚的李永福笑着告诉记者。今年国庆节,对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干荣村30岁的李永福来说,可谓是“多喜临门”。

  • 苏学锋:同享盛世 共沐荣光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社会各界共同回顾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走过的伟大历程。作为国内管理咨询行业的领头兵,九州创联商学院院长、九州创联集团董事长苏学锋受邀参加此次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活动。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