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接生、调解矛盾,他被新疆民众称为“喜喜连长”-时代骄子-中工网

人物

时代骄子

看病、接生、调解矛盾,他被新疆民众称为“喜喜连长”

2019-07-09 15:33:10

  张永进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师一牧场工作了40多年,他先后当过兽医、卫生员、连长、政法办主任等职务。因为办事公道,脾气好,再难的事经他出面,大家都会喜笑颜开,所以他被当地的各族民众亲切地称作“喜喜连长”。

  2019年6月16日,退休后的张永进再一次回到牧场,受到热烈欢迎。

  张永进当卫生员时,他亲手接生的少数民族孩子就有150多个,为牧民们看病累计超过2000人。牧民萨依普·加玛丽家的孩子就是张永进接生的。

  一牧场牧民萨依普·加玛丽

  我的儿子和女儿在张连长的帮助下接生的。我生女儿的人时候河水发得特别大。张连长顶着风险骑着毛驴过河坝帮我接生孩子,感谢张连长。

  牧区的牧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医少药,由于看病路途遥远,牧民在昆仑山上放牧时生病了也得不到医治。张永进当上卫生员后,只要牧民生病,不管是道路崎岖还是大雪封山,他骑上毛驴就出发了。

  “喜喜连长”张永进

  这个脚里面全是雪冻得厚厚的雪,在路上走着觉得冻得疼,但是一到人家家里以后看到这种情况,早把自己脚冻得疼啊什么的都忘掉了,就想把这个人抢救好。

  兵团十四师一牧场三面环山,是兵团最偏远的高寒山区牧场,牧工们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间草场迁徙放牧,少数民族牧工占到86%。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只上过两年学的张永进,和当地同胞同吃同住,练就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

  “喜喜连长”张永进

  我就跟那个民族同志交流。他说你是什么民族,我说你认为呢?他说根据看你脸色嘛像汉族,根据你说话的语言的这个交流,他说你是维吾尔族人。为啥呢,就是因为我跟维吾尔族同志长期地在一块啊,说话的这个音调啊他们分辨不出来的。

  在一牧场工作的40多年中张永进经常为困难群众分忧解难,资助少数民族孩子上学、帮孤寡老人缴纳养老金、为牧民修建羊圈。这样的小事张永进见到一件做一件。通过真心与当地少数民族民众交往,办好事,办实事,张永进在当地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兵团十四师一牧场司法所副所长刘晓勤

  我就问他,我说老师啊这是为什么?他说这就是一种信任。后面慢慢的我和他经常到基层连队里去,看到那些老百姓一见到他嘛就特别热情那种。拉着他的手让他到房间里坐一坐。

  由于张永进办事公道有威信,每次牧民之间发生矛盾纠纷,都是他去调解。几十年来,张永进共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有700多起。奴儿乡的农牧干事托乎提巴拉提·西地克对张永进解决草场纠纷的事情记忆深刻。

  奴尔乡原畜牧干事托乎提巴拉提·西地克

  哪个草场是兵团的,哪个草场是地方的(分不清)。我们的牧工经常吵架啦。吵架的时候我们解决了,(张永进说)畜牧的问题是第二个问题,民族团结是第一个问题。草场的草(吃完了)还会长起来,没问题。(后来)地方和兵团的牧工的关系也好起来了。我们产羔的时候草不够,他们牧工给我们草场。(他们)羊剪毛的时候,我们老百姓就帮忙剪羊毛去了。

  张永进曾有七次机会去条件更好的地方任职,但因为放心不下牧场的人和事儿,他一直没有离开。30多年来张永进与家人聚少离多,对孩子感觉亏欠。但在一次次帮助他人之后,他也收获了更多的快乐。

  “喜喜连长”张永进

  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 对两个娃娃 对家人这种照顾上 确确实实亏待他们了。这是我我最大的一个遗憾就说是。

  记者

  那您把照顾他们的时间都照顾了谁?

  “喜喜连长”张永进

  那就是照顾身边的群众了。

  记者

  您觉得值得吗?

  “喜喜连长”张永进

  我觉得应该是值得。因为我们是在做一些能够帮助别人的事了嘛,让别人能够幸福别人能够高兴。家庭就是两三个人,但是我帮助了这么多人,让这么多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心我就开心。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陈建军:“铁人式”献身油田的好干部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切阳什姐:千米赛道走出“巾帼”风采

    1990年,切阳什姐出生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一户普通的牧民家中,她从小热爱体育,2008年,切阳什姐入选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竞走队,成为一名真正的运动员。

  • 对话两代体育人 坚持,拥有一个更坚韧的人生

    1958年,新中国第一代网球运动员梅福基登上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舞台,并闯入男单第二轮,就此开启了中国网球选手在大满贯赛上的追梦之旅。1961年,15岁的王福章进入北京网球队,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他热爱的网球。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安置区里忙创业

    今年25岁的彝族女孩龙恩碧出生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雨冲乡金星村,由于兄妹都在读书,加之父母年龄大,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几乎没有经济来源。2017年,受惠于国家异地扶贫搬迁政策,龙恩碧一家迁入集中安置区的奢香古镇。

  • 杨传晶:致富不忘乡邻 返乡创业助脱贫

    如今,他的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往北京、上海、天津、河南等地,年产值达2000万元。杨传晶致富不忘众乡亲,通过“工厂十扶贫车间十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当地72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3.2万元,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