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特种发动机团队:为舰船装载“中国心”-时代骄子-中工网

人物

时代骄子

711特种发动机团队:为舰船装载“中国心”

中工网记者 姚怡梦
2019-04-16 14:54: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特种发动机团队,创建于1963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中国唯一的船用柴油机研发机构,主要研究以外部供热的闭式循环活塞式发动机,致力于为国家提供急需装备,完成国防重点型号研制任务。

  正是这支队伍成功研制了“特种发动机技术及其系统”。这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舰船装载了“中国心”。

  711特种发动机团队在特种发动机领域执着探索40余年,拥有50多项专利授权,荣膺“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全国最美职工”、“工人先锋号”。

  敢为人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75年,曾经留学英国的七一一所总工程师沈岳瑞创立了斯特林发动机实验室。由此七一一所的先行者们为了强国富民,投身到斯特林发动机的研发中。

  斯特林发动机是一种闭式循环往复式发动机,也被称作特种发动机,其工质的加热和冷却都通过外部传热,在同温限下其热力理论循环效率最高,同时因其有优良的环保特性和多种能源的广泛适应性而享有盛誉。

  当时世界上极少几个国家正在研制特种发动机,对外严密封锁技术。团队没有资料、没有图纸、没有实物,仅靠这一原理就开始了研发。条件艰苦,经费紧张。历经10年,他们研制出一台2马力的原理样机。80年代,团队仅有15、6人,5年经费只有37万元。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实现了技术突破,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功率达到10马力的特种发动机,与发达国家几十年技术发展史和大量的资金人力投入相比,我国在短时间里实现零的突破,技术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紧接着,国家将特种发动机研究项目列为“八五”、“九五”重点预研项目。然而无论在结构上,还是零件的设计及技术要求上都复杂得多。从原理样机到实用发动机,技术难度更大。他们在试验室打地铺,加班吃方便面,有的人家在上海却3个月没回过家,有的人家在外地,家里有急事,车票买了又退,退了又买。整整10年,他们潜心钻研,不断将技术推向深入。

  敢为人先,舍我其谁。青春年华伴着机器轰鸣,繁华诱惑被梦想挡在身外。专注创新换来的是十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成功研制特种发动机,并实现了工程应用。

  如今,当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装载的我国新一代舰船驰骋在辽阔海域,守卫我国海上长城时,特种发动机团队由衷自豪。

  攻坚克难,一张白纸绘蓝图

  团队组建初期没有试验室,他们在研究所后院的锅炉房旁设计建成了一间60平方米的实验室,没有先进设备,基本都要靠手工完成。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他们用最原始的做法,设计了各种各样回热器、加热器方案,在简陋的试验室里亲手加工,做出很多部件,从中挑选出规格稍微标准一些的样品组装做试验,测性能,分析数据,确定结构。

  面对与欧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他们没有妄自菲薄,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更注重自主创新。在项目论证时大胆提出新思路,在项目研制过程中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发动机总体结构,制造工艺和维修性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各缸循环均匀性分析等技术为我国独创。

  一个小小的密封环他们花费了10年时间研制成功,一型发动机的耐久试验他们能够做上万小时。在挑战面前,他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解决了密封技术、燃烧技术、热交换技术等十多项关键技术,打通了所有技术路径,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封锁,展示了中国工程师的才华和智慧。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特种发动机技术获得巨大成功,已获立项,用户却由于多种原因要放弃使用。3年时间,没有订单。是放弃这个技术另起炉灶?还是继续坚守?当时有位成员说:“我拿一辈子赌特种发动机。”这既给了其他人信心,也是对他们几十年研究的技术能够为国家发挥巨大作用的自信。他们多次给用户详细讲解技术原理、性能,演示使用方法等。最终,用户打消疑虑,使用该设备。这项自主创新的发动机系统仅需进口费用的30%,节省了大量外汇,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主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早在十几年前,还在研制特种发动机时,团队就关注和研究用户下一步的需求将会是什么?能不能研制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来满足需求?于是,他们大胆决策,自主投入资金,立项研制新型发动机。

  历经近10年的时间,新型发动机研制成功。这项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为我国原创性成果,与国外最先进的同类产品相比,效率相当,功率提高了117%,属世界首创。现已列入国家下一代舰船的应用计划。

  在不断提供高精尖产品的同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也是他们预见到的。他们借鉴国外“一体化保障”经验,提出采用“全寿命保障”服务模式,确保设备安全使用。这一服务模式创新,为国家节约数亿资金。

  由于有着前瞻的眼光,他们持续创新,持续满足客户需求,引领着产业的发展。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40多年来,711特种发动机团队坚守科技强国的梦想,从一穷二白起步,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众多科研难题,赢得了“卓越创新,固我长城”的赞誉,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特种发动机技术及其系统”此项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他们是披荆斩棘的先行者,是大胆创新的开拓者,是矢志不渝的追梦人。(综合中工网、央视网)

  重访最美职工:

  肉孜麦麦提·巴克: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沙夕兰:汗水成就最美,创新圆梦港机

  谢坚:守岛31年 只为万金家书

  相关专题:

来源:中工网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苏菲·玛索:我想呈现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灰色地带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仪式上亮相的苏菲·玛索又一次在电影节活动中现身。4月15日晚,由她担任导演、编剧并主演的电影《米尔斯夫人》在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放映,苏菲·玛索在放映后来到现场和观众交流,讲述她拍摄这部电影的经历。

  • 魏香颖:举重世界冠军的奥运梦

    现年43岁的魏香颖是土生土长的阜新人,她曾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过世界举重锦标赛冠军、亚运会举重冠军、亚洲举重锦标赛冠军等多枚金牌,并屡次打破世界纪录。2002年,退役后的魏香颖回到阜新体育运动学校任教。从此,她放下荣耀,刻苦钻研业务,与运动员学生一起扎根训练场,为家乡的荣誉而战。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全洪刚:汲文化精髓 行仁者大爱

    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但对全洪刚来说,光荣除了代表事业的成功之外,更代表了善良正直的为人,代表了为孩子们付出的每一份爱意。

  • 邓桂军:军人品质成就创业梦想

    退役军人邓桂军向记者介绍“兵匠仓库”。 本报记者 李念摄 4月12日,记者在位于西安曲江新区的曲江文化大厦见到退役军人邓桂军时,他身板挺拔、声音洪亮,让人能感觉到他的“军人范儿”。 从优秀班长到保安、邮递员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