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雷神”突击队原队长史建强:随时准备上战场-时代骄子-中工网

人物

时代骄子

空降兵“雷神”突击队原队长史建强:随时准备上战场

2019-01-16 10:36:44

  在海拔3500米的川西高原,经历两天一夜的拉练,早已疲惫不堪的空降兵“雷神”突击队队员们,在最后的实兵对抗中被蓝方“包了饺子”。

  “唰!”就在蓝方分队指挥员上报情况时,一个身影如鬼魅般跃出草丛,将其控制;在蓝方其他官兵失神的刹那,又有数个迷彩身影闪出,仅仅5分钟后,战局彻底扭转。

  凭着几个月前的那次“绝地反击”,“雷神”突击队原队长史建强又一次书写了传奇。

  “只要有史头在,没有完不成的任务。”突击队队员们说到自己的队长,总爱用“史头”称呼。史建强任队长5年来,先后完成“空降砺剑-2017”等10多项重大演训任务,率队在“砺刃-2013”全军特种兵比武、“金鹰-2015”国际特种侦察兵竞赛等重大军事比武中摘金夺银,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带领“雷神”突击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

  “雷神”突击队作为空降兵着力打造的“精干、多能、灵活”特种作战力量,担负着引导打击、要点夺控、应急救援等多种特种任务。面对如山的使命任务,史建强一刻也不敢松懈。

  战术训练,他和新队员一样每天上百次扑倒在地,身上常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胳膊、大腿上常常新伤压着旧伤;山地越野,他会到最后面拽着落伍的队员一起奔跑,不让一人掉队;长途行军拉练,他主动在小腿上绑沙袋、在背囊里放哑铃,在超负荷中挑战极限……“雷神”突击队教导员张绍斌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他的搭档: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2015年6月,两年一届的“金鹰”国际特种侦察兵竞赛在哈萨克斯坦举行,代表中国出战的“雷神”突击队要与俄罗斯空降特种分队、美国绿色贝雷帽等10支劲旅同台竞技。在30公里的敌后渗透行军中,面对当地接近40℃的高温天气,史建强以超人的意志,带领队员以绝对优势夺得第一名。这次比赛,史建强带领队员取得8个单项第一,总成绩位列所有外国参赛队第一。

  “史头不仅自己练得狠,练兵也特别狠,特别是遇到训练偷工减料的事,他一点就着。”队员张铭江至今心有余悸。

  一次,旅里组织攀登考核,队员们为了取得好成绩,私下用直径4厘米的麻绳取代直径1.2厘米的细绳。史建强知道后,先是让队员们背着麻绳3公里奔袭,等大家气喘吁吁跑完后,又立即进行800米武装障碍训练。等大家累倒在终点后,他才黑着脸表态:“作战用什么绳子,我们训练就要用什么绳子,下不为例!”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是史建强在训练场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侦察渗透训练,装具不能发出一点声音;每次战备拉练,背囊里连一副针线、一块刀片都不能少,随时做好上战场的准备。队员安浪说:“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史头真的是为我们好。”

  猛将手下无弱兵。“侦察先锋”张铭江、“狙击能手”马雷、“爆破专家”陈永年……在史建强的摔打磨砺下,“雷神”突击队所有队员都具备了高空跳伞、低空跳伞、直升机跳伞、直升机滑降、引导打击等特种侦察能力。(张玉清 蒋龙 吴霖)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时夕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九·一代代职工用《三...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宋佳:做自己的影迷 过自己的生活

    “我是自己的影迷”,这是演员宋佳的金句,也是她激励自己的信条。在演戏这条路上,她拒绝自我重复,不断挑战自己,让自己衬得上“宋佳的偶像”。她对自己的“压榨”还在于追求“演爽了”、“演过瘾了”的满足感,这耗费了她极大的精力,以至于充电对她来说至关重要。

  • 澳网:李喆遗憾告负 王蔷张帅携手晋级

    2019年澳网单打首轮比赛15日全部结束,中国队有得有失。王蔷和张帅携手晋级,李喆、彭帅、郑赛赛和朱琳遗憾止步首轮。凭借此前澳网外卡赛的胜利,李喆在职业生涯中首进大满贯男单正赛。他也是今年澳网男单赛场上唯一的中国队选手。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倪润峰:改革创新 助力民族品牌崛起

    从1985年接掌长虹,倪润峰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尝试与探索,科学地把军工技术、工艺、检测及质量控制手段移植到民品研发生产上,实现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品结合的战略转移,带领长虹率先成功探索出企业“军转民”道路,将长虹从一个普通军工企业打造成中国彩电大王。

  • 凭勤奋创业 借“东风”发展

    今年58岁的赵连彬原是哈尔滨市阿城纺织服装厂机修工,企业破产后也曾失落和迷惘,但看到国家出台的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赵连彬付诸了行动——2004年创办了哈尔滨滨圣养殖基地。十多年来,经过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扶持以及自身不断努力打拼,企业从最初的6头猪发展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年提供种猪5000头,出栏商品猪7000头,年产值3000万元。“我的成功与党的富民政策的‘东风’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