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国:征服“死亡地带”的扫雷英雄(图)-时代骄子-中工网

人物

时代骄子

杜富国:征服“死亡地带”的扫雷英雄(图)

芈金 赵磊 曾浩云
2018-11-26 15:05:59

杜富国和战友们一起搬运扫雷爆破筒(杨萌 摄)

  过硬的排雷技术源自水滴石穿的积淀

  杜富国给自己的微信取名叫“雷神”,他的QQ昵称则叫“征服死亡地带”。磨损严重的防雷靴,汗渍斑斑的防护服,光溜锃亮的排雷工具,见证着一位英雄扫雷兵的战斗足迹。

  在杂草泥土中,随机深埋铁丝、五角硬币、铁钉、防步兵教练雷,扫雷兵们要通过探雷器的探头远近、警报声音强弱,判明土里埋着何物、铁丝长短、铁钉朝向。

  这是杜富国和战友们必考常考的基础训练课目。“就像用声音给土里的爆炸物照X光,照清楚了,心里才有数,出手才有底气。”一班长陈清说,“杜富国爱动脑子,动手能力强。他总说‘让我来’,是因为他有底气,有本事,大家也才敢让他来。”

扫雷期间体力消耗太大,作业间隙扫雷队会组织官兵们吃一些干粮补充体力。图为杜富国和战友正在吃馒头。杨萌 摄

  探雷器,是扫雷兵的“手中枪”,“学会5分钟,学精得5年”。杜富国将各种金属物埋了排、排了埋,把训练场的土地翻了个遍。他还和战友“背靠背”对抗,请别人随意埋设铁钉、硬币、弹片,通过斜放、深埋、混合、缠绕增加难度,以此训练“听声辨物”本领。经年累月,他熟练掌握了10多种地雷的排除法,将探雷器练成了“第三只手”,准确探识地雷埋设位置,分辨地雷种类,精准安全拆弹。

  “一名优秀的扫雷兵,不是天生具备。”杜富国在笔记本中写着这么一句话。他如同“创客”,打破“逐点逐片平行爆破”作业方式,探索开道划片爆破、多人多块同步作业的方法,提升了爆破效率,被称为“田字切割法”;基于教材“连续扫描探测、目标精确定位”十字交叉定位法,总结“分块扫描、木棍标识、交叉划线、精确定位”搜排要诀,提高了探测速度精度;根据爆炸物的规格尺寸、性能种类,他制作了10多种装运沙箱,大大提升了雷场搬运效益和安全系数。

  杜富国成为扫雷骨干后,常对战友说:“技术不过硬,就是拿自己生命开玩笑。”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说:“杜富国在雷场上总说‘让我来’,这不是口号,而是水滴石穿的积淀,是实打实的真功夫!”

  增补到扫雷队的战士,每天排了多少雷,常在本子上画“正”字计数。对杜富国这样的排雷老兵来说,早已不在意也不统计自己排了多少雷。但战友们都说,杜富国是排雷最多的人之一,“因为他技术好,又总是抢着上”。

  在排雷四队,杜富国享受了一项“特权”:配有两套防护服。老山地区夏秋季节闷热,扫雷战士穿着棉衣厚的防护服作业,浑身汗湿,当天回营无法晾干,第二天又得穿着潮湿的防护服上山。队里特意腾出一套防护服增配给杜富国,让他换着穿。

杜富国的靴子。芈金 摄

  杜富国所在的三分队宿舍门口,整整齐齐摆放着战士们的防雷靴。“富国的靴子,磨损最快,也最烂。”六班战士梁庆找出杜富国的靴子,靴帮严重磨损,后跟还破了洞。这双防雷靴,陪伴主人走遍14块雷场的17平方公里土地。如今,它的主人静静躺在病床上。

  付出是为了把秀美河山交付人民

  54岁的麻栗坡县猛硐乡乡民盘金良几乎每天他都要来看扫雷队作业进展,他家的草果地就在雷场周边。

盘金良坐在通往雷场的路口。芈金 摄

  说起地雷,盘金良既恨又怕。1993年和2016年,他在草果地劳作时两次触雷,前一次炸掉右腿,后一次炸掉左腿。扫雷队入驻当地后,再也没有群众炸死炸伤。没想到,这回是扫雷战士血洒雷场。“他是为了我们负的伤啊!”老人流泪道。

  杜富国负了重伤,在猛硐乡土生土长的乡长盘院华几度哽咽:“扫雷官兵来到我们这,付出太多,他们是当代的老山英雄。”盘院华介绍,猛硐的山林地适合种植茶叶、草果,但全乡2万亩茶园,有8000亩在雷区,群众不敢进去耕种,只能撂荒。部队进驻当地扫雷后,已将三分之二以上的雷区土地移交给了村民耕种,目前已产生效益。

  将雷区变成乡亲们耕种的田园,扫雷战士个个“很有成就感”。每次移交雷场,扫雷队会拍两张集体照。一张,是与当地政府的移交仪式照,严肃端庄。另一张,是扫雷官兵的集体留影,人人笑容灿烂。杜富国的班长刘贵涛翻出手机中的照片:“你看,这个嘴巴咧得最大的,就是杜富国。”

  一次,杜富国和战友们登上雷场深处的主峰。左边是异国,右边是祖国,远山鬼斧神工,云雾缭绕,美如仙境。想到战后30多年来,自己站立之地无人站过,眼前风景无人看过,学过美术的战士张基多说,“很想把这片美丽河山画成油画”。

  失去双眼的杜富国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给边民带来的是光明。他再也无法用眼睛看到祖国的美丽河山,也无法用眼睛看到最后一块雷场移交。但他和战友们三年来征服的57.6平方公里雷区,如今已变成田园。他们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铸就的“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精神,已深深地印在了这片土地,印在了人民的心田。

扫雷大队四队组织M04004号雷场验收移交时,官兵们手拉着手徒步验收雷场。中间就是杜富国。杨萌 摄

1 2 共2页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二·藏族姑娘向新时代...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4个硕士创“柿业”

    今年冬天,山西省孝义市兑镇镇产树原村的村民们一聊起“柿子”就开心得合不拢嘴,很难想象,几年前村里的柿子曾一度滞销,心灰意冷的柿农几乎都去了外地打工,“5角钱一斤都没人要,还不如烂在树上”。

  • 褚时健的“中国橙王”之路

    这可能是国内最知名的果园,褚橙的知名度已经不亚于90年代的红塔山香烟,老人如今仍然会来果园看看。90岁的褚时健又成为了“中国橙王”,他不甘老去,他一手养大褚橙,身后依附着如此多人的生计:家族的年轻人、上千名员工、热情的地方政府、来朝圣的商人、甚至从未相识的失意者。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