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中国人来到了太空”-时代骄子-中工网

人物

时代骄子

杨利伟:“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2018-09-06 10:06:33

2003年,香港各界欢迎杨利伟及航天团访港,香港学生向杨利伟赠送由师生签名的横幅。新华社发

杨利伟在为航天员讲解返回舱仪器操作要求。新华社发

  杨利伟至今记得,他代表祖国出征那一天的所有细节。

  2003年10月15日一早,飞船预计9时整发射,进舱时间是6时15分。时钟指向早上6时,杨利伟已经在50多米的发射平台上了,现场只剩下4个人:杨利伟、一位教员、一位工程师和一位医生。几个人默默无语,只听见塔架发出的机械声。过了一会儿,负责关舱门的工程师问杨利伟:“知不知道当年给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关舱门的工程师现在在干什么?”杨利伟答:“还真不知道。”工程师说:“他现在成了俄罗斯航天博物馆的馆长。”

  6时15分,杨利伟接到了进舱命令。进舱之后,他用了十几分钟完成接收飞船程序,并把确认单交给工程师。关舱门前,工程师对杨利伟说:“利伟,明天见。”杨利伟微笑着答:“馆长,咱们明天见。”

  实现飞上蓝天的梦想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一个普通家庭。上幼儿园时,他的名字还是“杨立伟”,等到上了小学认了字,他觉得“站立”的“立”哪有“胜利”的“利”有气势啊,于是自己改成了“杨利伟”。

  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崇拜英雄、渴望胜利的年代,孩子们从小听着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故事。杨利伟特别渴望看书,但家里确实没钱,他就出去捡废品卖,一分钱一分钱慢慢攒,攒够几毛就买一套,逐渐积攒了很多小人书,全都是《水浒传》《岳飞传》《铁道游击队》之类惩奸除恶、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

  绥中有个军用机场,有一年八一建军节,学校组织去机场看飞行,杨利伟看着银色的飞机腾空而起,又从天而降,飞行员穿着飞行衣、戴着飞行帽,从飞机上下来,高大而神气,心里又崇拜又羡慕。从那以后,他经常在机场旁边一站许久,看飞机、看飞行员跳伞,飞上蓝天的梦想逐渐在心里扎下了根。

  1983年6月,杨利伟顺利通过招飞考试,成为保定航校1700多名飞行学员中的一员。军人做事追求极致,强调执行力,要做到胆大心细、准确认真,尤其作为飞行员、航天员,任何细小的误差和失误,都有可能影响到任务的完成、威胁到生命的安全,军中无小事,往往细节决定成败、决定生死。这段经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杨利伟。

  1984年夏天,杨利伟和几十个同学被转到新疆的空军第八航校去学飞战斗机。八航校训练任务重、淘汰压力大。大部分课目,杨利伟都做到了第一批放单飞,但是在抗过载和高速翻滚两个课目上遇到了障碍,为了克服它,他在正常训练之外给自己“加餐”——左手捏右耳、右手捏左耳,原地打圈,锻炼前庭功能。1985年,杨利伟顺利完成了初教6和歼教5单飞训练。

  毕业后,杨利伟所在中队被分到空军某师驻甘肃的一个飞行团,一年多后,他又随部队转场到了陕西,飞“强5”轻型超音速强击机。

  1992年夏天,杨利伟遭遇了终生难忘的“空中停车”事故。那是在马兰机场执行训练任务,当时他驾驶着飞机,贴着白花花的地面高速前进,突然,飞机发出巨大的响声,仪表显示气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的转速急剧下降。杨利伟第一反应就是:遇到“空中停车”特情了!这时飞机在一种失控的状态下飞行,借助于惯性,它仍然飞得挺快,待动力不再供给的时候,飞机很可能失速,像中弹一样跌落下去。一架飞机价值不菲,是国家的财产,杨利伟丝毫没有弃机逃生的念头,只想着一定要把飞机飞回去。冷静下来后,杨利伟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依靠剩下的一个可以工作的发动机把飞机一点点往上拉。500米、1000米、1500米……凭借自己的判断,杨利伟驾驶着飞机慢慢上升,终于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稳稳降落在跑道上。

  1992年底,部队精简整编,杨利伟所在的空军师被整个裁掉。1993年初,杨利伟来到驻川航空兵某团,由“强5”改飞“歼6”,用了两年多时间,飞完了歼击机的基础课目,掌握了全部技能。到1996年为止,作为飞行员,杨利伟基本年年飞全勤,安全飞行1350小时,成为一级飞行员。

  中国航天史翻开新的一页

  1995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从空军现役飞行员中选拔预备航天员。杨利伟在意外、兴奋中接到了参加航天员选拔的通知。经过严格的体检、层层选拔以及特殊功能检查,1997年底,包括杨利伟在内的12名飞行员来到了北京。

  1998年1月5日,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那天,杨利伟和战友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并在旗上庄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从此,12人和先前加入航天员队伍的两名“国际航天员”证书拥有者吴杰、李庆龙便一同“隐居”起来,成了北京航天城里最神秘、最难以接近、最不自由的人。严格的管理既是对航天员的保护,也是他们成为一名合格航天员的保证。他们要在5年时间内学完航天医学、地理气象学、高等数学、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和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等8大类近百个训练科目。

  为了完成飞船模拟器训练,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路图都找来,贴在宿舍的墙上,随时默记,还专门花1万多元买了台摄像机,把模拟器各舱段内的每个角落,都拍了照片、录了录像,反复观看、随时练习。训练课结束后,那些密密麻麻的图表和键钮都深深印在了杨利伟的脑海里。体质训练是杨利伟的强项。2001年他36岁,百米比赛跑了11秒97,创造了单位运动会的百米纪录。他的前庭功能、超重耐力等,都是航天员中最好的。在航天员的全部学习训练课目结业总评中,杨利伟综合成绩排名第一。

  备战神舟五号任务期间,杨利伟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困难。2001年底,妻子玉梅得了严重的肾病,因为丈夫训练紧张,5岁的儿子需要人照顾,拖了大半年没有去检查,直到出现尿血才去了301医院,当时就被留院治疗,并做了穿刺手术。玉梅术后第二天,杨利伟要去吉林进行飞行训练,训练是一次性的,无法补课。走还是不走,他的心里充满痛苦和矛盾。那晚,他在妻子病床前坐了整整一夜。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故作轻松地动员他按计划去参加训练。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玉梅每个月有10天要在医院里度过,每次杨利伟都提前开好转院单,把她送到医院办好手续,再赶回航天城继续训练。玉梅住院时,大队特批杨利伟可以住在家里,每晚照顾孩子入睡后开始学习,第二天清晨把孩子送上学校的班车,再赶回去继续训练。

1 2 共2页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十七·“女焊子”讲述在奉...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英国华商林健邦:从酒楼学徒到餐饮集团董事长

    如今已是英国荣华集团董事长的林健邦,喜欢将一句话挂在嘴边:“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回顾他的人生经历,也确实如此。林健邦人生中的每一次重大转折,都与其此前的努力有密切关系。

  • 马来西亚华商谬福林:像不惧风雨的雨燕反哺社会

    上世纪90年代走出国门、落户马来西亚后,谬福林曾一直从事五金行业国际贸易。因痛心于2011年的“毒燕窝”事件,他毅然转战燕窝行业。跨行发展的谬福林投石问路,初心不改,终于在马来西亚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