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九渠之首青铜峡的人们-时代骄子-中工网

人物

时代骄子

守护九渠之首青铜峡的人们

2018-09-03 08:20:09

【砥砺奋进六十载·塞上宁夏谱新篇】

  天下黄河富宁夏,九渠魁首青铜峡。

  作为“塞上江南发源地”,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七星渠等引黄古渠系由青铜峡而发,密织如网,贯穿了整个宁夏平原,滋养着沿岸的广阔大地。

  1958年,黄河流域第二座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拦河大坝开工建设。1960年,建设者们在青铜峡黄河上修筑了一座高42.7米、长697米的拦河大坝,并同时建成了装机30.5万千瓦的中国第一座闸墩式水电站,形成了一座容量为600万立方米、回水5公里的峡谷型水库,形成了集发电、灌溉、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青铜峡拦河大坝的建成,开启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造就了青铜峡市这颗“塞上明珠”。而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则见证着古峡岁月沧桑、多彩辉煌的发展历程,承载着几代人建设美好家园的夙愿与梦想。

  一腔热血 高峡出平湖

  六十年,一个甲子的轮回。

  作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龄的大型工程,青铜峡大坝的一代代建设者,用他们的青春、奋斗与奉献,谱写着青铜峡的壮美诗篇。

  罗秀明老人是土生土长的青铜峡人,1937年出生的他,从小就跟随父母在家务农。“那时候,每年春天要开始准备引水灌溉了,黄河两岸人山人海,都是为了打坝引水,干活的人每天都是一身泥土,收成却有限,毕竟还是靠天吃饭。”罗秀明告诉记者,大坝开工时,自己还不到20岁,从那时起他就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大坝。和他一样常年在水下工作的工友,关节都不好。罗秀明的一个儿子因公殉职,三个儿子至今还都坚守在青铜峡最艰苦的岗位上。

  大坝的建设给宁夏带来的巨大变化,罗秀明更是有着切身感受。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宁夏平原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大坝的建成,减少了黄河宁蒙河段冰凌的危害,让宁夏引黄灌区成为全国稳产、高产的商品粮基地。

  李亚南是黄河水电宁电分公司青铜峡水电站财务部党支部书记,也是青铜峡水电站的“二代”工作者。她的父亲李德天1958年从当时的长春水电学院毕业,1960年从北京正式调到宁夏参加青铜峡大坝建设,生前曾担任过青铜峡水电站发电厂厂长。

  谈到父辈们的创业和奉献,李亚南热泪盈眶。在李亚南的童年记忆中,父亲总是很忙,尤其是在每年汛期的时候,他在家的时间就更少了。年幼的她,经常要从家里到水电站给父亲送饭。“汛期一到,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紧急情况,根本回不了家。”李亚南说。

  青铜峡大坝的设计总工程师万宗尧40多岁就英年早逝。在李德天的主持下,人们把万宗尧的墓迁到了青铜峡。如今,每年清明节,李亚南都会去给万宗尧扫墓,近几年她更是有意识地带上孩子一起去。她告诉自己的孩子:“姥爷说了,咱们要永远记住这个爷爷。”在无尽的缅怀和回忆中,青铜峡充满了力量感与时空感。

  薪火相传 精心聚精神

  作为党支部书记,李亚南经常会给支部的年轻人讲讲老一辈们的奋斗历程。在李亚南看来,铭记老一辈的故事,是公司的财富,而这种奋斗精神也需要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青铜峡人就是这样,秉承着前辈们的奋斗和奉献。今年八月,大型原创眉户现代剧《青铜峡》在宁夏人民剧院首演,生动再现了当时大坝建设者们如何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建成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峥嵘岁月,吸引了很多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者和他们的家人前来观看。

  谢剑锋是青铜峡水电站运行分部唯一女性副值长。1993年,21岁的她走上工作岗位,那一刻起她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学习,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那时候的她还只是一名实习生运行值班员,尽管所学专业对口,但当看到密密麻麻的控制线路、厚达半米多的系统图纸时,谢剑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

  凭着一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的钻劲,谢剑锋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碰到技术难题,就虚心向师傅请教,并时刻留心观察师傅的一招一式。她的身影经常在现场设备旁出现,同事们开玩笑说她是“风一样的女子”。

  谢剑锋告诉记者,“三查法”是她攻克技术难题的关键法宝——查系统、查图纸、查数据。而脚勤、手勤、嘴勤、脑勤,让她从一名值班员迅速成长为班组带头人,引领她先后获得宁夏电业工会“巾帼建功标兵”、黄河水电公司“优秀女职工”等荣誉。

  精益求精 点滴成伟业

  担任副值长以来,谢剑锋每天总是先于其他人到岗,查看设备缺陷,了解运行情况。她在掌握安全生产状况的基础上,布置安排每天的运行生产工作和安全措施,有效地杜绝了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运行操作的可靠性。同时,她有意识地加强班组人员反事故处理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反事故演习,还要求班组成员严格恪守运行值班员的职责,在操作时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举一反三,“在巡回检查时一定要走到、看到、摸到,这样才能发现机组的大小缺陷”。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在3月份,该组班员就接连发现各类设备缺陷,其中重大设备缺陷三次。正是因为这样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才让这个发电50年的电站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黄河洪峰来袭的考验。

  对宁电分公司的职工而言,洪峰的来袭就像一道指令,让他们严阵以待,更让他们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全力迎战洪峰。一波一波洪峰的到来,给河面带来了大量的漂浮物,堆积和附着在拦污栅上,影响了泄洪和机组的运行效率,严重威胁机组安全运行。

  险情就是命令,清污就是责任。检修公司宁夏项目部调集技术人员严阵以待;维护分部抽调各班组精兵强将组成清污突击队蓄势待发清污;办公室将管理人员分成两班随时等待支援,每个人都换上工作服,分成四班倒,24小时不停地鏖战在清污第一线……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青铜峡人把毕生的情感都倾注在这里,守护着大坝,创造着辉煌。(本报记者 宋喜群 李慧)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威尼斯电影节“聚焦中国”

    一年一度威尼斯电影节当地时间8月29日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如期拉开帷幕。此前已连续两年举办的“聚焦中国”活动,也在8月30日继续举行。为期三天的活动陆续为国际观众带来有关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人和中国文化等精彩内容。

  • 慢综艺能呈现我们向往的生活吗?

    “喂,是蘑菇屋吗?我要点菜!”相信看过《向往的生活》的观众对这句话并不陌生。这是每位来参加节目的嘉宾“未见其人、先听其声”的出场方式,通过爱吃的菜品来判断来宾的性格特点和喜好,也成为节目一大亮点。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董明珠的“造芯”之路

      几个月以来,格力电器董明珠要花500亿造芯片的消息人尽皆知。去年她就表示:即使今年(2017年)不分红,格力为了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年报显示,格力2017年营收1482亿,同比增长37%,净利润224.02亿,同比增长45%,创出历史新高。格力公司2017年不分红,就是为做芯片做准备。

  • 裕同科技创始人王华君:坚守初心 “包装”未来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小型加工厂,到如今的我国印刷包装业百强之首,深圳市裕同科技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拥有41家子公司和7家分公司,机构遍布全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东、华南、华北以及越南、印度等地设有生产基地,并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地设有服务中心。王华君作为裕同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紧跟时代步伐,在不断求新求变的发展过程中,坚守初心,引领企业从传统包装印刷行业向以智能制造的工业4.0转型升级。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