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军区士兵:屹立“祖国之巅” 守望“精神屋脊”-时代骄子-中工网

人物

时代骄子

西藏军区士兵:屹立“祖国之巅” 守望“精神屋脊”

2018-08-09 09:42:24

屹立“祖国之巅” 守望“精神屋脊”

——西藏军区部队官兵弘扬艰苦奋斗牺牲奉献革命精神新闻调查

由于水壶冻成冰壶,驻守西藏塔克逊哨所的官兵巡逻途中用雪块伴干粮充饥。罗凯 摄

  这个盛夏,随着一篇题为《我站立的地方》新闻作品的刷屏,边防营长余刚和战友们的戍边故事,令无数国人感动落泪。

  有人说新闻是易碎品,一群普通官兵的故事,何以打动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走近驻守西藏雪域高原的官兵,你会深切地感到:故事背后是精神。

  远离繁华的都市,长年与寂寞、危险相伴,有的甚至献出年轻的生命……都说西藏是世界屋脊,这群以苦为乐、为国奉献、驻守在世界屋脊上的共和国军人,守望的其实是“精神屋脊”。

  在祖国的漫长边防线上,在大江南北的座座营盘,默默为国坚守和担当的军人还有很多很多……

  驻守在天南海北不同地方的军人,有着共同的使命和坚守

  踏着落日的余晖,记者到某边防营采访。座谈会上,一个细节映入眼帘:大家落座脱帽,可上等兵郭帅却将手攥得老紧,余刚使了个眼色,他才缓缓摘下帽子,一不小心把假发扯了下来。

  来西藏两年,这位小伙子头发严重脱落。然而,打动记者的不仅仅是他发亮的头顶,还有他精彩的发言。

  “今天,我要为自己鼓掌,很荣幸能分到山南边关,守护这条14名烈士为此付出生命的边防线。”郭帅的话透着一股军人特有的豪迈。

  记者了解到,刚入伍时,这位河南周口籍战士并不这么想。在川流不息的拉萨市区,郭帅发现来往车辆经过“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时,多会鸣笛致意。那时,他对“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的记述感触不深,认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是老一辈的事,离自己很遥远。

  后来,在军史馆看到的一组组数据、一段段故事让郭帅陷入沉思:解放军进藏至今,已有6000多人长眠于高原,几乎每条天路上都埋有先烈的忠魂。在满墙的英烈谱中,郭帅发现,修筑川藏公路时牺牲的张福林烈士,竟与自己是周口老乡。

  “如果穿上军装还混时度日,将来又有何颜面见家乡父老。”仿佛一夜之间,郭帅就长大了。

  郭帅的高中同学中,有不少也到了部队,他们当中,有海军、空军,还有驻守深山的火箭军部队。郭帅发现,当兵后大家都变了,变得“有担当”。

  “海水很咸,以苦为乐就能品出甜味。”一位在海岛服役的同学告诉郭帅,“刚到海岛时很不适应,但时间久了、习惯了,就变得自然了。”

  “在康西瓦烈士陵园看到一排排墓碑,你会情不自禁地落泪。”入伍到新疆的高中室友在电话里对郭帅说,“就算是为了维护男人的尊严,也不能怕苦怕累。再说,边防的条件现在有了很大改善。”

  郭帅将自己与同学们交流的内容整理出来,与营里战友们分享。

  “现在全军部队都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活动。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精神的传承,为一代代西藏军人履行使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西藏军区某电抗旅政委卜海深向记者介绍,不少来到西藏的战士,刚开始或多或少有些不适应,后来通过环境的熏染、战友的影响,尤其是详细了解到老一辈戍边人的感人事迹,思想都发生了很大转变。

  穿越时空的“情景再现”,彰显着革命精神的历久弥新

  与岗巴“高原戍边模范营”的官兵握手,记者小心翼翼,生怕因用力过猛把官兵们手上的冻疮、血泡给捏破了。

  岗巴每年有大半时间刮七级以上大风。盛夏时节,该营四连挑选骨干到海拔6280米的曲典尼玛冰川巡逻。这群好男儿一路爬冰踏雪,坚持到点到位。鲜红国旗下,他们庄严敬礼!敬礼的方向,曾有5名巡逻战士化作冰雕。

  记者曾在西藏军区的军史馆翻拍过一张“岗巴血手”照片,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拍的一张黑白照片。光影之中,战士手上的血迹清晰可见。

  50多年过去了,岗巴营的戍边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可戍边官兵的手却与半个世纪前官兵的手惊人相似。照片里的“岗巴血手”仿佛穿越时空,出现在记者眼前,只不过黑白变成了彩色。

  某边防团组织“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授课的干部说到“两双鞋”的故事一度哽咽。

  这两双鞋再也回不到主人的脚上,岁月磨去了它们的鲜亮,血迹显得斑驳且模糊。然而,那段爬行十里的悲壮征程,永远印刻在共和国的土地上。

  那次夜间巡逻,风雪蔽月,巡逻犬被卷走了,战士韩志庚和黄毅迷了路。由于失联断炊,他俩靠捡马粪里未消化的青稞粒充饥、以嚼冰吃雪止渴。饥饿加上疲惫,两人实在走不动了,只能在雪地里爬行。一步,二步……艰难回到战友怀抱,他俩的命保住了,可是腿部严重冻伤,被迫截肢。

  从此,两位勇士的鞋被保存了下来,成为连队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

  “驻守在这里的军人,永远要与风雪较量。”团政委施红刚说,这些年来,虽然西藏驻防条件有所改善,但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变,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奉献精神,难以在这里扎根守防。

  “查果拉,伸手把天抓……”海拔5318米的查果拉,藏语意为“鲜花盛开的地方”,其实这里千年冰封、亘古无绿。数十年来,查果拉哨所不仅留下“老兵下山哭柳”“胶花以假乱真”的动人故事,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中夯实着“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高原精神。

  第五次换防到查果拉前,哨长白玛多吉跑遍高海拔地区苗圃基地,又一次挑选了几种适宜在极苦至寒环境生长的花草,连同一份精心整理的“培育细则”一起带到哨所。“日照时,搬到室外吸收阳光;起风后,移到保温房里……”经过悉心管理,花草终于在哨所吐蕊。

1 2 共2页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小克鲁伊夫出任重庆斯威主教练

      8日下午重庆斯威队迎来新主帅——世界足坛名宿克鲁伊夫之子约尔迪·克鲁伊夫。

  • 黄渤导演处女作野心并不在市场

    《一出好戏》讲述的是一群人意外遭遇海难,被迫流落荒岛求生,并直面一系列“人性”问题的故事。影片前半段有观众所期待的笑点,但越往后越能看出黄渤的强烈表达欲。接受采访时,黄渤也颇为诚恳地说:“从三字头迈入四十不惑,我这三年也没拍戏,大家可以算算我一年拍戏的票房能有多少,如果说《一出好戏》是冲着票房来的,那显得多拧巴?这部电影是我想拿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聊聊天,门槛和难度都更高一些、更有意义些。”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唐文源:茶香也怕巷子深 为古丈茶代言

      “我们古丈是茶叶之乡、歌舞之乡。这里生态环境好,连夏日里的蝉鸣都中气十足……”8月6日,在湖南省古丈县政府大楼办公室,一见到科技日报记者,科技副县长唐文源就开始了激情洋溢的“谁不说俺家乡好”式演说。

  • 陈炳耀:“富三代”的创业路

      葛瑞博(Grab)是东南亚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业务遍布东南亚7个国家500多个城镇。回想起当初的创业,葛瑞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炳耀认为是纯属偶然。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