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骄子-正文
“我骄傲,我是‘杨根思连’的兵”(图)
//www.workercn.cn2017-10-12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就算是崩碎了牙,也要把这骨头咽下去”

  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拉响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壮举震动朝鲜战场,也在瞬间定格了一支部队的气质。直到今天,这种有我无敌、临危忘死的精神依然在“杨根思连”传承。

  2014年6月,“杨根思连”参加“跨越-2014·朱日和C”实兵对抗演习,实兵对抗阶段,连队担负渗透破袭任务。就在即将攻入蓝军阵地的紧要关头,一条宽两米、深约1.5米的反坦克壕挡住了步战车前进的道路。不仅如此,蓝军还在一侧的山头上布下伏兵,企图阻止连队的进攻。

  “我的第一想法是绕过壕沟,但时间不允许,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工填埋,为步战车开辟通路。”排长张龙飞说。于是,连队兵分两路,一路上山歼灭伏兵,一路迅速填埋壕沟。

  战士们把背囊、空弹药箱、竹筏等填进壕沟,随后开始疯狂地掘土填坑。由于没有大锹,他们只能用小锹小镐甚至是徒手挖土,下士魏业伦更是被利石划得满手是血。

  最累的时候,干部组织大家喊“三个不相信”,大家又“像打了鸡血一样”,最终仅用10多分钟就成功跨越障碍,第一时间攻破蓝军营级指挥所,为后续部队冲击开辟了通路。

  2015年7月,一场毫无预告的紧急拉动突然拉开序幕,上级命令“杨根思连”担负空中输送先遣夺要任务。

  随着营区警报响起,“杨根思连”仅用20分钟就完成紧急集合,并随营队一起在凌晨登上飞机。这是连队的第一次空中之旅,但体验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晕机、噪音大、拥挤,上飞机前基本没吃东西没喝水,下飞机时感觉整个人轻飘飘的。”张龙飞说。

  没想到,刚下飞机,还没有喘口气,连队就接到了奔袭25公里的任务。之前,连队主要进行的是武装5公里训练,而现在奔袭的路程是训练的5倍。

  “同志们,组织把最硬的骨头交给我们啃,是相信我们有副好牙口,就算是崩碎了牙,也要把这骨头咽下去!”连长王震第一个朝着目标方向奔去。

  “拼了!”战士们吼着冲出去,草原上遍布石头草窠,脚上的血泡长起来、再踩破,身上的汗好像出完了,嗓子里像冒烟一样。

  跑了将近两个小时,张龙飞的腿开始抽筋,“从大腿抽到小腿”。他把小锹取下来,用背面猛拍自己的腿。有的战士晃晃悠悠,眼圈发黑,被战友们搀扶着踉踉跄跄奔向终点。

  最终,连队成功完成25公里奔袭,没有一人落下,提前到达指定地域,并第一时间夺控了城市要点。这一仗,“杨根思连”官兵创造了机动距离最远、抵达战场最快、夺点控要最迅速等多项纪录。

  返回营区后,“杨根思连”官兵再次来到老连长雕像前。高大的雕像将杨根思的形象定格在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的瞬间。注视着老连长刚毅的脸庞,张龙飞不禁感慨:“我骄傲,我是‘杨根思连’的兵!”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