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拉则拉哨所哨长彭小平:肩上有山
//www.workercn.cn2017-09-19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初次见到上士彭小平,脑海里很快浮现出冯骥才笔下《挑山工》的人物形象。

  不过和泰山挑山工相比,彭小平只能叫“背山兵”。因为他所在的哨所不通公路,从连队到哨所直线距离不过700多米,却是一路的悬崖峭壁、暗冰积雪,徒手攀爬都困难,更别说挑了。

  哨所成立之初,连队原想租用驻地群众的牦牛驮运哨所的给养物资,但从连队到哨所最窄的地方只容得下一只脚,有些近70度的陡坡,牦牛也只能“望山兴叹”。哨所的给养,全靠战士们自己背运。

  这天上午11时,彭小平带领几名战士,每人背起约40公斤重的物资,向哨所进发。

  从连队到哨所路程大约3000米,在很多人看来,也就是晚饭后遛弯的距离。可彭小平知道,负重走这一趟路却要几个小时。每次背运物资,战士们说你不要去了,在路上接应我们就行。他却说:“我是哨长,跟你们在一起心里才踏实。”

  彭小平照旧选的是最难背的桶装清油。在爬陡坡时,清油桶从他后背滑脱,掉下10多米高的山崖底下。他硬是绕道300多米才捡回来。

  哨所发电机房平静地躺着两台发电机。那台新的是彭哨长带着战友们一人搭一把手,一步三挪用两天时间抬上哨所的。3年前,哨所的老发电机寿终正寝。没有电,不能上网,看不上电视,接收不到外界的新鲜信息,使本就孤寂的哨所显得更加宁静。彭小平立即向上级申请,请求迅速调拨发电机。连队回复:发电机体积较大,已请驻地专业搬运工运送,但要一个月以后。

  “我们自己抬!”听说要等一段时间,彭小平带着战友下山来到连队。虽然付出了艰辛,却没有人抱怨。因为在战友看来,这台发电机不仅能给哨所带来光明,更照亮了哨所战士学习成才之路。

  没有走过这条路的人,不知道走这条路有多难;没有接触过哨长彭小平的人,不知道一名普通的士兵对责任的敬畏有多深;没有到过拉则拉哨所的人,不知道一个哨所对显示祖国尊严的意义有多大。

  那年,哨所改建需要大量的水泥、砖块、钢筋等物资,一个包工头从连队往哨所爬,走到一半他说,给我多少钱这个工程也不做。上级无奈,改造工程计划只能暂时搁浅。彭小平得知后,胳膊一挥,“一分钱不要,我们自己背。”因为在他心中,一个坚固壮观的哨楼更能体现一个强国的威严,一个强国的威严更需要每一名边防军人用双手甚至是生命去捍卫。

  在他的提议下,全连官兵将所有的建材物资背上了哨所。在漫漫边关,“老西藏精神”的生命力在年轻的边关军人身上延续。

  因为长期负重攀爬,彭小平脊椎开始变形。一次,他到医院检查,医生看过CT检查报告后再三叮嘱:一定不能再使蛮力干重活了。他表面上连连点头,出了医院大门却将检查的片子扔进垃圾桶。深夜,他在日记本上写道:“人生不仅有诗和远方,更需要拼搏和奋斗。”

  巡逻间隙,彭小平又唱起这首他最喜欢的歌,“一条小路爬过九十九道坡,小路尽头是哨所,哨所就在那山梁上……”歌声在雪海云天久久回荡。

  (图片摄影:李小彬)

  印象

  铁肩担使命

  ■教导员 邹才福

  拉则拉哨所我先后去蹲过几次点,彭小平给我印象最深。战友们都说他像牦牛,长年攀爬在绝壁间任劳任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