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永恒的信念
//www.workercn.cn2017-08-23来源: 兵团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迎着6月明媚的阳光,徜徉于四师六十七团宽阔的街道,掩映于绿荫中的红顶白墙小楼,取代了往昔低矮、破败斑驳的土房,这座崛起的新镇,正焕发蓬勃生机。

是什么让这个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最西缘,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团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是谁让这个“少边穷”团场的职工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是我们的好政委石书江。”记者所到之处,无论是问及团场未来发展,还是聊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石书江”这个名字总会被提及。即便是他已故去一年半的时间,但六十七团各族职工群众,依然铭记着石书江。

是什么样的领导干部,让我们的职工群众这般牵肠挂肚?

时光不能倒流,记忆却可穿越……“树立坚定信念,不畏艰难,为六十七团的崛起而奋斗。”

2011年11月,伊犁河谷从收获的喜悦和繁忙中趋于宁静,忙碌了一个秋季的人们,开始为下一个春天休整。时任六十七团政委的石书江没有休息,他在为这个团的未来命运思索。

“没有土地我们可以开垦,没有房屋我们可以建设,但团场缺了人才却是万万不能!”沉思之后,石书江决定参加塔里木大学的冬季人才招聘会。

11月15日,在赶往阿拉尔市的路上,石书江无心欣赏赛里木湖湖畔云雾缭绕的初冬景色,不时与随行的同志交流如何才能“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突然,飞驰的汽车冲下路基。时间,定格在了这一刻……“喝了这杯酒,你就要在这里再干4年。”

想起石书江政委举杯诚恳挽留她这位农学院高材生时的情景,李春梅便声音哽咽。

当时,慌乱中的李春梅将酒一饮而尽却未作答。如今,她已经在六十七团结婚安家,想再说一句“我不走了,石政委”,遗憾的是,石书江却听不到了。

1997年,四师党委决定,将41岁的石书江从四师最富裕的六十六团调任国家级贫困团场六十七团团长。尽管石书江对六十七团的贫穷早有耳闻,但见到团部低矮破旧的平房,坑洼狭窄的路况时,他才感到有点“抓狂”。

那夜,石书江失眠了。

他独自一人,凝望西陲星空:一边是富裕团场的丰厚收入,一边是带领职工群众走出贫困的重担。“是走,还是留?”当职工们一张张期盼的面孔一一在脑海中浮现时,石书江选择了留下。

“人活的是一种精神,要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了信仰,石书江作出了人生最为重要的选择。

把全部的心血放在带领职工群众从这个路到头、电到头的“死胡同”里走上富裕路;让职工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腰杆子挺起来。自此,石书江把六十七团的未来勇敢地扛在肩上。

“树立坚定信念,不畏艰难,为六十七团的崛起而奋斗。”在日记里,他这样写道。

白天,下连队、跑大田、访职工;晚上,看报表、查资料、理思路。跑遍全团每一个角落后,一份《六十七团扶贫开发可行性报告》摆在兵团、四师领导的桌上。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