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三次选择 一生坚守
//www.workercn.cn2017-08-23来源: 兵团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必须学会选择,诗人裴多菲在生命、爱情和自由三者中选择了自由,因为他明白,没有自由,生命和爱情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孟子在“生” 与“义” 不可兼得时,选择了舍生而取义,因为他明白没有了“义”,“生”不过是行尸走肉。可见,但凡作出选择,一定要选择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东西。
  魏德友的三次选择,把个人价值、命运和前途与兵团屯垦戍边事业连在了一起,确实是不容易不简单不平凡。
  1964 年从北京军区转业,魏德友作出第一次选择,不是留在喧嚣繁华的内地,不是奔着腰缠万贯的职业,而是与30多名战友赴九师一六一团原兵二连,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过上了“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1982 年,魏德友作出第二次选择,一六一团原兵二连交裕民县吉也克镇管辖,原兵二连百余户群众陆续撤离。他主动选择留下来,买了3头牛、20 只羊,在这里放牧巡边;半个多世纪后,当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连世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陆续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魏德友原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作出的第三次选择却不像大家所期待的那样,选择离开边境一线,而是留在空旷的草原深处,继续坚守使命。
  魏德友的三次人生选择提供给我们的启示和价值,超过或者远远大于我们对魏德友事迹本身的认知界限和境界。

魏德友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只是一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但它让我们感动,令我们沉思,让我们从其中的点点滴滴去领悟人生的真谛,去探寻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如何评价魏德友的三次选择?在当今思想高度多元、道德艰难爬坡的形势下,秉持不同价值观、抱着不同人生目标的人会给出不同答案。我相信,一个人良心还没有泯灭、道德还没有沦丧,都会认可魏德友人生的选择,但我也毫不怀疑有人会质疑甚至否定魏德所作选择的道德价值。
  以索取为标准来衡量道德价值的物质论者,可能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魏德友当年离开更繁华的地方、放弃更优渥的生活,选择到边远的新疆守边防,他追求的是什么(确实有人这么问过他)?这是不是有点“傻气”?当有的人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的时候,魏德友一生中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累,一没有升官二没有发财,依然在最艰苦的地方过着清苦的生活,这种选择是不是值得?当有的人财迷心窍,完全将道德良知置于脑后,制造销售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来坑人害人,以获取不义之财的时候,魏德友坚守的崇高,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当有的人不是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不为群众办实事,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索贿受贿,甚至贪污、挪用,搞权钱交易,把共产主义人生信仰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魏德友还信守着“一生只办一件事”,甘为祖国守边防的初心,他的内心深处会不会感到失落?
  如果用是否干出了轰轰烈烈的事业来衡量魏德友的人生选择,确实算不上伟大;如果以获得了多少物质利益、得到了怎样的人生享受来衡量魏德友的人生选择,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但是,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如果把兵团的事业比作一片森林,魏德友就是其中挺拔的一棵树;如果把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比作一座花园,魏德友无愧为花园中夺目的一朵花;如果把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比作一个雁阵,魏德友就是雁阵中奋飞的那一只雁。
  追寻魏德友半个多世纪的人生轨迹,确实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但我们从魏德友每天走过巡边路上留下的坚实足迹中可以领悟到:他不留恋城市的优渥生活,不是偏爱边远地区的艰苦生活、更乐意在那里吃常人没有吃过的苦、守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不是更乐意在边境从事最危险的工作、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对抗,完全不是。他与我们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但魏德友明白,兵团人肩负着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这使命是兵团成立的初衷,也是兵团安身立命之本,他的选择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在城市生活得更好。
  “西陲戍边半世纪我伴寂寞守繁华”,新华社记者写的长篇通讯的标题是何等得好啊。魏德友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不是因为他不会享受或不愿享受,而是因为他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和职责。魏德友的妻子刘京好说,对边境,魏德友有割舍不下的感情,一天不到边境看看,他就感觉少了点东西。魏德友和妻子每个月共有5000 多元的退休工资,足够安度晚年;魏德友在连队有1 套房子,但至今也没住过1 天。为了追求人生理想,艰苦的生活没让魏德友退缩;也是为了追求人生理想,魏德友选择扎根边疆,1967 年他回山东老家结婚后就把妻子带到兵团,先后养育了4 个孩子,自此便在草原上安下了家。“只有守在这里,心里才踏实”,这个信念一直植根在这名老党员的心里。
  有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人们的道德境界分为四种境界,即极端自私自利的境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道德境界,先公后私的社会主义道德境界,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魏德友的选择,彰显了第四种精神境界,他的选择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丰富了兵团精神的当代内涵,在幸福了他人的同时,也净化和升华了自我。
  虽然人生的价值是多样的,但奉献始终是其中最核心的内涵。
  司马迁忍辱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歌德用一生的心血浇灌出了伟大史诗《浮士德》,巴金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人们灵魂的灯塔……他们的人生是有价值的。
  姚明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钟南山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们的人生是有价值的。
  英雄人物的人生价值固然伟大,普通人的人生价值同样可贵。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人生价值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用行动诠释了“宁可少活20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科学求实精神;解放军战士雷锋的人生价值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用行动体现了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人生价值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用行动体现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魏德友的人生价值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以扎根艰苦偏远边境地区半个多世纪的实际行动,生动突显了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高度自觉;真实体现了兵团党员干部“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深刻诠释了兵团人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一个人可以没有地位,可以没有名气,但是不能没有自我,不能没有信仰,不能没有担当和坚守。如果人生的路已经走了很远,还没有确立起明确的人生目标,那么,在人生的路上,也就输了一半。如果一个人在即将走完人生路程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生就像一只在海上漂泊的船,那才是最可悲的。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有价值的人生不是腐朽,而是燃烧。一个人把国家利益作为他选择人生的出发点、并且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很好结合起来的时候,他燃烧了自己,点燃了社会,这样的人,即使是死了,他也还活着,我们要为他点赞;相反,如果一个人一事当前先替自己谋划,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大事小事斤斤计较,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利益,那就是一种腐朽,这样的人,即使活着,也等于已经死去,必将为世人所不齿。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