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辉山:永远与士兵战斗在一起
//www.workercn.cn2017-08-10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王辉山(左一)运用机器人手术系统开展心脏手术。 严大升摄

  王辉山,男,辽宁沈阳人。1965年出生,1984年入伍。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从医以来,王辉山一直保持军人本色、不忘医者责任,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军队重点及重大课题3项、省科学基金4项,发表SCI论文14篇,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荣获“中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今年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对象。

  盛夏时节,一场全国研究性医院高峰论坛在沈阳召开。在医学泰斗云集的峰会上,一位中年专家围绕“打造核心技术,建设研究性学科”所做的主旨报告引发现场强烈共鸣,与会人员对报告人长年致力于军事医学研究,特别是在寒区战场环境下心脏大血管伤生命支持系统研制等领域中所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位中年专家就是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辉山。

  胸怀爱兵之心

  王辉山来自基层部队,对基层官兵总有种特别的感情。在他的电话本里,保存着40多个基层部队卫生干部和官兵的电话号码,这些都是他每年走边防、上哨所带回来的。如今,这40多个号码代表着40多个联络点,代表着基层官兵就诊的“绿色通道”。

  2006年,白城某部干部于明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只有心脏移植能救他的命。当时总院的心脏移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此类手术风险极高。但不做手术,一个年仅26岁的年轻军官的生命可能随时终结。反复权衡后,王辉山主动请缨要求为于明做这台高危险手术。为了降低手术的风险系数,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征求了多位老专家建议,手术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十多年过去了,于明还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王辉山经常对科里的同事讲:“军医就要对兵好,永远要与士兵战斗在一起。”67岁的楚玉凤是一名军人家属,患有心脏病8年多,并伴有严重甲亢、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年。为了治病,家人带着她跑遍了北京、上海等多家知名医院,均无功而返。

  王辉山接诊后,有人就劝他别冒这个险,可他却不“领情”:“战友信任我们,我就必须对他负责!”经过10个小时的手术,病人安全返回监护室,王辉山顾不上休息一下,又去处理病人术后全身渗血、预防感染等问题。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王辉山却累倒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