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基建工程兵建设拓荒者
//www.workercn.cn2017-07-28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刘向群,1969年入伍,基建工程兵成立后,他被组织调去基建工程兵政治部新闻科,随部队采访、摄影,直至基建工程兵撤销。

  90年,浴血奋战,牺牲奉献。“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军歌始终嘹亮,振奋人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建军90周年之际,本报推出“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系列报道,回顾在年轻一代眼里有些“陌生”的司号兵、探照灯兵、铁道兵、基建工程兵、骑兵、汽车兵兵种,向我们最可爱的人致敬!

  “我们是光荣的基建工程兵,毛主席的教导牢牢记心上;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是方向;开矿山、建工厂、筑公路、架桥梁,开发资源,拦江筑坝;祖国处处披新装,建设祖国贡献力量。”这首旋律激昂的《基建工程兵之歌》,形象地描写出了这个在我军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兵种的特点。虽然基建工程兵已被撤销30余年,但他们在我国国防、经济建设方面作出的贡献,至今依旧发挥着巨大作用。

  岁月回想

  8个行业处处有他们

  谈起自己在基建工程兵的从军岁月,刘向群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本来我以为搞建设的部队,管理方面会比较松散,可是报到以后才发现这完全是一支正规部队,正规化程度和野战部队一样。”在来基建工程兵指挥部之前,他和不少战友都有顾虑,有的战友还打趣道:“军队是打仗的,为什么去搞基本建设?早知道是搞电焊、搞建筑,还不如叫我父亲来。”之后他们了解到,这支部队是要解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可不是小事,是在和平年代比打仗更重要的大事”。

  刘向群说,基建工程兵成立之初,共设有8个指挥部,分别为煤炭指挥部、化工指挥部、冶金指挥部、水文指挥部、交通指挥部、地质指挥部、二机(核工业)指挥部和航空指挥部。8个指挥部,涉及到了当时国务院的8个部委,每个指挥部都在当时的国防和经济基础设备设施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基建工程兵存在的17年间,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国,先后担负了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单项工程132项,工业和民用建筑竣工面积1800万平方米。所属的水文地质部队共完成水文普查面积224万多平方公里,钻井工作量近80万米,查明了我国许多地区的水文地质面貌和地下水资源。

  刘向群说,在实施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可以第一时间转入正轨,这里也有着基建工程兵贡献的一份力量。“8个指挥部把8个相关行业的基础设施砸得结结实实,鞍钢、本钢、宝钢、天山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都有着基建工程兵的身影”。

  深入困境为后代造福

  对于基建工程兵起到的重要作用,刘向群以水文指挥部为例告诉记者,在“文革”之前,我国只有交通相对便利,人口聚集的沿海地区的水文数据已经查清,但最为广袤的西部,因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大约有三分之二地区的水文资料都未掌握。

  基建工程兵成立后,水文指挥部着手调查西部地区水文资料,在戈壁滩上出现了解放军部队的身影。“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有人形容水文部队的战士有两个‘看不见’,看不见树叶和看不见太阳。春天还没发芽战士们就出去探勘,回来时候树叶已经落光了。清晨战士们看着星星出门,回来已经又是深夜了。这些飞机到不了,人去不了,甚至鸟都不去的地方,水文指挥部的战士们却一定要去”。

  对于掌握水文数据的重要性,刘向群说:“比如我们在西部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其实基地地下就有地下水,但因为手头没有资料,我们就不知道,要跑到400公里以外去拉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再比如西部发生了一次大旱,上百万头牲畜被渴死了,但其实地下就有地下河,就是因为没有水文数据,我们不知道,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刘向群说,国家的大量经济建设,没有水文资料都无法顺利实施,但这一困境在水文指挥部成立后得到了解决。

  “当时部队在西部发现了大量的地下河,对西部抗旱工作,还有当时的三线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即便现在国家在西部要建设一个大型企业,首先也要看水文相关资料,这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一件事”。

  水文资料的重要,除了可以支援国防经济建设,受益的还有当地百姓。“百姓自己打井,只能打到地下三四十米,但部队的设备可以打到地下一两千米,这给西部的牧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刘向群说,因为部队勘测完一个地区,还要到下个地方继续勘探,就要撤走打水用的管子。老百姓看到后不理解、不答应,战士们就自己攒钱把打水的管子买下来给当地百姓用。为此,部队还专门开会研究,最后决定每次打完井后,由部队掏钱给老百姓留下设备。“为了感谢战士们,当时只要看见部队的军车,百姓就会围上来送鸡送鸭,说这是中央派来给我们找水的。”刘向群回忆说。

  拼搏精神传承永不息

  上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决定,要求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形势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个军队体制结构也需要与此相适应作出针对性调整。

  1982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撤销基建工程兵的决定》正式下发,基建工程兵部队按系统对口集体转业。1983年11月,基建工程兵领导机关正式撤销。至此基建工程兵完成了其自身的历史使命。

  刘向群说,虽然基建工程兵机构撤销了,但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基建工程兵撤销后,部队分别集体转业到各个城市,其中最多的是北京,共有3万余人。北京城建集团的前身就是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如今北京的多项建筑工程,如20世纪80年代的二道沟小区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电子楼、中国剧院等建筑,都是由这支队伍完成的。其次是深圳,整建制调入两个师共计两万多人,所建的深圳市政府大楼、电子大厦、友谊商场等均获得广泛好评。

  虽然基建工程兵已经撤销了30多年,但我们仍然享受着这支部队用奉献和牺牲换来的建设成果,基建工程兵们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也正是当代年轻人应该敬仰和学习的。

  北京晨报记者 黄晓宇/文 首席摄影记者 吴宁/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