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韦国清: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
//www.workercn.cn2017-07-23来源: 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记者 韦鹏雁 覃 铮

  今年7月16日,记者到东兰县三石镇弄英村,从故居开始追寻开国上将韦国清的足迹。2013年在现址重新复原修建的韦国清故居,为一幢三间主房、两间附房的泥瓦房,简简单单、平平常常。

  像那个年代许多参加革命的人一样,韦国清出身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儿时的韦国清目睹了乡邻的苦难生活,怀着为了让更多贫苦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参加农民自卫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这种信念,激励韦国清在革命生涯中奋勇前行。寻访他的足迹,让人热血贲张:

  1935年年初,担任红军干部团特科营营长的韦国清与团长陈赓,带领部队及时把浮桥架到乌江对岸,为红一方面军迅速跨越乌江、直下遵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年5月,他带领部队抢占金沙江重要渡口皎平渡、奔袭通安州,掩护红一方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转战淮北津浦路东地区,为建立皖东北和巩固发展津浦路东地区抗日根据地起到重要作用;

  1943年春,他带领部队生俘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为坚持苏北抗战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牺牲后,韦国清受命继续指挥西进战役,为恢复和巩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作出重大贡献……

  从百色起义到红军长征,从全民抗战到全国解放,从主政广西到抗美援越,从掌印总政到领导人大,韦国清历经九死一生,为党和人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然而,不管功勋如何显赫、职务如何提升,韦国清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农民的儿子,手中的权力属于人民。

  今年7月18日,记者在东兰县寻访韦国清的足迹时,适逢河池市“传家训 立家规 扬家风”主题道德讲堂走进东兰宣讲,韦国清的侄儿韦云进作为特邀嘉宾,上台深情回忆韦国清严于律己的故事,让人震撼。

  这是一名功勋显赫的解放军高级将领表现出来的崇高风范:

  韦国清回广西工作后,幸存的三个弟弟都在家务农,没有一个出来当国家干部,没有一个转为非农业户口。

  韦国清的大儿子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就职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当时,总政治部保卫机关打算利用他的专长调他过去工作,韦国清知道后,立即制止说:“我在总政治部当主任,他来干什么?”在他影响下,总政治部党委做出决定:凡是总政治部领导的子女,不许调到总政治部机关工作。韦国清的二儿子1969年当兵,服役5年一直是名战士,退伍后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1987年,韦云进来到北京,跟大伯提议给祖父修墓立碑,韦国清说:“墓碑面不能大于当地普通干部家的墓碑面,只能招待做工的人吃饭,不得请客收礼!”

  对于钱物,韦国清更是公私分明。1970年,韦云进被马车撞断大腿,在解放军303医院治疗,所用4000元医药费,全部由韦国清用工资支付。一次,有人给韦国清送来一套钦州坭兴厂生产的茶具,说是工厂样品不用给钱,韦国清要求按市场价16.5元的标准付了钱。

  封妻荫子、高官厚禄、光宗耀祖,曾是旧时许多中国人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只有中国共产党彻底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以此教育一代一代党员: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不能享受半点特殊权力。

  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取决于人民群众的认可程度。从苦难中成长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一直得到人民的拥护,就是因为有许多党员,一边可以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出生入死,一边又做到了恪守本色,绝不高踞于群众之上。

  然而,随着当下社会流动加速、利益多元多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的冲击,一些党员忘掉了传统、丢掉了本色。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

  让我们透过韦国清的事迹,时刻牢记这样一句教诲——

  “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