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手写录取通知书的老教授 已坚持11年
//www.workercn.cn2017-07-23来源: 金陵晚报
分享到:更多

  狼毫毛笔轻蘸墨汁,俊秀小楷映落纸上,用时两分钟,一份录取通知书得以完成。7月15日,十余位退休老教授再聚陕西师范大学,与校友、在职教师一起挥毫,为该校今年的大一新生书写录取通知书。这份传统,他们已坚持11年。

  这些被网友称为“最走心”的通知书如何出炉?近日,记者采访了活动的发起者和执笔人。

  盛着墨汁的白瓷碟一字排开,录取名单与空白通知书摆在一侧,12位银发老教授端坐桌前,仔细核对学生信息,再逐字誊写在空白的录取通知书上。

  7月的西安,已连发多次高温红色预警。而每年盛夏的这一聚,却持续了11年。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一起执笔的还有校友、著名书法家钟明善,加上在职教师和往届学生,共计20余人。他们将在10天内,为4500余名大一新生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

  记者看到,一份录取通知书上需要撰写姓名、录取专业、报到时间三部分。尽管加起来只有十几个字,写起来却需要两分钟,这还不算润笔蘸墨时间。

  从15日上午9点半到下午5点,他们写完1000多份提前批次的录取通知书,包括免费师范生和艺术类考生。写好的通知书会经过两遍仔细核对检查,再与入学资料一起装进信封,邮寄给满怀期待的准大一新生们。老教授们也得空休息几日,等其他批次录取名单公布后,再伏案泼墨。

  据悉,该校将为学生寄出手写版和打印版两份通知书,打印版用于开学报到,手写版则不会被收回,将成为学生们永久的纪念。

  源起

  “为人师表,一手好字是最基本要求”

  印刷方便快捷,手写费时费力,何苦每年酷暑请老教授们一笔一划手写录取通知书?

  “见字如面,这是我们为新生送上的第一份礼物,是学校的关怀,也是文化的传承。”17日,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校历来重视汉字书写,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书法家,如今已形成较完整的汉字书写能力测试及培养体系,以帮助学生提高书写技能。

  党怀兴正是该校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活动发起人。“我们是师范院校,为人师表,把字写好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很多学生汉字书写基本功是不过关的。”2007年,时任教务处处长的党怀兴提出手写录取通知书的建议。“过去的通知书都是手写的,只是因为时代发展放弃了这种形式,我们希望这个传统能重新延续。2007年,国家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我们想正好以此作为新起点。”

  不过,传统的延续并非一帆风顺。其间,曾有老师觉得手写太慢、太麻烦,建议终止,但党怀兴还是坚持了下来。后来,手写通知书的照片被学生和家长上传到网络,媒体纷纷报道,“最走心”、“最具诚意”的名号就这样火了起来。

  据了解,2007年该校刚开始恢复手写录取通知书时,虽然也有老教授执笔,但并非主力,参与者多为字写得好的师生以及学校各书画社团的成员。大约从2012年起,以老教授们为主力的模式才固定下来。如今,这些饱含墨香的录取通知书已成为陕师大的特色和标签。

  执笔

  平均年龄超过70岁,有两位教授已故去

  今年81岁的符有堂教授已连续6年执笔录取通知书,尽管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15日,他一连写了近70份录取通知书。“辛苦谈不上,虽然天气热,但屋里有空调,凉快着呢。”

  符有堂爱好书法,是陕师大老年书画学会成员,平时常写小楷。他告诉记者,每年招生工作前,录取通知书执笔小组就开始组建。学校离退休处接到任务后,即联系该校老年书画学会,学会便开始召集执笔人选,“都是退休的老同志,大家先自愿报名,再筛选;每人交一篇字,写得好的才能入选。之后还要组织培训和练习。”

  符有堂说,手写的录取通知书不仅是送给学生的礼物,更是在给学生做榜样,“我们是师范院校嘛,想当老师,字先得写好。录取通知书是给大一新生们上的第一堂课,希望他们能从汉字书写中学习为人师表。”

  也正因如此,对书写的要求颇多,每一笔都格外郑重。“写在录取通知书上的字必须是正楷,可以有一点行笔,但不能是隶书或草书;必须写简体字,字要大小匀称,工整美观。”符有堂说,写好的通知书还需经层层把关,不光有校对,还有专人严把质量关,写得不好还需要返工。

  以老教授们为主力的执笔人团队阵容每年都会有变化,“楷书是很考验功力的,一些老同志上了年纪,眼睛不行了,手也开始抖,就难再担重任了。”符有堂说,团队中有两位一直写通知书的教授病逝,每年也都在吸纳新人加入。

  据介绍,今年参与执笔的老教授们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65岁,70多岁的占大多数,平均年龄超过70岁。“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好得很,还能再给学生们写个几年。”符有堂爽朗地笑道。

  传承

  昔日收到手写通知书,如今成了执笔人

  在一众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中,26岁的李建顺格外显眼。2010年,他手持一份手写录取通知书开始了4年求学路。如今,已担任中学数学老师的他,又为师弟、师妹们写录取通知书。

  17日,李建顺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当年收到的录取通知书,32开铜版纸,远不如现在16开布纹纸有质感,但他一直珍藏着。“当时一拆开信封,发现竟是手写的,我又惊讶又激动,打电话跟朋友们说,都不信。要是那时有朋友圈就好了,还能发张照片炫耀一下。”

  李建顺说,他自幼喜欢书法,收到手写通知书后更受鼓舞。入校后发现书法类社团众多,他加入了名为“德馨”的书画社,每天练习近1小时。大一后的每年暑假,每当学校组织老教授们写录取通知书,他都去帮忙。“教授们写完,我就帮忙检查人名是否正确,专业名称是否规范,有没有忘写或写错报到日期,之后再帮忙分装、邮寄。”

  甚至在他毕业工作后,这种帮忙也从未中断。今年已是他第七次参与相关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被邀请亲手书写录取通知书。“很高兴,也很惶恐,就像面临大考一样。”李建顺说,一想到自己写下的每个字都充满特殊意义,他就有些紧张。正式书写前,他在草稿纸上“热身”半小时,反复熟悉笔性,准备充分后才郑重落笔。

  如今,李建顺已从一名免费师范生变成了宝鸡陇县中学的数学老师。他漂亮的板书给校领导和同事留下深刻印象,备受称赞。

  影响

  大一新生笑称,要赶快去练字

  18岁的西安女孩李雨晴,已被陕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录取。7月15日上午,由书法家钟明善执笔的今年第一份录取通知书,就是给她的。

  李雨晴告诉南都记者,她高考完才开通微博,平时不太用。同学将通知书截图发给她,说她火了的时候,她还不明所以。直到看到学校官微发的微博,才知道自己是那个幸运儿。

  李雨晴说,7月初她加入了大一新生群。群里曾有学长提过,录取通知书都是老教授们手写的,“陕师大算是陕西比较有文艺情怀的学校,所以觉得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但没想到自己是今年第一人,挺幸运的。我想把这份录取通知书珍藏起来。”得知学校格外重视汉字书写基本功后,她笑言,“天啊,我得赶快去练字了。” 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Yoland兰野:好想收到这样一封通知书,收藏的是情怀,是传统,也是坚守。@文雨葶:在这个高度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手工的东西就显得格外的珍贵。@zicy04221:非常有纪念意义,多年后再翻出来是多么有价值,不仅记载着高考时的成就,还传递了学校的文化精神。@地道迷:难得的是能一辈子恪守内心的那份平静。@观燕赵:这才是对人才的尊重与重视!向教授致敬,向莘莘学子致敬。

  南方都市报 光明日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