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黄大年的“万有引力”
//www.workercn.cn2017-07-13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黄大年曾是那些攀登者中的一员。1977年恢复高考,这个来自广西南宁的男孩考进了长春地质学院,读完了本科和硕士,并留校任教。1993年初冬,他前往英国利兹大学深造。

  黄大年对这间办公室很满意,他从窗户眺望,能看到少年时代的风景。可屋子毕竟太老了。有一次地探学院党委书记黄忠民雨天拜访,看见电脑和重要资料上蒙着塑料布,房间四角有塑料盆滴答滴答接着水,海归的大教授钻在塑料布下,额发都湿了,变成一缕一缕的。

  “都这样了,你干脆回家休息吧。”黄忠民乐了。

  “不行啊,工作干不完。”

  黄大年去世前,团队对于重力梯度仪的研究已到了工程样机阶段。在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上,我国与国际的差距至少缩短了10年,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

  这个地质宫的老同学,成了新世界的闯入者。

  黄大年把这座老建筑5楼的一间储藏室改成了活动室,取名“茶思室”。这项小工程从走完学校的程序到竣工花了半年。那是一个完全西式的空间,没有任何隔挡、有一个小小的吧台和几条皮沙发。黄大年自己掏钱买了咖啡机和咖啡豆。

  于平很喜欢这个地方。年轻人坐不住,三三两两地站着,外卖饭盒随意摆在吧台上。黄大年习惯斜靠在吧台的右边,滔滔不绝。在她印象里,在这里开会,触及的话题反而比在会议室时更严肃、更宏大。

  “黄老师从来就不是一个只局限于自己学院和专业的科学家。”她说。

  黄忠民后来坦承,黄大年刚到的那几年,自己多少对这位老友有点不解。这位被寄予厚望引进的科学家带来了科研项目和资金,可这其中又有“多少能让吉林大学,让地探学院有所收获呢?”

  在马国庆看来,在为项目选择人才时,黄大年的判断标准很简单,“谁擅长谁做,不管他是哪所高校哪个学院的”。

  “他是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去考虑优先顺序的。” 马国庆说。

  他记得自己去武汉一所高校谈合作的场景。他看到一束粒子如何轰击打造一颗螺母,在最少损伤的前提下达到最高的精确度。为了实现它,这所高校动用了一整片厂房和一组稳定的供电机。这颗螺母最终将是重力梯度仪上的一个小小配件。

  那时还在读博士的马国庆很羡慕,希望自己的母校有一天也能有这样的硬件条件。但他也挺欣慰的,母校“找到最合适的人”了。

  回国不到一年,黄大年就急着和吉林大学机械学院的老师联系,想要联合研发重载荷物探专用无人机,用于移动平台探测。那时,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露脸的大疆无人机年销售额还只有区区300万元。学院的很多老师根本没接触过无人机。

  居然就让他谈成了。

  在马国庆眼中,老师有着西方式的直接,“执行力超强”,很少浪费时间斟酌成功率。会议上遇到感兴趣的专家,一定要拦住人家聊聊,不管认不认识。遇到想不明白的问题,也总要千方百计去找懂行的请教。

  黄大年的尝试不止于此。他涉猎颇杂,对太多前沿的发展有兴趣。在他心里,又有太多学科可以与地球物理发生联系。2016年9月,一个辐射地学部、医学部、物理学院、汽车学院、机械学院、计算机学院、国际政治系等的吉林大学交叉学部形成,黄大年担任了首任部长。

  “大年的这个战略设想涉及卫星通讯、汽车设计、大数据交流、机器人研发等领域的科研,可在传统学科基础上衍生出新方向,有望带动上千亿元的产业项目。”现任吉林大学交叉学部副部长的“千人计划”专家马芳武曾这样评价。

  卢鹏羽是这个学部的首批受益者之一。这位吉林大学硕士生既是地探学院的一员,又在计算机学院做科研。他的工作,是结合地探数据,利用计算机建模,将地球磁场的大网变成视觉图像。

  跨两个专业,卢鹏羽曾一度有点迷惘:面对的图景太过宏大,未来又太过遥远,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他最终选择信任导师指明的追赶方向。几年下来他发现,自己没走丢。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