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一位知识分子的“长征”(图)
//www.workercn.cn2017-07-13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他这一回来啊,就像跑步上了战场”

  2009年12月24日,长春。顶着纷飞的雪花,黄大年走下飞机,站在祖国的大地上。

  他深知,自己面临的将是怎样一场攻坚战。

  6天后,黄大年与吉林大学正式签订全职教授合同。

  黄大年急啊!

  在黄大年生前为数不多的采访中,他表达了这样的忧虑:“在入地探测装备上,如果说人家是导弹部队,我们还是‘小米加步枪’啊!”

  朋友孙伟看得真切:“他这一回来啊,就像跑步上了战场!”

  “当时我们有一项地球勘探项目,想在‘十二五’时期取得突破,缺一个领军人物。正着急时,有人推荐了刚回国不久的黄大年。”科技部一位负责人回忆道,“我去长春找了他,第二次见才敢开口求他——因为这个经费上亿元的项目里,黄大年分不到一分钱。”“没问题!”黄大年不假思索的回答让对方愣住了,“我有一肚子的想法和本事,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和盘托出。”

  2010年春天的一个早上。项目课题组长视频答辩会马上要开始,但人员还没到齐,汇报材料也没交全。“人浮于事!”电脑前的黄大年手一挥,猛地把手机砸向地面,把手机屏幕摔了个粉碎。助手们都惊呆了,从没见过黄老师发这么大的火。“汇报材料不好好做,开会不按时到!这可都是国家的钱,都是纳税人的钱啊!”黄大年拍着桌子吼道。事后,黄大年向董树文坦言:“我有时很急躁,我无法忍受研究进度随意拖拉。我担心这样搞下去,中国会赶不上!”

  国土资源部、科技部、教育部、中船重工、浙江大学……多个部门和机构里,都能找到熟悉黄大年的专家。就连黄大年自己团队里的成员,也很难搞清楚他在同时承担多少项工作。

  回国7年间,国家“863计划”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两个经费上亿元的大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的黄大年一力承担。同时,他协助国土资源部完成战略部署,组织“千人计划”专家成立科技创新建言献策工作组,带领吉林大学十多个学科建立新兴交叉学科学部。

  回国7年间,陆地大功率电磁勘探系统、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无缆自定位万道地震勘探系统,我国首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装备“地壳一号”……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锻造大国重器,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战略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2016年6月28日,以他所负责的第九项目“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结题为标志,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深部探测能力已跃居国际一流水平,部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欧美学界发出惊叹——中国人不再沉默了,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是夜,庆功宴上的黄大年喝掉半瓶白酒,泪水纵横,“咱们追上了,终于追上了!”

  “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山河破碎,长征勇士“为主义牺牲,为工农死节”。作为和平年代的知识分子,黄大年的信仰又是什么?

  他的弟弟黄大文、他的“千人计划”朋友、他身边的许多人竟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那一定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004年,远在广西的父亲病重。此时,黄大年作为英国公司派出的代表,与美国专家一起在1000多米的大洋深处进行“重力梯度仪”技术攻关。如果不是导师极力推荐,美方不会让一个中国科学家参与其中,而一旦退出,就再也不能返回。攻关进入关键时刻,黄大年忍着眼泪,坚持做完试验。再次回到陆地之上,父亲早已离开人世。

  两年后,在美国空军基地,同样的试验从潜艇搬上了飞机。黄大年的母亲恰在此时陷入病危。弥留之际的老人通过越洋电话对他做了最后的叮嘱:“大年,你不用回来。你要记住,你是有祖国的人……”

  黄大文说,没能在父母跟前尽孝,是哥哥心中永远的痛,但若重来,也许也不会有第二种选择。

  因为,在黄大年心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黄大年对待科研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关系,不允许你好我好大家好,他看重的是国家利益。”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说。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的第九项目,涉及数亿元经费,作为负责人,如何有效组织科研力量,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黄大年没有把眼光仅仅盯着自己的学校,而是放眼全国,寻找最适合的科研单位。

  许多单位想要参加,他不提前通知,直接“飞”到人家的实验室和车间,摸清对方资质和水平。一旦选到合适的科研单位,他会直接给对方负责人打电话,开口便说:“我有一个几亿元的项目,想请您单位参与进来研究。”以至于很多单位的领导接到电话简直不敢相信,“谁会主动给钱、给项目?不会是骗子吧!”有些自认为和他关系不错的专家找来,想“争取经费”,他一句“我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噎得对方说不出话。

  后来,大家发现,“居然连吉林大学也没有多拿一分钱”。

  为此,黄忠民曾与他争执,“学校学院年底都有考核,在项目和经费分配上,你给吉林大学做了什么,给学院又做了什么?”黄大年听罢只回答:“可这是为国家做事。”

  项目按进度要定期开会,有些专家承担的科研任务比较多,不能全程参加,他的回应毫不客气:“如果想要挂名,就不用来了。”开论证会,无论什么人在场,他发言从来实事求是,直指重点。

  因为,在黄大年心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王献昌说:“大年回国,什么行政职务都不要。他是院士评审专家,以他的能力和贡献,早就可以申报院士了。我劝他抓紧,可他却说要先把事情做好,这个暂时不考虑。”黄忠民说,黄大年参加学术会议或是讲座,能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荣誉材料啥的,半页纸都不到。

  因为,在黄大年心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