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执掌大国长剑的年轻人
//www.workercn.cn2017-06-15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尹东指挥号手精心操作。陈双维/摄

  脱下迷彩服,30岁的尹东和同龄人看起来没什么差别。生活中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体贴的丈夫、一个两岁女儿的父亲,肩上扛着家庭的责任,有着普通人的苦恼和幸福。

  但穿上军装,他又多了一个普通人看来颇为神秘的身份——火箭军某旅发射连连长。在被称作“王牌”“底牌”的火箭军里,尹东曾亲手按下发射按钮,成功将数枚新型精确打击“撒手锏”武器送上蓝天。他的父母和妻子都不知道,这个年轻人以这样的方式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网上说我们是‘东风快递,使命必达’,我听了很自豪,同时也很有压力。”尹东觉得,这句霸气的流行语寄托了普通百姓对火箭军的期望和肯定,“我们必须不辱使命,让祖国和人民放心”。

  成功处置实弹发射特情

  让尹东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发射是在2012年,那是他首次参加导弹试验发射任务。

  发射当日,测试操作一切顺利。然而,就在发射进入倒计时的当口,发射阵地与旅指挥所之间出现了短暂的通信故障。一秒、两秒……等到指令恢复,已经过去几十秒钟。

  发射过程中,号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操作,每一秒钟都非常宝贵。遭遇突发特情,是中止发射还是继续操作?电光火石之间,尹东与指挥长一个眼神沟通,没有丝毫犹豫按下了操作按钮。

  现场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尹东手上。“他非常镇定,动作准确、迅速,时间被一秒一秒地追回。”操作号手于清泳见证了那惊心动魄的几十秒钟。最终,当指挥员发出“点火”指令时,“嘭”地一声,大国长剑直刺苍穹,精准飞向目标。

  “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把导弹打出去,这是一种本能反应。”尹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

  发射场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为尹东捏着一把汗的战友们终于松了口气。“在这种情况下完成发射操作,是对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的双重考验。”入伍十几年、经验丰富的于清泳不禁感慨,“我在现场就想,如果是我遇到这个情况,能不能处理好?”

  而当时,尹东刚刚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到部队两年,从跌跌撞撞闯进导弹专业大门,到能够从容不迫地处置特情,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跑三路”,是默背导弹电路、气路、液路图简称,是导弹操作的基本功。旅总工程师李志锋介绍,跑通一张中等难度的图纸,相当于熟记一座省会城市的交通路线。

  刚到连队时,尹东选择从难度更大的大图开始学起,战友们都是学到晚上10点半,只有他埋头坚持到凌晨1点半。短短3个月,他把所有的三路图完整跑了一遍。

  除了“跑三路”,操作号手还要熟记导弹操作规程。一本规程近两万字,一个发射预案包含近百个特情处置方法。“开饭前的一小段时间我也利用起来,在车库里对着墙背,如果背不会就不去吃饭。”他说。

  那次实弹发射任务前,基地组织专业理论考核,尹东从操作规程到预案方案,娴熟作答,一连背讲了3个多小时,参加考核的基地副总师评价:“规程你不是背下来的,你是心里有规程。”

  正因为专业学习过硬,发射当天出现特情时,尹东才敢于在极短的时间内继续操作,将导弹分秒不差地送上蓝天。

  “满脑子的战备意识、敌情观念”

  在一连官兵心中,尹东是一个爱较真儿的连长。全连战士都知道他有一个原则: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一次实弹训练忽然遇上大风,导弹在风中晃动,有人建议立即停止训练,却被尹东一口拒绝:“风速没有超过战标极限,正常训练!”

  “战争容不得我们挑三拣四,敌人也不会让你去考虑场地和天气。”他解释说。

  野外驻训时,为了提高岗哨夜间警惕性,他常常打破查哨时间规律,从后方或侧方悄无声息地“摸哨”,经常把执勤哨兵惊出一身冷汗。

  “连长满脑子都是战备观念、敌情意识。”二级军士长杨继同评价说,他的眼里容不得任何不符合实战化训练要求的行为。

  2015年,连队在某陌生地域驻训,一次战术训练前,连值班员找到尹东说:“连长,训练场上满是砂石,要不我带班里战士提前去把场地翻一下,松松土?”

  听到这话,他心里咯噔一下:“连队已经身处一线,怎么能有这样的惯性思维?”于是,他决定放弃现成的训练场地,找了一块杂草丛生、坑坑洼洼的场地作为战术训练场,又组织官兵拉上铁丝网,备好高压水枪、鞭炮、发烟罐等物资。

  训练一开始,尹东和一名老兵率先上阵,刚钻进铁丝网,高压水柱迎面打来,鞭炮在周围炸响,二人在泥泞中艰难地匍匐前进,等到完成整套战术动作时已经筋疲力尽,狼狈不堪。

  他们的激烈比拼激起了全连官兵的训练热情,战士们纷纷往泥坑里钻,迎接浓烟和高压水枪的考验。最后,大家不仅按要求完成训练,还进行了多组班组对抗,战士们直呼过瘾。

  专业训练中,尹东特别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一旦战争中发生战斗减员,我们还能保证如期发射吗?”他经常反问自己。目前,一连的大部分操作号手都熟悉自己战位以外的操作,司机也从专业较好的号手中选择。

  “这就相当于无形中多了很多‘隐形备份’。”他得意地说。

  在专业训练之外,尹东对官兵综合能力的要求同样非常严苛。“他要求班长想排长的工作,排长想连长的工作,把层次提升。我们开始不理解,后来发现,即使很多官兵休假,连队工作照样能够展开。”六班班长于清泳佩服地说。

  正因为这种时刻备战的状态,发射一连被誉为“一柄随时出鞘的利剑”。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