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徐工集团刘文生:“你热爱它,就不会觉得苦”
//www.workercn.cn2017-06-1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也许在管理岗位上我也会得到发展,但国家在技术平台上更需要我,我的成长和发展也会有更好的空间”

“你热爱它,就不会觉得苦”

  “你曾经被任命为工段长,后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做出了‘辞官’的决定?”

  “我在一线的岗位上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5月26日,面对本报记者的提问,徐工集团铲运机械事业部调试工刘文生淡淡地回应:“也许在管理岗位上我也会得到发展,但国家在技术平台上更需要我,我的成长和发展也会有更好的空间。”

  当天,本报记者随“走进身边的大国工匠”江苏行采访团来到徐工,找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刘文生的成长密码。

  熟悉装载机的“骨骼血肉”

  1996年,刘文生从技校毕业进入工厂,从事装载机装配工作。进入车间,装配工要过的第一道关就是识别零部件 。

  一台整机有法兰、接头、软硬管、螺栓等上千种零部件,其中仅螺栓就有长度、硬度、螺距、外六方、内六角等很多规格上的不同,统计下来就有上百种之多。如果哪个地方出个小差错,就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

  “看到师傅们都能‘一拿准’,我很羡慕!”刘文生在心中默默地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达到师傅的水平。

  在工作的闲暇时间,刘文生主动跑去给领料的师傅帮忙,让师傅告知物料明细,跑腿出力的活由他来干。下班后他会独自留下来,把不同规格的零部件进行对比,拿物料明细和实物进行识别练习。

  经过二十多天的钻研,刘文生终于也能做到“一拿准”了。成就感油然而生。

  刘文生一上岗就从事新产品装配工作。新产品涉及新技术、新工艺,装配起来比常规产品难度要大。当时的新产品装配还不像现在的流水线作业,而是一台车由一两个人从头装到尾。

  “这的确不容易,但我很感兴趣,因为能学到更多东西。”刘文生说,五年装配经历,让他对装载机所有的“骨骼血肉”——整机结构包括每根管线都很熟悉。

  爱一行还要钻一行

  因为技能全面,不久后刘文生被选拔到调试岗位上。

  “调试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把控产品质量的最后关口。”刘文生说,每个部件单独拿出来也许都没问题,但组合在一起就可能因为特性差异不能满足要求,所以要像医生一样给机械进行调理,以达到最佳状态。

  刚干调试的时候,电气系统是刘文生的短板,有时电气系统出现故障,还要请专门的电工师傅帮助处理。“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还要钻一行。不懂的我就到处问,去问设计员、问工艺员、问大学生,还去买来电气系统的专业书籍,从一个个的电气符号学起。”

  一段时间后,刘文生处理电气系统问题开始得心应手。专业电工师傅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也会找他一起讨论。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