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何秉贤:载生命之重扬医者仁心(下)
//www.workercn.cn2017-01-03来源: 新疆日报
分享到:更多

载生命之重扬医者仁心

——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专家何秉贤(下)  

  深冬的乌鲁木齐,滴水成冰。

  2016年12月27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85岁的何秉贤仍在坐诊。

  窗户上已爬上一层冰花,身着白大褂的何秉贤看起来利落干练。透过薄薄的镜片,何秉贤仔细问询着患者的病情,叮咛着,嘱咐着……

  即使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何秉贤依然骑着他的自行车,一周上两次专家门诊,并对疑难病例查房。

  两个字,赢得患者信任

  在何秉贤的行医生涯中,患者是他最牵挂的人,而“诚”与“信”是他铭记在心的行医信念。

  一天,何秉贤走在大街上,突然被一个路人拦住,并热情邀请他去家里吃饭。诧异的他望着眼前这个男子问:“你怎么认识我?”

  “我父亲在您那里住过院,病重期间,您在病房一直守了三天三夜没回家,我们全家经常说起您。”得到这样的回答,何秉贤才想起来。因为那时没有手机,家里也没有电话,重病患者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联系到医生,他就日夜守护在患者身边,直到患者脱离危险。

  那次偶遇,让何秉贤既欣慰又感动,“我只做了一个医生该做的事而已,别人却将这些记在了心里。”

  特殊的饮食习惯,导致新疆高血压的患病率非常高,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何秉贤都参与其中,他的足迹遍布全疆大大小小的工厂矿区、农村牧区。

  “高血压病要终身服药,医生开药要因人而异,并尽可能用廉价有效的降压药。”多年来,何秉贤一直坚持这样做。

  “我种蘑菇致富了,今天是专程来感谢您的!”1998年的一天,一位60多岁的农民提着自己种的一筐蘑菇,专程从和田赶来看望何秉贤。

  原来在一次高血压普查中,这位家庭贫困的农民被查出高血压,何秉贤给他开出的每天两联用药不到一角钱,廉价又管用。

  何秉贤一再推辞,这位农民执拗地说:“这蘑菇是我自己种的,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

  正是何秉贤认真诊治、为病人着想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使他收获了良好声誉。

  “我觉得医患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诚’与‘信’!”何秉贤从医60多年,从没和病人红过脸,更没有被患者投诉过。

  一段路,马背上的专家

  天空湛蓝、绿草如茵,牧民们骑着马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这是何秉贤第一次憧憬去牧区义诊的场景。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可事实并非他想象的那样。“牧民独户分散居住,相距较远,翻山越岭一天只能走访四五个帐篷。那时候,我们每年都要去偏远的牧区巡诊,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牧区艰苦的医疗条件,触碰了他心底最柔软的神经。克服种种困难,在牧区,何秉贤学会了骑马。

  那时,去牧民家里看病,最大的困扰是语言不通。

  “去基层看病时,翻译常常就是过路的牧民。一旦译错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判断。”回到乌鲁木齐,何秉贤下定决心,要攻克语言关。

  看病时耐心地请少数民族病人多说几遍,生活中请教少数民族同事,工作之余自己看书听读……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何秉贤已熟练掌握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中问询病情的常用语了。

  何秉贤说:“我能用语言和患者沟通了,患者也就更相信我,吃我开的药,也就更放心了。”

  此后,在牧区巡诊,何秉贤操着熟练的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与病人交流时,获得了牧民更多的信任和认可,被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专家”。

  一生情,服务患者健康

  何秉贤的一句话让学生阿力木江·卡德尔记忆深刻:“病人从那么远的地方来一定花了不少钱,能省尽量给他省点儿。”

  何秉贤被评为名医后,门诊费变成了100元,这样虽然贵一些,但是可以杜绝患者小病也要挂专家号,让重症患者能及时挂上号。

  一次,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来看病。何秉贤关切地问:“你钱也不多,为什么挂这么贵的号?”

  男子说:“我血压高,一生病就不能拾破烂养家了。我就想让您给好好看一下。”

  何秉贤认真诊断后,给他开了1.6元的药。过了一段时间男子又来复诊。开了处方后,何秉贤提醒他:“以后你来就挂复诊的号,那个号是十元钱。”

  何秉贤说:“一个拾荒者能花100元来找我看病,那就是对我的信任,作为医生我就应该好好为他服务。”

  他还多次提醒挂号室的同事:“基层来的病人挂号不要限制,他们看病很困难,我晚点下班不要紧。”

  一位门诊护士说:“何主任每天都是这里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的医生,很多偏远地区的农牧民都专程来找他看病。不管来自哪里,只要是他的病人,他都会尽心诊治。”

  行医60多年,何秉贤看过的病人不计其数,他珍惜所有人的生命,自己却玩命在工作。

  一天早上,何秉贤突然觉得胸痛,但因为要上门诊,他跟妻子鲁世元说了一声便出门了。中午,鲁世元接到电话说丈夫住院了,检查出肺部有肿块,正在病房抽取积液。

  鲁世元赶到病房后得知,何秉贤在坐诊时脸色煞白,还在坚持看病,同事硬把他拽去做了检查。

  “最后检查出来是肺栓塞,这种病不及时救治是要命的!”鲁世元现在想起还很后怕。治疗没几天,感觉病情缓解的何秉贤又吵着要出院,怕耽误了上门诊。

  几十年来,何秉贤没看过一部电视剧,上门诊、查房、看书、写论文、带学生,是他每天的时间表中雷打不动的内容。

  离休后,组织上多次劝他带着爱人去内地休养,可他一次也没有去。何秉贤说:“是新疆这片土地给了我无限的养分,能多挤点时间为各族患者服务,是我此生最大的快乐。”(记者 晁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