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老人陈光伟感动四川巴中
//www.workercn.cn2016-12-29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来,四川巴中老人陈光伟将上千册古籍捐献给四川省图书馆的事迹在很多人的手机上刷了屏。

  捐献古籍,只是陈光伟人生故事的一小段插曲。他36年始终与书为伴,花光积蓄,购买了近5万册各类图书,建起一座免费的图书馆。他最感欣慰的事情是“我把知识成功进行了传递”!

  耗尽积蓄 建成一座图书馆

  陈光伟即将进入古稀之年。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停奔波于3处藏书点,整理自己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藏书。这样长年累月的工作使他腰肌劳损,背有些佝偻,空气中泛起的灰尘让他时不时地咳嗽。

  陈光伟的图书馆名为“恩阳光伟图书馆”,位于巴中市恩阳区的一条老街上。另外还有两处藏书点:一处实际上就是儿子住房的楼上楼下,也是免费图书馆的借阅地;而另一处,则是因为书的数量多,需要干燥通风而每年花3000元专门租用的一处民房顶楼,上去需要穿过狭窄而昏暗的过道。

  陈光伟1961年小学毕业,渴望继续读书的他因学校解散而失学。他一直觉得读书少,对书特别痴迷,在他看来“书比命重要”!

  20世纪80年代,陈光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为了养家糊口,他背起背篼走村串巷开始拾荒,收售各种废旧物品。1984年,他开始摆摊设立废品收购站。在收废品的过程中,他有意识地把收到的废旧书报存起来并认真挑选和清理。

  “我始终认为精神财富高于物质财富!”出于这样的想法,陈光伟认定就干收罗废旧好书这么一件事。听说有好书,他会不远百公里前去寻找,周边市县,都是陈光伟的活动范围。凡是他认为的好书,都会想方设法留下来。他曾为了几本旧书,用4吨废纸和另外一位同行交换。

  陈光伟在“淘”书的同时,还掏腰包买书。“我收废品一年至少2万余元的收入,大部分都用于购买图书。”本来,做废品收购多年可有一大笔积蓄,但他说,这些钱都花在了买书上,现在主要靠一个月1000多元的养老金生活。

  让陈光伟高兴的是,他淘来、买来的这些书,不仅门类众多,还有十分珍贵的古籍,如清光绪五年出版的《康熙字典》、商务印书馆民国时期出版的《辞源》等,甚至有不少地方文献的孤本。

  书给恩阳古镇带来了不少变化,学校、医院的职工及师生都喜欢到陈光伟的图书馆借书。一次,陈光伟听说一个叫杨芹的初中女孩不想读书准备退学,便把这位女孩叫到图书馆,让她随心所欲地选书看书。几天后,杨芹从书中找到了生活的答案,回到了课堂。

  1997年,陈光伟自办了图书馆,免费借阅。他给自己的图书馆拟定了服务宗旨:“弘扬民族文化,振兴科技事业;创立万卷书阁,开展无偿服务。”

  只要有读者打电话预约,陈光伟总是提前等着读者前来。借阅者自己选书,自己在登记册上登记,还书自行注销。如今,他的登记册已经写完了几十本,记载着恩阳古镇对书、对知识的渴望。

  捐赠古籍 让书有好的归宿

  12月16日,一场个人捐赠仪式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陈光伟向四川省图书馆无偿捐赠了1166册线装书和52册平装书。四川省图书馆回赠了编纂的《陈光伟捐赠书目》。

  陈光伟捐赠的线装书相当珍贵,大多为清中晚期刻本,涉及经、史、子、集诸类,尤以字书与医书最多。其中包括了19种不同版本的清末《康熙字典》与21种《字汇》。

  为何要捐献来之不易的线装书?陈光伟认为书应该有好的归宿。古籍在恩阳古镇,借阅的人少,价值难以发挥;自己保存也不科学,古籍面临风险。因为书,陈光伟已经搬了4次家,而每搬一次家,书就会丢失损坏一部分。每每看到老鼠咬烂图书,陈光伟总是心疼不已。他认为,这些珍贵的古籍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员、专门机构整理和保存。

  陈光伟说:“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我们的文化和文化财富!”前两年,他便与四川省图书馆联系,希望将自己收藏的古籍相赠,让这些书籍得到妥善保存。在捐赠现场,陈光伟很开心:“这些书终于有了一个好归宿。书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用到,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现在,陈光伟仍然每天收书、借书。他还是担心藏书地潮气重,准备买一台吸潮的机器。他将希望寄托在24岁的孙子陈新的身上,让陈新手把手教他淘书、整理。在陈光伟图书馆借过书的读者走向了四面八方,也不时给图书馆寄回新出版的图书,恩阳光伟图书馆就在这样的氛围里不断延续传承。(李晓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