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特勤班长贺勇真勇
//www.workercn.cn2016-05-26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奇迹,在这一刻见证!

  2015年12月23日凌晨6时,深圳光明新区“12·20”滑坡抢险现场,只见一名身着武警救援服的年轻战士,在刚刚打通的生命救援口,双膝微弯,两手灵巧用力一托,被困67个小时的幸存者、19岁的田泽明被安稳放置在救援担架上,现场为之沸腾。

  这个托起生命的身影,就是武警水电一总队三支队特勤班班长贺勇。他从事专业搜救3年,在13种复杂环境中进行过实战,总结出的“定位搜救三步法”成为救援行业教材,被誉为“救援尖兵”。 

  不服输的雏鸟

  生命救援,关乎生死。入伍仅3年的贺勇,兵龄虽不长,却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勇”劲,战友们都说他有一颗“虎胆”,无论在怎样复杂艰险的救援环境,都能应对自如。

  可贺勇却说:“干好生命搜救这活,光靠胆大不行,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2012年12月,贺勇入伍来到水电部队,成为搜救中队的一名战士,从此和生命救援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开始,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对生命搜救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所有的专业技能只是跟着班长一点点地学。贺勇的班长胡荃是和他同龄的一个小伙儿,喜欢挑战的他想:“干一行钻一行。为什么同样的年纪,班长会那么多,我就不行?”于是,他便自我加压,在学好专业基础的同时,找来相关教材和资料自己“恶补”。

  每天训练结束,他便一头扎进图书阅览室,枯燥的专业术语一翻就是几个小时。为直观了解实地救援,他把水电部队、兄弟单位和国外参加救援的视频资料,翻出来反复播放,边看边听边记录,仅仅是人员搜救技战法就形成了10万余字心得体会。碰到弄不懂的地方,他便缠着班长,让班长手把手地教他,直到弄明白为止。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很快就成了救援中队的技术能手。2014年10月,全水电部队组织专业技术大比武,参加的选手都是业内精英,只有贺勇是刚会飞的“雏鸟”。可就是他,在比赛中,创造性地使用生命探测仪点面结合探测法,将精度提升到0.5米,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让从鲁甸、景谷抢险现场归来的勇士们,纷纷向刚晋级的他竖起了大拇指。

  小兵的大舞台

  贺勇喜欢钻,这是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2014年2月,贺勇有了一次去北京地震救援基地培训的机会。走进基地大院,他像只蜜蜂每堂课都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甘泉。课后,他把不懂的问题一一罗列,不断向授课的专家请教。来自广西的地震救援专家李伟琦,经常逗他:“你一个小兵,掌握好基本技能就行了,整天琢磨这些理论有啥用?”他一本正经地说:“不搞清楚这些基本原理,就很难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好这些设备,有了过硬的技能和招数,小兵也有大舞台。”

  他这话很快就得到了验证。一个月后,正在建设的南宁地铁1号线西乡塘站因雨水冲刷,导致施工区域覆盖式塌方,2000余方泥土掩埋了整个洞口,3名来不及撤出的工人被埋。当官兵们赶至事发现场时,发现一根直径2米的水泥柱涵管把洞口牢牢挡住。见此情景,有人断言已无生命迹象的可能,就连现场地震专家都迟疑不定。

  通过现场技术分析,贺勇大胆地推测,认为水泥管破坏面积虽大,但从受力点来看还存有空隙,被困者应该有生还可能。很快,他和战友们选择了刁钻区域进行破拆,4小时后,第一名被困者的呼救声从通道口传出。不到6小时,3名被困者全部救出。此一役,大伙更是对贺勇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练出的真本领

  在中队,贺勇一向以率先垂范、敢打敢拼闻名。特勤班是应对各种险情的尖刀班。他深知,当班长必须有自己的“绝活”,才能让战友们信服,才能出色完成任务。中队有一台价值800多万元的德国进口全地形地震救援车,全国仅有两台,操作难度非常大,包含了雷达、声波、破拆、顶撑等155件专业搜救装备。贺勇当班长后,不仅全部掌握使用功能,更是带着这套设备先后7次参加广西地震救援联合演练、“卫士-15”演习、深圳“12·20”滑坡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在组织专业训练时,由于声波生命探测仪抗干扰性能小、信号捕捉能力差,一些人对此项科目产生了厌训情绪。为此贺勇自己摸索,分别在夜间、雨地、山区、闹市等环境进行试验,创造性地总结出憋气、喊叫、小声说话等训练方法,极大提高了操作手捕捉生命探测仪信号的能力。在贺勇的带领下,全班人员个个都能够熟练操作救援设备的第四代雷达、声波和蛇眼三种生命探测仪以及破碎镐、液压钳、切割机等上百套专业搜救装备。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区滑坡事故发生后,贺勇和战友们利用雷达、声波、蛇眼生命探测仪交替作业昼夜奋战24小时,终于在东二区约2.7米的废墟下发现生命迹象。在面对建筑物随时可能垮塌,活动作业空间狭小,打通救援通道难度极大的情况下,他第一个利用破碎镐破碎、液压钳切割、液压顶撑器支撑等方式,逐层清除倒塌建筑物。发现被困人员大致位置后,贺勇不顾个人安危,只身爬入建筑物底层坍塌处进行清理,经过10多个小时的艰苦挖掘,成功将唯一幸存者田泽明救出,创造了生命奇迹。

  年轻的贺勇就是凭借他的“勇”,在一次次实战中不断摸索出人员搜救、混凝土破拆和钢筋切割等课目连贯组织实施方法,他带领的小组按照实战标准总结出23种不同条件下的生命迹象探测方法、12种快速破拆小技能、6种心理疏导小常识,被专业搜救团队推广。他个人荣立二等功,并被评为水电部队的学习“成才标兵”。 (本报记者  陈丽平 本报通讯员 史志强 李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