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记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者们:世纪工程的精神脊梁
//www.workercn.cn2014-12-2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工地上的建设者。

  一渠清水,承载着一部厚重历史:甘与苦、泪与汗,南水北调工程凝结了上万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心血,近十万建设者的辛勤汗水,还有数十万移民的离别泪水。

  呕心沥血,无怨无悔。南水北调工程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水利丰碑,而这丰碑的基石,正是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南水北调建设者们。

  十二载奉献,十二载创新,世纪工程背后,耸立的是时代精神!

  奉献:进千家门,排千家忧,当移民群众的“贴心人”

  这是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任务——34.5万移民浩荡迁徙,“四年任务、两年完成”, 时间之短、强度之高前所未有。这是水利移民史上的奇迹——平安搬迁、顺利搬迁、和谐搬迁,不伤、不亡、不漏一人。

  宏大工程的背后,有着太多可敬可佩的人物,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移民难,付出真情就不难。”这是一份使命担当。湖北郧县柳陂镇党委副书记姚自牛,负责移民难度最大的黄坪村。村民把姚自牛当成仇人一样,到门口就放狗咬、用扫帚赶。“宁让群众骂一阵子,决不能怨咱一辈子。”姚自牛没有退缩,他带领干部一户户宣传。白天,移民在田间地头劳作时,他就帮着干活,抽空讲政策;晚上,他到移民家中,算长远发展账;不让进门,就在移民家门口连夜蹲守。真心融冰化雪,终于打开了一把把移民“心锁”。

  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这是一种无私奉献。2011年6月20日,当人们打开河南淅川县上集镇司法所副所长王玉敏房间时,发现他已离开人世。而就在4天前,盛夏40摄氏度高温下,他还在帮移民装车,木头、摩托车、家具……100多斤重的东西,一趟趟帮移民往车上抬。那时,他的肺气肿已经非常严重,浑身浮肿。大家劝他:“歇一歇吧。”王玉敏笑笑说:“等移民搬完了,我再歇。”但这次对话,竟成永诀。

  一切为了移民,全心全意为移民。这是一个执着信念。淅川县高庙乡的青山绿水,诉说着又一段故事。“尽快把土地分到户,送走移民再歇。”谁都没想到,这句话成了村支书赵竹林的遗言。2010年1月2日,赵竹林闭上了双眼。去世前3小时,他还在开“分地会”。为了让群众住上“放心房”,他入驻工地,白天加黑夜一干就是4个多月,直到因劳累过度去世。在整理赵竹林的遗物时,村民发现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着工程的100多道工序和数据。

  多么可敬的移民干部!他们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不知走了多少路;他们吃住在一线,不知流了多少汗;他们鞠躬尽瘁,有的甚至牺牲了宝贵生命。每一个喝上丹江水的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名字!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