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工会人物-正文
28年的老工会丁加和:心里装着职工最需要的事情(图)
//www.workercn.cn2017-07-05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1978年,他进入杭州市余杭区勾庄供销社合作社成为一名职工,1989年起担任助理工会主席,1996年起担任余杭区良渚供销合作社总支委员副主任工会主席。时光荏苒,一眨眼过去了近40年,在工会工作的时间也走入了第28个年头。作为一名老工会人,他总是能看见职工最脆弱的地方,他总是愿意想尽一切办法,为职工谋取福利。他就是丁加和,现任杭州嘉润良渚供销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支书记、工会主席。

  工作做的最多的,就是那些下岗职工

  1992年,杭州市供销社提出抽资承包、自由组合的政策。“当时良渚供销社有职工600多人,我需要负责他们‘双置换’的工作。”丁加和说,当时各个地方的供销社都在经历这个阶段,需要将职工的工龄买断,从此便不再负责管理这些职工了。“职工走走散散,另外地方的供销社多多少少都有人上访、静坐、闹事。只有我们这里,一起这样的事都没有发生过。”丁加和说,为了适应当时的政策,同时最大限度保证职工的福利,他提出了“人人养活自己”的新方式,即由供销社提供一个店面,让有能力的职工去承包,承包下来的,自己营生,开不好店的,职工自然会主动写报告提出要退出。“这样,职工自己就掌握了主动权了,发生的矛盾自然也就少了。”

  2000年,正面临下岗大潮,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职工上门来咨询各类事项。“有一个职工,他是一个非常非常老实的人,不善于变通,因此如果让他去另外一些单位里做事,他一定是不能够胜任的。但他需要生活啊,我不能放任不管,于是我想办法,和承包店面的商户商量。承包费本来10000块钱,我们少收两三千,但前提是需要帮我把这位职工安顿好,让他有活可以干。”丁加和说,其实就是变着法的由我们来承担他的工资,但无论如何不能让他成为无业游民。

  每天想的最多的,还是那些职工

  单位里有特困职工,丁加和帮他申请特困补助,一补助就是十几年;职工家里遭火灾,他第一个站出来要求大家捐款;职工小孩患了罕见的病,他鼓舞职工一起伸出援手……这就是丁加和,他觉得职工就是他的职责,他们的好坏,工会理应花100分的力气去帮助。

  “就是刚才说的那位特别老实的职工,有一次他跟着一群职工一起来找我,说要下岗。”丁加和回忆道,“我当时就对他说,别人都可以,就你,我不能轻易给你签这个字。”原来,那位老实的职工听别人说,下岗可以获得一笔几万块钱的抚恤金,没有想太多的他便头脑一热跟着大家一起过来了。丁加和当然不肯了,因为他太了解这位职工。拿了几万块钱,职工身份就彻底与供销社买断了,在这里工作都是丁加和自己利用人脉千方百计帮助他,如果身份买断了,他出去可怎么办?“所以我当时是坚决不放他走。我和他说,你要下岗,必须让你家里人过来,不然我不会同意。”所有程序都合理合法,明明只需要签个字便能完成工作的丁加和,全面的考虑了职工的未来,硬是将本来简单的工作“化简为繁”。

  就是这样一位老工会人,他在一个岗位上默默无闻几十年,做着看似简单的工作,却为无数职工保障了权益。“我做的事情真的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一些正常的工会工作。”每每问起他的感受,丁加和总是以这样一句话简单概括自己。事实上,他说的“没什么特别”,在职工心中却“重千金”。(高海伟 郑敏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