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焊王”王召军:“让每道焊口都经得起考验”-劳动奖章-中工网

人物

劳动奖章

“国际焊王”王召军:“让每道焊口都经得起考验”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关晨迪 张世光 王维砚
2019-08-06 07:26:02

“国际焊王”王召军收获种种荣誉后,选择穿上工服,回归一线,“那才是我真正的舞台”

“让每道焊口都经得起考验”

  图为王召军(右)在为工人讲解焊接技术。

  19岁,第一次穿上梦寐以求的工服,王召军在镜子前照来照去,一会儿整整衣领,一会儿拽拽衣襟,总也看不够。常人眼里的普通工服,却是王召军的宝贝,只有他最清楚,这套来之不易的工服,凝聚了多少汗水。

  王召军这个曾经父母眼中的问题孩子,因为一段打工的经历决心改变自己,凭借异于常人的努力和坚持,10年间,接连在国内外各级焊接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焊王”。

  穿上期盼已久的工服

  2001年,刚从技校毕业的王召军进入一家机修厂当临时工,厂里的老师傅们不愿意手把手教技术,他只能干些杂活儿,终于有机会展示一下时,却因为技术不够过硬遭到嘲讽。王召军第一次明白,掌握一门拿得出手的技术有多重要。

  “每次路过油田单位的门口,我都情不自禁地向里面多看两眼,看他们穿着工服,坐班车上下班,心里很是羡慕。”在别人眼中毫无特别之处的工服,在王召军看来,却是最时尚、最体面的服装。2002年,看到大庆油田招工的消息,王召军没有犹豫,立刻报名参加考试。

  上天似乎想多给这位年轻人一些考验,虽然他夜以继日地复习,但最终的考试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共招8人,王召军以0.5分的差距屈居第9,被拒之门外。幸运的是,几个月后,油田第二次招工,这一次,王召军将所有的懊悔都化作动力,加大复习强度。再次放榜时,王召军从后往前找自己的名字,直到找到第一排——这一次,他排在了第一位。

  就这样,王召军穿上了期盼已久的工服,成为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安装公司的一名焊工。累得腰酸腿疼,被电弧打伤眼睛是家常便饭,虽然辛苦,但因为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为了练好腕功、腿功和眼功,王召军蹲着托砖头,拿钳子当焊枪,一有时间就找来边角料加紧练习,总拿焊条的两根手指上结了层硬茧。

  而到真正施工时,环境更加恶劣。遇到沟下焊接任务,作业地点在地下两米深,因为地下返水,王召军半个身子都浸在水里,常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王召军的辛苦没有白费,短短两年,他便学会了各种焊接姿势和焊接技术。在2004年参加一项国家重点工程时,王召军的焊接无损探伤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一线才是我真正的舞台”

  王召军的好学上进,被他当时的师傅焦洪涛看在眼里,焦洪涛向单位建议,将王召军推荐到培训基地重点培养。

  2006年,23岁的王召军第一次参加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大赛,全国第4的成绩让他失落不已,也让他看到自己的短板并加以弥补。从那以后,无论白天多忙,晚上他都坚持阅读专业书籍,后来,王召军通过自学考取了东北石油大学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

  2008年,王召军参加中石油职业技能竞赛。这次,他终于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望,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一时间,曾经的辛酸经历、家人默默的支持、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所有回忆涌上心头,王召军站在领奖台上,哭得像个孩子。

  2009年,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拉开帷幕,在这项全国水平最高的焊接大赛中,王召军再次获得第一名,并在当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1年,28岁的王召军代表中国到德国参加“嘉克杯”国际青工焊接大赛。“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有机会踏出国门参加世界大赛。”然而,随着比赛的临近,这种兴奋逐渐变成焦虑,比赛项目临时调整、时差倒不过来、设备结构差异、看不懂英文说明,每一项对他来说都是挑战。好在有之前国内各种比赛的参赛经验,王召军快速调整心态,沉着应战,不仅拿下单项第一名,其所在的团队也拿下第一,王召军成为第一个在德国此类赛事中拿到第一的中国人。

  赛场归来,王召军收起所有奖杯和荣誉,重新回到焊接一线,“穿上熟悉的工服,回归一线,那才是我真正的舞台。”卸下光环,王召军仍是那个活跃在焊接一线的普通工人。

  “油田不是只有一个王召军”

  2017年3月,王召军工作班来到国家重点工程漠大二线的施工现场,室外接近零下20摄氏度。在焊接管线底部时,王召军工作班所有人齐刷刷地仰卧在冰雪上,小心地控制好电弧长度、熔池温度,保证每条焊道的质量。最终,以高达99.6%的合格率完成交付。

  “像这样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啃得下‘硬骨头’的事,我们工作班每年至少要经历五六次。”王召军说道。

  除了带领工友奔赴一线解决焊接难题,在技术创新上,王召军也是一把好手。2017年,王召军牵头研制的大口径弯头组队移动装置在全国能源地质化学工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大赛上获得一等奖。该套装置的革新,不仅能将工作效率提高至原来的3至5倍,还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操作也更加便捷。

  如今,王召军又多了一项工作——培养人才。在总结一线施工和参加国内外比赛经验的基础上,王召军得出一套自己的授课方法:讲解、演示、模仿、纠正和总结。

  “我得让别人知道,大庆油田不是只有一个王召军。”在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下,王召军带的徒弟,继承他的衣钵,多次在国内外各项焊接赛事上获奖。

  “从我手里出来的每道焊口,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是当年焦洪涛师傅跟王召军说的话,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在激励、鞭策着年轻焊工,勇攀焊接技术高峰。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不忘初心 为新闻理...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万家灯火的背后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为航天器披上“护身...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雷军:“码农”的梦想

    雷军 18岁以优异成绩考上武汉大学计算机系,仅用两年修完学分并完成毕业设计;大三时,靠帮人开发软件已成为年轻的百万富翁;不到30岁就已成为金山软件CEO……企业家雷军大学毕业时,雷军在国内程序员圈子已名声大噪。1991年,他加盟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带领团队技术创新、攻坚克难

  • 退伍军人朱凌波:小兵有大爱 退伍不“褪色”

    朱凌波,宁乡市老粮仓镇人,1999年参军入伍,在山西某部服役,由于表现突出,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2年,朱凌波退役回乡。退伍后,家境贫困的他打过工、摆过摊,如今在宁乡开了一家餐饮店。十多年来虽然历尽坎坷,但他那种积极向上、敢于担当和助人为乐的军人精神却没有“褪色”。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