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执着追梦“月宫”,成就中国“领跑”-劳动奖章-中工网

人物

劳动奖章

刘红:执着追梦“月宫”,成就中国“领跑”

——记“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教授

2019-02-25 16:32:33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是载人深空探测必须的十大关键技术之一,且由于高难度和高复杂性而优先级最高。2014年以前,世界上只有俄美掌握该技术。该项技术对保障我国载人月球、火星探测等载人深空探测计划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2014年5月20日,“月宫一号”为期105天密闭实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的国家,且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构建了类似地球生物圈的“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系统。2018年5月15日,“月宫365”实验圆满成功,成功完成了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实验,宣告着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再次取得新的突破,在世界上引领了这项技术发展。而“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教授,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奋战了十四年。

  十四年只干一件事   

  2004年,刘红教授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一个人,一张实验台开始了执着探索追梦之旅。她始终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深远前瞻的眼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用智慧与协作,组建并率领团队,在缺资金、缺场地的条件下,从一个公式、一颗种子开始,日复一日地辛苦与繁复。在刘红的时间概念里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只有周一到周七。有人问她是否觉得枯燥和寂寞,刘红教授则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奔跑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怎么会寂寞呢?风光无限好,其乐无穷啊!”

  十数载磨砺艰辛,梦想终开花结果。刘红教授带领月宫一号科研团队,十四年来突破关键技术30余项,在重要国际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4项。从无到有建立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太空长期生存核心技术——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四生物链环系统——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完成了4人“365+5天”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实验的壮举,消息传至全球,世界为之惊叹!仅用十四年就实现了从“跟跑者”向“领跑者”的转变。“月宫一号”成果,2014年入选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2015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月宫365”实验图片入选《Nature》2017年最佳科学图片和中国日报2017、2018年度国际传播图片,入选2018国防科工十大新闻。刘红教授入选《中国妇女报》2018十大女性新闻人物。她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先后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刘红教授说“我十四年就干了这一件事”。习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刘红教授的追梦过程就是这句话的最好注脚。唯有十四年如一日,甘之如饴的艰苦奋斗,才能诞生世界顶尖的成果。

  “六有”精神育英才

  刘红教授始终以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她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尽管有繁重的科研任务,她始终坚持每年主讲本科生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1门,年均课堂教学100多学时。她注重言传身教和引导启发示范,用仁爱之心滋润学生心田,将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融入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提炼出了“有梦想、有热情、有豪情、有勇气、有干劲、有担当”的“六有”精神,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

  她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常态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她提出“理想引领兴趣,国合助力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对研究生进行正能量熏陶、爱国教育,帮助研究生树立远大理想,在践行梦想的过程中,通过密切国际合作与交流助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点燃了团队学生们的激情与梦想,他们将这种热烈而执着的情感全部投入到了缜密科研之中。

  刘红教授对学生们的关心不只是思想及科研上,还体现在生活上。她制定研究生体质锻炼计划、博物馆计划等如此悉心教育学生,源动力是她对学生的爱。“刘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学生们这样说。

  刘红教授的激情、梦想、热爱点燃了团队的研究生们,梦想成为科研最强有力的推进剂,驱动研究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努力进取,追求卓越。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专家型工人李斌:站着是柱,横着是梁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郑云龙:把一切交给时间定成败

    187cm的身高,一张被网友形容像“光头强和金馆长合体”的脸,以及开口唱歌“标配”的忘我神情。来自青岛的90后“音乐剧王子”郑云龙,通过《声入人心》收割了一波粉丝。

  • 高天鹤:这个“语文课代表”,满腔诠释音乐的欲望

    那天姑苏城的老街飘着雨,高天鹤坐在街边一家木质结构的咖啡厅一口气读完《活着》,感觉到“直捶胸口的钝力”。“人都是一半在泥沼里,一半在星空中,每个人活着都是挣扎,都不容易,在泥沼里的时候一定要抬头仰望星空”。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浴火重生”

    近日,浙江康洁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丽又一次走进位于诸暨市城西开发区的车间,巡查抗菌纤维材料生产情况。“这是公司不久前接到的海澜之家60万双鞋材抗菌纤维订单。”欣喜满满地写在这位民营企业负责人的脸上。

  • “手绘爷爷”:读者以为他是位“小清新”

    钢笔勾勒的线条,填充以淡淡的色彩,描绘的或是一处冰雪美景,或是一份西餐,或是一座老式建筑,无不散发着哈尔滨这座城市特有的文艺气质和浪漫气息。当人们看到孙嘉驹的手绘作品时,往往以为作者是位“小清新”画家,却想不到这是一位年过花甲才开始搞文创的“爷爷”。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