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五一劳动奖章-正文
姚振宁:生如绿草 活如翠竹
//www.workercn.cn2017-05-0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物点击】生如绿草 活如翠竹

——记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姚振宁

中工网记者 张翀 中工网通讯员 马良兵 刘艳

姚振宁(右)正在测量承导线高度。 张玄玄摄

  冬末春初,川黔线阁老坝北货场工程接触网一次送电成功,四周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而此时,只见工班长姚振宁揉了揉干涩的眼睛,由于连续48小时的高强度作战,一张文质彬彬的脸上已渐渐失去了血色。

  姚振宁出生在河北邯郸农村,现在是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成都分公司第一工程公司第一综合队工班长。从2003年7月入职以来,他参加了7条长大干线建设,形成创新创效成果6项,获得大小荣誉9项,同时也带领团队荣获了集团公司接触网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14年,他从一名普通的网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班长。2016年12月27日,姚振宁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要学本事就是要能吃苦”

  2003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姚振宁,来到株六线项目部任网工。6月的天气十分闷热、交通又极度不便,他扛着施工机具、抬着沉重的材料,一趟又一趟往返于两座大山之间,他没有一句抱怨,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们年轻,没事。”

  由于没有接触网工作经验,一开始姚振宁连基本的防护都不清楚,更不知道怎么放线、怎么上杆。姚振宁把同事当师傅,不懂就问,干活儿时用眼看,用心揣摩,回去后再用笔记。由于宿舍人多嘈杂,他就带着图纸、规范、验标等资料到山坡上、树荫下学习,晚上就到技术室边学边请教,第二天再到工地实作,短短的一两年时间,他的理论和实作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此后辗转于兰武项目、京沪改造、广深四线、京沪高铁等项目建设,他就像一块海绵努力吸收着理论知识和作业技能。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工作的第3个年头,曾经被嘲笑的对象,已然成为一名工班长,在公司组织的工班长培训中,他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2013年,技术过硬、素质过硬的他被单位推荐参加公司技术比武,取得了个人第一、综合第一的优异成绩。

  “做一名与时俱进的人”

  姚振宁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学习接触网各项施工指南、施工工艺工法、验收标准规范。面对高铁、国铁、轻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他潜心思考在现有施工方法和技术下,能否满足铁路大提速和高铁、轻轨蓬勃发展的大环境,如果还有差距,作为施工人员该如何作为。

  创新创效,与时俱进。在面对接触网施工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行车和人员安全,他针对弹力索增减10厘米将引起5毫米的变化和“三点等高”精度要求,通过反复试验制定了“等高法”,把弹力索控制在1.5厘米以内,同时为把精度控制得更加准确,他带领工班人员按照规范制作吊弦模具控制吊弦在1毫米以内。

  在带领工班团队工作过程中,对接触网线磨损、高度、坡度等安装技术标准,都按照标准系数一半进行操作,特别对腕臂组装、整体吊弦、软横跨、硬横跨、中心锚接、补偿滑轮、定位装置、线岔等更加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为列车保证动力和旅客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在采访中,当问到是什么促使你创新创效时,这个敦厚有礼的80后,羞涩地回答道:我一直想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

  2013年,在广深线任工长时,面对200多处既有接触网线路改变路径或跨股道倒锚,面对下锚转角大,受力工具存在安全隐患,紧线器易打滑和对线材易造成损伤,同时天窗时间短等困难,姚振宁临危受命,带领攻关小组现场勘查、查阅资料、画草图、制作配件、测试受力值,通过反复试验,最终在3天时间内,制作出了辅助绳(加长钢丝套)连接倒锚法,并在全标段进行推广,使整体工效提高,同时提高了天窗利用率,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为各专业施工交叉创造条件,节约综合成本6万余元。

  “我是一只笨鸟,要学会先飞!”

  姚振宁常说“我是一只笨鸟,要学会先飞!对施工现场越了解,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在采访中,从姚振宁班组的员工了解到:从认识到现在,班长只要有时间,就会带上干粮和水,带着电筒出现在线路上,哪里是重点,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同时他也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利用一切时间组织职工学技术和讲安全,针对施工作业中存在的技术和安全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在工作和生活上帮助和关心年轻职工和新员工,使他们尽快熟练地投入工作。

  姚振宁知道,施工一线是最平凡的岗位,但伟大只有寓于平凡之中,才会彰显出人生的美丽。作为一名党员自觉做到勤学多思,努力提升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是根本,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积累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

  竹子,从没嫌弃过身边的小草,同时坚定地做着自己的竹子,静静地把自己拔高,最终成就了它脱俗的美丽。而姚振宁就如翠竹,出生于农村,参加工作14年来,不抱怨不懈怠,始终坚持“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事”的工作作风,在不断学习锻炼中成长,将根深深扎进青山磐石中。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