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五一劳动奖章-正文
岳林:从商场走向山场带富众乡亲
//www.workercn.cn2016-05-16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从商场走向山场带富众乡亲

——记十堰市郧阳区下岗职工岳林自主创业的事迹

    现年57岁的岳林,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刘洞镇骆庄村二组,他1978年12月参军服役,1981年7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退伍返乡后被分配在当时的郧县白浪镇供销社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铺开,市场经济转轨,供销社经营不断萎缩,无耐推行资产承包,他不愿在供销这棵树上“吊死”,毅然决定返回家乡干一番事业,不辜负一名共产党员及一名军人的远大抱负。

    2009年冬,岳林走向了他人生新的转折点:立志开发家乡荒地、荒坡、荒山资源,种植发展药材产业,用智慧和勤劳带富一方群众。

    当时他家骆庄村是如此的贫穷落后。全村7个村民小组150户,400人,大部分村民仍住的是草房破屋。尤其是地处阴坡洼的7组,这个小组因水、电、路不通,搬走的只剩下8户27人,大片的薄壳地,一遇天旱庄稼就减产,遇洪灾就遭殃,农民一年到头勤扒苦做,贫困依旧,脱不了穷壳壳。外村给他们编了个顺口溜:“阴坡洼穷山沟,上山鼻子碰石头,一日三顿红薯饭,吃顿米饭是过年”。看到困境中的乡亲,岳林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这时的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虽然他家刚脱贫,媳妇陈洪娥私下里劝他先把三间土坯房扒了盖几间砖房,不求别的,只求为两个孩子想想。可他固执地说:“我是名党员,又是个退伍军人,哪能光顾自己呢。乡亲们穷成那个样子,就是盖了新房咱心里也不安。”于是他做通爱的思想工作,把自家建房的事撂下了。

    2000年冬的一个晚上,岳林独自一人拿着手电,向四里外的阴坡洼走去,一路上他摔倒了七八次,手划破了,衣服浸湿了,走到阴坡洼已是半夜三更,来到只有8户人家的穷村庄,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们都早已鼾睡。这里除了狗叫声,就是荒凉。“咚咚咚”三声敲门声,惊醒了住在村边的孙传生,也敲醒了世代贫穷的迷雾与彷徨,村民们感到惊讶和莫名其妙。

    随着“吱”一声开门后,孙传生既惊又喜地说:“岳林,半夜三硬的你跑来做啥?”岳林进了屋,拍了拍孙传生的肩膀,开口就说:“快喊这8户的当家人,我有想法,来和大家商量共同富裕的大事”人到齐后,岳林给大伙发了一支烟,接着说:“我们这里世代受穷,但荒山大,荒地多,这是我们脱贫致富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我打算给山上的农户做做工作,让大伙迁下山庄,这里现有的山地、搁荒地、荒山我全承包,搞种植基地,发展黄姜你们可到基地来打工挣钱,一个馍馍大伙分着吃,赚了钱大伙都有份。”大伙听后都很愿意。但是迁下山居住要交居住安置费,8户得5万多块钱,交不起就迁不成。“只要兄弟们愿意迁,这5.4万元我替你们交,一万不让还。”岳林一拍桌子说。

    就这样,8户农民的当家人与岳林一起,在村委会签订了迁居“协议”。8户27人原有的荒山、荒地、耕地总计400余亩由岳林承包了,并且30年不变,从此,他带着家人及雇工在这荒山野洼里开挖基地,发展黄姜,拉开了向荒山荒地要票子致富乡邻的序幕。干部们理解岳林的良苦用心,非常支持他的壮举。但他还要把基地进一步做大,但对视土如金的2组56户农民而言,并不是岳林最初想象的那样乐于接受7组的农民。岳林就先给二组组长做好工作,又一起挨家挨户说好话,求帮助。二组村民看到了岳林帮助他们的真心实意,终于同意接纳山上的8个贫困户并分给承包责任田。

    8个贫困户如愿以偿地搬下山了,岳林无怨无悔地为他们交付了5.4万元钱迁移费。这5万多元对当时一个下岗职工而言是何等难挣和珍贵,对于一家4口仍在三间土坯房里住的岳林,又要发展产业是何等重要。但是,他就是不服输,要做一个强者,要干番事业。

    8户贫困户迁移安居了,岳林迎难而上创业之艰开始了。当时按他的规划在阴坡洼种植黄姜70亩,柴胡30亩,板兰根20亩,大枣30亩,柿子树133亩,需要投资14万元,从哪里来?艰难与热血交织着他的脑海。

    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男儿膝下有“黄金”经过几番苦思冥想之后,向亲戚朋友借了10万元,在信用社贷款4.5万元,用于购买黄姜、柴胡、板兰根种子、柿子苗和野枣嫁接枝条和开垦基地。

    黄姜、柴胡、板兰根破土而出,18000多棵柿子树移栽成活;30亩野枣已剪枝嫁接;对于自己发展的产业,岳林比自己的老婆孩子还挂在心上,他在山上搭上个简陋的棚子,吃住在山上,白天在基地上拔草浇水,就连晚上也要在半夜三更起来看看刚露头的幼牙是否被野兔子糟蹋。他深知这个基地不仅是自己致富的希望,更是贫困乡亲们脱贫的致富聚宝盆。基地做大了,他也加大了请工帮忙的人数,最忙时每天请工50多人,随着市场价格每人每天增加工钱,让乡亲们收入不断增多。当时,每斤黄姜1.2元价格卖给外地老板。尤其是他不图自己赚,只图乡邻富,20000斤种子按低价卖给村民们,激励周边农民大力发展黄姜,走致富之路。年创效益约14万元。

    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发展药材产业致富奔小康,他白天在基地奔波忙碌,晚上挑灯夜战,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撰写了一套《柿子、柴胡、黄姜、大枣实用技术资料》,向农户逐户馈赠,并到地头做示范。在他的扶持下,不仅原阴坡洼迁移山下的8户27人现已脱贫致富,家家住上了新房。而且带动了本镇及本县和周边河南农民大力发展黄姜产业,都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这些年来,岳林拼着一腔热血和智慧,率领村民与市场挑战,发展富民产业,加强经营管理,扩大产业面积,提高经济效益,拔掉农民穷根,扒掉过去的穷窝,不断展现新农村景象,成为鄂豫两省边界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

    岳林同志自主创业带富乡邻的典型事业不断在各级新闻媒体展播、宣传,成为职工尤其是下岗职工学习的一面旗帜。他先后被授予“市特级劳模”、“ 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等荣誉称号。(陶国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