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增:“定瓷是我的命”-劳动模范-中工网

人物

劳动模范

陈文增:“定瓷是我的命”

2020-07-06 14:39:46 来源:光明日报

  定窑“四海呈祥”云龙雕花瓶(陈文增作,1999年人民大会堂收藏)

  恢复

  曲阳是定瓷的发祥地,这一方水土是定窑延续几百年发展和繁荣的先决条件。然而1992年,原定瓷厂多次改建转产,甚至被要求搬迁出曲阳。

  在陈文增的奔走和努力之下,定瓷厂最终留在了曲阳,陈文增和搭档也获得了工厂的经营自主权。从此,恢复全套定瓷制作工艺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在陈文增看来,从那时开始,定瓷的复兴事业才真正起步,“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地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承下去!”

  “原无逸致醉流霞,检点平生漫与夸。昨日红颜凋已尽,我今化鹤引梅花。”这是陈文增在定瓷新厂重建之前所作的一首诗——《复兴定窑》,他对复兴定窑的期盼和决心溢于言表。他认为,恢复定窑不是一种闲情逸致,而是一项艰辛事业。古代定窑已经消失,在如今的恢复实践中,陈文增愿作为一只鹤把梅花引出,再现昔日辉煌。

  经过大量研究实践,陈文增有了“大发现”,即宋代定窑的成功烧制,与其匣钵、架支的功能设计有着密切联系。唐、五代时期,垫片三角垫砖原始性较强,用这样的窑具支垫烧制,不可能生产出完美的器物。北宋以来,盘、碗多覆烧,这时随之出现的支圈有盘形、环形、异形等适于烧制的多种形式,其使用方法一般以盘形支圈作基,以环形支圈垒高。盘形支圈为一圈多器,环形支圈则为一圈一器。匣钵是置放器物的窑具,盘、碗不论覆烧还是仰烧,皆离不开匣钵盛装。北宋有空心匣钵或称开底式,另一种为高足空心匣钵,根据装烧器物的数量制成不同高度和形式的匣钵,是定窑匣钵发展的基本规律。

  1993年3月,陈文增将上述发现写成论文《定窑匣钵架支设计艺术及其功用》,发表于《河北陶瓷》杂志上。

  1994年,在“首届中国茶与瓷文化展”闭幕会上,陈文增研制的手刻梅瓶荣获仿古瓷科学与艺术特等奖,其作品刻字大腹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0月,由定瓷公司开发的雕花茶具、魔壶等系列新产品荣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

  1995年,由陈文增主持的河北省科委计划内项目“日用美术定窑陶瓷”研究课题,通过专家评议,获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证书。1996年6月,“日用美术定窑陶瓷”研究课题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专家经过严谨认真的鉴定后一致认为,这是真正的定窑工艺,标志着陈文增及其搭档经过二十年的苦心专研,定瓷这一千古之谜终于破解,循迹八百年的定窑真正地得到了恢复。陈文增兴奋地感叹:“八百年来曲未终,宫商纵处绕苍穹。”

  这三年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主要是在定窑研究方面,即定瓷烧制的工艺配方的突破,以及定窑文化新概念的建立等,这些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范畴。陈文增说,不敢说我们现在的作品超过了宋代。只能这样理解,某一部分作品和产品,我们已经做到与古代定瓷文化特征包括瓷质和釉色相一致。专家鉴定“瓷质接近古定瓷,工艺技术达到宋代定窑陶瓷水平,造型装饰有所创新”,它的最高标准就是达到宋代水平。由于历史上的定窑博大精深,我们的研究还必须进一步深入。总之,定窑必须走向发展,这不妨说是我们研究、恢复的真正目的。

  元朝刘祁的《归潜志》里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窑以白瓷为多为最,而定州红瓷也是定窑名品之一,只不过史书有载而少人闻之。北宋诗人苏东坡在《试院煎茶》中赞曰:“又不见,昔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这“琢红玉”即指定窑红瓷,宋邵伯温的《闻见录》里也记载:“仁宗一日幸张妃阁,见定州红瓷器。”只不过,红瓷当时产量稀少,所以不为常人所见。

  陈文增在色定试验生产中摸索千百次,终于在2001年创作出定窑红定“岁寒三友”印花盘,其色泽红润媲玉,沉着透亮,微泛晶体,光线下尤为动人,可谓其20年定窑研究生产中的又一佳品。

  陈文增认为,历史上的红定,奇妙精彩处更胜于今,而他创作红定的成功则再次证明定窑当年确有红瓷生产技艺。为了弥补定窑颜色单一的弱项,陈文增和搭档早已开始研究其他色釉品种,如酱釉、红釉等。

  1999年,陈文增创作的“双凫刻花盘”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创世纪大展”金奖;“四海呈祥”云龙雕花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世纪大展”金奖,在国庆五十周年献礼仪式上被定为国家级珍品,由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2001年1月28日,陈文增的“定窑莲纹刻花贵妃瓶”和“定窑白釉莲纹刻花盘口瓶”在上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分获金奖和银奖。

陈文增发明的定窑三把刻花刀具(单线刀、双线刀、组线刀)

  创新

  面临新时期市场经济大潮,定窑该走向何处?陈文增为定窑发展制定了一个三字方针,即“古、新、奇”。所谓“古”,指仿古,当代的定瓷产品应遵循古定瓷烧制的制式,模仿、借鉴、继承古代特别是宋代定瓷的特色;所谓“新”,是创新,定瓷不能单纯地仿古,要有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具有当代定窑特色的新东西;所谓“奇”,即奇特,产品奇特,功能奇绝,以奇夺人,出奇制胜。以“古”为手段,为起步;以“新”为目标,为总揽;以“奇”为补充,为突破。

  陈文增认为,时代性、民族性永远是创新的着眼点,奇而特的产品构思携“新”而出,古、新、奇三而合一,是定窑陶瓷的发展战略,并由此走向大众,走向世界。这是定窑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陈文增的专利产品——手控魔壶(双腔壶),就是集“古、新、奇”于一体的。手控魔壶的设计及其基本功能为一体内(外观)盛两种液体从一个口(嘴)中倒出,而相互不混合,并使各部位功能效果达到至佳。从构思到创作,整个过程都渲染着古代传奇故事的悬疑和诡谲,以及暗弄机关的蹊跷与奇巧,堪称绝世佳品。2000年,手控魔壶获得国家专利。

  早在1994年,陈文增就曾写过一篇论文《定瓷科技发展管窥》,提出定窑要走向机械化,必须借科技手段。用陈文增的话说,就是“拓宽思维,用传统、创新两条腿走路,与时俱进”,在科技的载体上发挥艺术的才能。而要创新,要走出更宽的路,要把定窑市场做大,就必须做民用瓷器,所以,他主张“把定瓷推向民用,推向生活”。

  陶瓷界有一种提法:“日用品艺术化,艺术品使用化。”瓷器转向生活,说明它已经度过了民间作坊和简单机械制作阶段,具备了由底层工艺流程向高新技术要求的生产线发展的条件。瓷器走向生活,是走向世界的前提。在陈文增看来,定窑白瓷质地优良,烧成温度高,釉面光润媲玉,白中泛青或白中泛黄,具有其他白瓷所无法比拟的先天条件。这是定窑自身的区域特征,是天生丽质,不是学来的。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设计师的创作能力,在再现定窑高雅格调的同时,更彰显出一种内涵深厚的温馨之美,达到设计形式与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

  但是,陈文增也强调:“定瓷并非一个简单意义上的物质产品,应该说,它具有科技性强、艺术含量足、文化价值高三大特点,其中文化是主导。定瓷能于八百年后再次复活,并能逐步走向健康,关键在于文化之新鲜血液的补充。离开文化,艺术将不复存在。”所以,定窑艺术陶瓷未来的生产格局、产品特色,仍然是以宋为参照,加大文化铺垫、渗透,使每件作品尽量拥有一段故事,抑或以一篇文化理论为烘托,加大瓷外功夫的锤炼,让人去咀嚼、品尝,并留下深思回味。这是陈文增的美好愿景。

  2006年11月,在“光中华之绝技,创定窑之全新”的定窑恢复生产30周年庆典活动上,陈文增宣布:定窑配方可以有条件无偿使用。把三十年研究的成果、配方贡献出来,在陈文增看来,是为了定瓷真正的繁荣。找回定瓷工艺配方,恢复定瓷生产只是第一步,“经验、技术来之不易,但必须要把工艺传给下一代。当代陶瓷艺术家必须从那种匠人的圈子里跳出来,留下文献,带出学生,才能使我们的传统工艺后继有人,得到长久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再现我们传统工艺的辉煌。”陈文增说,精诚团结,立足发展,这就是定瓷精神。

  2003年9月,陈文增45万字的著述《定窑研究》正式出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周淑兰教授为书作序《奋斗的历程》:“《定窑研究》如此系统详尽地研究定瓷文化,既研究了历史,又记录了实践的验证,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历史的研究上,不但参考了历史文献,同时对古窑址进行了多年的考察,研究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是一本可靠的史书。这本书又是实践的总结,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这种对工艺实践的记录,在我国陶瓷艺术史上将添上绚丽的一笔。”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叶文程先生评价:“《定窑研究》通过试制生产,总结出一系列工艺理论,其引古论今,考证翔实,文字严谨,敢于否定本本和提出自己的观点。”“它是定窑瓷器历史的总结,又是定窑研究科技与艺术的总结。它对于振兴中华民族优秀的陶瓷文化,推动社会两个文明建设,促进和加强定瓷的推陈出新,使定窑走出国门,推向世界,都将起到重大作用。”

  《定窑研究》是定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书中收入一百余幅图片,填补了定窑无理论的历史空白。此书出版之后,陈文增说:“不管以后社会发生什么情况,定窑将不会再次失传了。”(作者:杨飒,系本报见习记者)

1 2 共2页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林丹宣布结束国家队生涯:20年,20个世界冠军

    “我也要跟国家队说再见了”,7月4日,中国羽毛球名将林丹通过网络平台宣布退出国家队。当日,中国羽毛球队确认了这一消息。林丹在职业生涯中共获得20个世界冠军:两次夺得奥运会男单金牌,5次夺得世锦赛男单冠军,两次斩获世界杯男单冠军,还是中国队获得6届汤姆斯杯冠军和5届苏迪曼杯冠军的主力队员。

  • 林丹退役 优酷开拍纪录片《超级丹·拼到世界尽头》

    从2000年到2020年,37岁的林丹为中国羽毛球队效力20年,先后两夺奥运会男单金牌、五次赢得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冠军,帮助中国队6次捧起汤姆斯杯冠军、5次苏迪曼杯冠军。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