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辉:想在木头上雕出诗意-劳动模范-中工网

人物

劳动模范

郑春辉:想在木头上雕出诗意

2020-06-03 16:30:25 来源:福建日报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人物名片>>>

  郑春辉,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劳模,莆田市人大代表,福建省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获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荣誉。

  《清明上河图》全景

  走进莆田市腾辉工艺厂,郑春辉正手执一刀一木锤,雕琢着《桃花源记》。“这个位置材质硬,不用过多修饰,稍加打磨就能现出山中丹霞地貌状。”其间,他几次叫来身边的徒弟,作一番叮嘱。

  与《桃花源记》相似的山水系列题材,郑春辉并不陌生。近些年,这类题材成了他创作的主角。等一块好木头,利用其天然形态引人遐思;由人生的复杂经历延伸出去,赋予作品主题;带着浓厚的诗词意蕴,让作品借古喻今。

  在许多人看来,郑春辉做到了让木头“开口说话”。但他还在不断地尝试,努力在木头上雕出“诗意的栖居”,也努力为莆田木雕行业标新立异。

  让观者畅游思索

  在莆田做木雕,衡量一个人的技艺,是看人像雕刻中人脸开得好不好。“我后来走山水的路线,把中国山水画立体地呈现在木头上,其实有点不务正业。”郑春辉说。

  2018年5月1日,春辉木雕艺术馆正式开馆。郑春辉将作品搬来,在馆中集中展示。用他的话说,这样一来增加莆仙文化展出的窗口,二是加深莆田木雕行业的人文底蕴。

  艺术馆中有一作品《平沙落雁》,观者啧啧称奇。只要打开相机对准镜头定格,成像即如一幅中国水墨画:沉香木的空白处犹如大片的沙,几只雁在其中悠闲踱步,惟妙惟肖。

  “我通过木料上凹凸不平的块面和起伏的轮廓线来创作。”郑春辉解释,山水画讲布局,而布局又重留白,这个讲究同样适用于木头上。

  利用木头自身的形态,显现出空间意境,这个过程特别美妙。郑春辉说他创作最终的目的是:“让观赏者可以在这个空间中畅游思索,而非将他们的思绪锁定在某个具体的空间。”

  回头看,郑春辉认为自己也有不少失败的作品,包括获奖的作品。比如馆里有一个《百龙图》。“当大家说这个作品好、大气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难受。”郑春辉说,当时考虑到市场,还有资金周转问题,他应允创作。但“这些作品也不是马虎应对的”,只是随着自己沉淀日深,眼光产生了变化。

  以木载道的工艺

  去年,郑春辉经历了人生的一段“至暗时刻”。无数个长夜中,夹杂着痛苦,他创作了《松风阁》。

  “现在慢慢走出来了”,郑春辉说,人生一世,他经历过人性中的许多美好,也看到不少阴暗面。这对艺术创作者来讲,是笔宝贵的财富。

  现场,他默诵诗人黄庭坚的《松风阁》:“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从这句可联想到,一个人体会再多的苦难,只要他不失意绝望,终有一时,涓涓细流流出,如同太阳照耀山川,给人以希望。”

  郑春辉只有初中学历,但常年手捧唐诗宋词。14岁那年,身为家中长子,他和母亲搭档干农活。那时分田到户,每逢夜晚灌溉农田,他就走到田埂,坐在一把锄头上,等水灌满田。

  等待的过程中,郑春辉发现,原来前人所谓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场景,在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诗词承载了他的情与愁。

  现在,他又把诗词沿用在木头上,成为艺术创作的重心。近年来的诸多作品,他都是以诗词命名:《岩上无心云相逐》《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郑春辉说他的创作理想,是要人们打破对传统工艺的认知。“还要大家看到,木制工艺品不单是一种观赏摆设,也可以是以木载道、富有哲学内涵的。”

  鼓励新锐创作者

  今年1月,郑春辉获评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省唯一。5月初,央视《新闻联播》专题介绍了他及其作品《清明上河图》。

  “我也有点惊讶,怎么最近突然又火了起来。”郑春辉说,夜半三更,还有买家在磨这个事,希望买他的《清明上河图》。

  “严格来说,我也不知道它值多少钱。”郑春辉说,只能确定它技法无价、内容无价,以及它所呈现出来两岸统一的美好心愿也是无价的。

  2013年,郑春辉以木雕《清明上河图》创世界吉尼斯纪录。往上追溯,1999年,他用作品《黄河魂》交换了第一个人生奖杯。20多年间,他屡获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展大奖。

  如今,郑春辉逐渐把目光聚焦在木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上。

  “还是得老实地从事艺术创作,不断地探索创新,以求发展。”郑春辉说,人们时常听到传承,但单纯的传承没有用。

  “有的非遗技艺太固守传统,虽然曾经名扬海内外,如今却因为没有市场而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线。”他一阵唏嘘。

  当下,莆田木雕行业中经营者众。郑春辉分析,将来商人作鸟兽散,这个行业也就轰然倒下了。

  在郑春辉的蓝图里,接下来,他想存一笔钱成立基金会,鼓励真正的创作者。那时,“我有能力了,就专收新锐创作者的作品,他们只管大胆创作就好”。(记者 俞靓/文 通讯员 卢德山/图)

编辑:朱晶晶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清平乐》的“乐”为何要读“lè”

    热播剧《清平乐》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其考究的服化、场景、台词等处处都能体现出制作团队对历史细节的尊重,非常难得。这样的大型历史剧对传播中国古典文化是深有裨益的。但与此同时,笔者也要提出一个明显值得商榷的地方——关于“清平乐”这个题目的读音问题。

  • 时代赋能,中国女足必能负重前行

    她说:“我有个不被外人熟知的绰号,是我自己起的,叫‘小蚂蚁’。当时在美国踢球,我感觉中国球员都是个子矮小单薄,但对抗起来一点也不差。同在亚特兰大踢球的‘小不点’王丽萍可以给我作证。我们是‘蚂蚁’,但人小力量大,不惧任何风雨,扛着比自己身体重很多倍的东西,就敢往前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