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故事|樊志勤:“焊接大咖中的A咖”-劳动模范-中工网

人物

劳动模范

从想干一手“好活”到练就一身“绝活”,再到解决一些“大活”,他的技能和责任感不断升级——

劳模故事|樊志勤:“焊接大咖中的A咖”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陈秋莲 记者 刘建林
2018-09-18 07:18:48

  

  5度是焊枪角度允许的误差,3秒是焊接速度允许的误差,1200摄氏度是合金与钢套熔点的差值……一名出色焊工对手感、眼力和蹲功的要求都很苛刻。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有世界目前最大的轧机油膜轴承生产车间,其油膜轴承是企业的主导产品。在轧机运转中,油膜轴承的“心脏”部件钢套和衬套接触间隙必须保持2丝的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太重集团高级技师樊志勤的任务就是给衬套的表面连接合金层,让钢套和衬套严丝合缝、浑然一体。在不到1米宽的钢衬套内,手持6000摄氏度的电弧枪,焊接时必须保持角度、温度、速度恒定于规范要求,同时,密切关注熔池边缘的熔合情况,这样的姿势一天要保持七八个小时以上。

  樊志勤做到了。不仅因为他手上有绝活,更因为他心中有责任。

  苦练一手“好活”

  1998年,樊志勤从太重技校毕业后来到太重焊接分厂工作,成为一名焊工。所在小组主要负责大型矿用挖掘机设备的焊接生产。那个时候,焊接车间工作环境差,工作服也又脏又破。“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捡破烂的”,车间的工友们常这样自嘲。初入职场,与学生时代的想象完全不一样,樊志勤内心曾多次打起退堂鼓。

  然而,樊志勤并没有退缩。“是什么让我对这份艰苦的工作如此执着?是身边师傅们的言传身教,是工人师傅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感召。同样的工作环境,身边的师傅们没人叫苦叫累,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道焊缝、每一个零件,一干数十年,我有什么理由叫苦叫屈?”想到这些,樊志勤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技术,做一名受人尊敬的焊工。

  焊接说起来简单,做好却并不容易。焊接任务有时是一件薄如蝉翼、轻如鸿毛的作品,有时又是数百毫米厚、重达数千吨的金属件,要让焊缝表面平整美观,内部致密,只有顶级焊工才能做到。

  2005年,樊志勤调入太原重工焊接技术培训中心。高手的悉心指导,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樊志勤的焊接技术得到快速提升,逐渐掌握了各种结构形式、多种空间位置条件下的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及有色金属焊接技术诀窍。2006年5月,樊志勤代表太重参加焊接技能大赛,先后获得了太原市大赛个人第1名,山西省大赛个人第3名、团体第1名的不俗成绩。

  多年来,为了提升技术,练得一手“好活”,樊志勤苦练基本功,在焊接时始终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角度。白天在车间练,晚上回家后拿着水杯、顶着碗练,练出了一流的手感和蹲功。进厂第2年,他焊接的产品一次合格率就达到了99%以上,外国监理都竖起了大拇指,专家评价他的作品,无论是焊缝外观、探伤,还是高度差、宽度差、咬边、正面和背面成型,都几近完美。

  发展源自传承

  2012年,太重焊培中心成为山西省总工会命名的首批职工创新工作室,并以带头人樊志勤的名字命名,“樊志勤职工创新工作室”就此创立。作为山西省职工实训基地、山西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樊志勤希望工作室成为一个攻关、传艺、研发、交流的平台,全面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

  曾一段时期,由于连接工艺(喷焊)不稳定,经常出现衬套合金层脱落和合金厚度过大且薄厚不均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而且合金价格昂贵,造成极大浪费,更严重影响了公司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节奏。

  樊志勤和他的创新工作室团队接到此项攻关任务后,潜心钻研。一次次的推倒重来,一次次的毫厘之差,都没有浇灭他们的热情。经过两年无数次的摸索试验,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研制出一套先进的改进方案和生产工艺。改进后的工艺,合金厚度可以控制在2.5毫米~3.0毫米之间,厚度均匀,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大幅提高,合金成本大大降低。

  轧机油膜轴承公司经理王杰伟告诉记者,樊志勤和他的工作室研发出的这套独特工艺,不仅让太重的油膜轴承合金结合强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且每件产品还能节省合金材料100千克,每年仅节省合金价值就超过1300万元。

  创新工作室成员杨国华笑着告诉记者:“工作室聚集了企业的焊接大咖,樊志勤就是这些大咖中的A咖。”

  工作室成立以来,着眼于行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焊接操作技术的创新工作,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出发点,探索焊接操作技术创新机制。同时,开展焊工培训和操作技艺传授,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工作室3年里就完成科研技术攻关13项,解决生产难题22项,培养高技能人才20余人,其中5人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

  “做好传帮带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把技能传授给大家,我们的产品才会更好。”樊志勤认真地说。

  潜心钻研“大活”

  2011年11月,举世瞩目的神舟八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并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看到飞船升空的画面,樊志勤异常激动,内心荡漾着一种神圣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他说,“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个人的使命不仅与企业联系在一起,也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原来,就在当年10月下旬,发射基地在对发射塔架的检查中发现,发射平台的翻板铰链出现断裂。此时,距离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的时间非常近了,故障必须立即解决。

  在接到求助电话的一刻,太重集团就决定让樊志勤担此重任。

  飞赴基地后,樊志勤与专家们观测分析,迅速找出原因,并提出可行的修复方案。在三四十米高的发射塔架上,他凭着多年积累的焊接技术和修复经验,冒着凛冽的寒风,挥舞着手中的焊枪,在焊花闪烁中每天一干就是十五六个小时。最后,樊志勤不仅按时修复了裂缝,还对整个塔架做了全面检查和修复,确保塔架万无一失。

  “要坚定技术报国的志向,努力做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贡献。”在讲台上,樊志勤经常这样激励学员。参加工作20年,他完成的高难度任务数不胜数。先后修复了济钢机架、忠旺机架、秦山核电站吊具等设施,为世界最大的挖掘机进行焊接,能使用15米长的无接头焊缝枪。凭着一手超人的技能,他累计为国家和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樊志勤说,他的职业历程经历了三级跳跃。刚入职时,就想干一手“好活”,免得被人瞧不起;到后来,以参加各种技术比武为乐,试着练就“绝活”;再后来,带领工作室试验、解决企业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焊接问题,研究国内甚至国际焊接难题,实现解决一些“大活”的梦想。

  大工匠要有“大活”情怀

  张菁

  从“好活”到“绝活”再到“大活”,樊志勤职业历程的三级跳跃,是技术的跳跃,眼界的跳跃,更是精神上的飞跃,是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

  让焊缝表面平整美观,内部致密,这是樊志勤做“好活”的标准,虽然只有顶级焊工才能做到这样的标准,但他并没有满足。苦练绝活,为企业赢荣誉、增效益,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这,是他的第二级跳跃。而当他把自己的技术与绝活融入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时,他离实现解决“大活”的梦想就更近了一步。樊志勤眼中的“大活”,正是那些能推动技术进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与创造。

  大工匠要有“大活”情怀。“要坚定技术报国的志向,努力做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贡献。”樊志勤一次次在讲台上这样激励学员,其实也是在心里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强化。要勇攀高峰,必须精益求精、崇尚质量、追求卓越,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杂音所惑,保持好奇心和敏锐性。只有瞄准国际水准,不断创新技术、传承技能,才能为企业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二十二·警校教师讲述自己...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马云:AI不是一项具体技术 是人类一种思维方式

    “AI应该翻译为机器智能,翻译为人工智能,人类有些把自己看的太大了。”9月17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出席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时表示。

  • 李彦宏:AI化能更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等难题

    9月17日上午,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西岸开幕,大会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在谈及大众对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感到担忧时,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认为“AI技术使民众享受智能福祉,为解决社会问题开辟新的路径”。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